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先进典型

东城社工:“温暖指引我,也会回馈我”

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2-21

  “我不是密接,我哪儿也不去……”一声委屈的呼喊,打破了赵家楼夜晚的宁静。

  已近午夜,胡同里三两路人好奇张望。不能影响到大伙儿,东方想。可眼前被通知转运的女孩,还在这儿孤零零抹眼泪。东方看着有些心疼。

  做好自身防护后,东方来到女孩身边,听她诉说,帮她开导。“转运很安全,观察点环境也挺好。”东方告诉对方,“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咱还是得去!”凌晨两点,在东方的陪伴下,女孩终于打开心结,登上了转运车。

  东方,43岁,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社工。今年7月入职以来,社区里的突发,她已碰上过好几起,每次都能圆满化解。“我嘴笨,也想不出多好的招儿。”东方说,做居民工作,无外乎一个“情”字。多倾听、多陪伴,推己及人、用心用情,踏踏实实服务街坊,“都是‘笨办法’,但很管用。”

  往西不远是协和,往南跨过长安街就是北京站,在疫情防控中,人员流动性大,是赵家楼社区面临的一大难点。通过大数据系统,重点人的信息会随时落到社区。筛查、对比、确认风险……半天几十个电话,对于东方来讲是家常便饭;有时一通电话下来,抬头才知早已入夜。排查工作进行了一轮又一轮,东方和同事们没喊过累。“我们辛苦一点,社区就安全一分。”

  解决“健康宝”弹窗这样的“疑难杂症”,东方也不含糊。那天一位居民过来,着急忙慌全写在脸上。晚上还要赶火车,这会儿出了状况,咋办?

  “没多大事儿!”东方嘴上安慰,手里没停:核对姓名、住址、具体行程信息,确认48小时核酸无误,让对方填了“疫情防控承诺书”,不出一小时,异常便解除了。“事儿再小,也架不住着急。”东方说,“能让大伙儿踏实,我心里也踏实。”

  赵家楼社区内共有18栋楼,其中10栋属于老旧长期失管小区。后来,社区启动“党建惠家”项目,引入非公党建资源,带动“社区+非公企业+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如今,不仅环境变好了,物业服务提升了,邻里间更是融洽得像一家人。在社区,见多了酸甜苦辣,东方也没把自己当外人。重厚寡言的她,和街坊们在一块儿,拉家常、问里短,仿佛有唠不完的话。

  入冬后,天儿见冷了。大伙儿家里暖气热不热?管线通不通?这些日子,东方老往居民家跑,跑上来的需求,东方都会认真记下,第一时间联系供暖单位,第一时间陪着上门解决。跑得多了,大伙儿都有些过意不去,能帮上忙的,总会搭把手。

  社区话剧团的老于,也是“志愿维修队”的队长,见天儿去东方那儿领“任务”。这天,得知东方要去楼道换灯泡,他抢过梯子,跟着上了四楼:“你省点劲儿,还得干别的呢。”

  社工是个职业,也是份责任。像东方这样的“东城社工”,全区共有3000余位。他们奔波在胡同巷里、楼门院内,守护社区安宁,成为东城百姓的贴心人。

  “付出了不少,也得到了很多。”东方说,“带着一颗温暖的心,去做有温度的事,这个念头一直指引着我,也一直回馈着我。”

(责任编辑:王宇静)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