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2-22一提起黄米胡同的“老张”,胡同里的居民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张,就是张允平,皇城根北街社区黄米党支部书记。每当在家门口儿遇到张允平,相识的人老远便举手喊“张叔、张老师!”即使与他没什么交集的人,也会微笑点头示意。人们都说他平易近人,不仅让大家倍感亲切,还是个能为大家办实事的、让人信得过的老头儿。
“张叔经常活跃在我们社区,社区治理、文化活动、党建工作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可是我们社区的‘达人’。”居民们说道。
家门口的“小巷管家”
自2017年入选为“小巷管家”以来,张允平始终坚守着把老百姓的家门口、把咱自己家门口的事情做好的承诺。他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渐渐地当起了居民们家门口的“门神”,守护着百姓群众的幸福。一提起张叔,居民们都说:“张叔真是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有的时候甚至顾不上自家,也要帮我们解决问题,有他在我们放心!”
自愿与垃圾“结缘”
自北京市实施垃圾分类政策起,张允平便主动牵头干起了垃圾分类事业,从此与生活垃圾结了缘。他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做好日常及周末胡同口的垃圾桶站值守,不惧风吹日晒,经常一站就是一天,如同一个守卫家园的“战士”一般。而据他所说,仅仅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一有空闲,张允平便去走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动员更多居民群众从自身做起,做好“关键小事”。从垃圾分类指导员到垃圾分类普法员,从以身作则到带动群众,张允平的努力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民主决策的文明倡导人
从胡同的低洼院改造到胡同内的环境卫生监督,为了维护院内的和谐秩序,让美好整洁的改造成果持续保持下去,张允平提议:共同商定策略,制定一个家家户户可共同遵守的文明公约。通过张允平的点拨,居民们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大家围绕着“环境大家共享、问题协商解决、难事共同承担”这三个方面,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共同商讨着胡同保护及家园治理。居民们纷纷表示,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通过“小院议事会”这种民主决策的方式,不仅能让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共商共策家园发展,还可以点带面,将此种工作模式复制并应用于其他社区院落,让家园更加美好。
侨联工作与疫苗接种两不误
朴素的张允平在参与社区治理的同时,还是景山街道侨联副主席,他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做好侨胞侨属工作。为了让有困难的侨胞侨眷得到关爱,张允平积极联系多方力量为其提供支持与帮助。在闲暇之余,他还经常与其他侨联成员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垃圾分类、重点节日值守工作。在做好这些的同时,心系海峡两岸的他,还是皇城根北街社区疫苗宣传第一人。在他的协助下,黄米胡同8号院成为社区第一个新冠疫苗接种率100%的“安心院”。
治安、文体“两手抓”
作为一名治安志愿者,张允平在岗位上坚守着、前行着。他的坚定,各级领导与居民群众都有目共睹。因此,他先后被授予了“首都志愿者之星”“东城区守望之星”“街道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他常说:“值岗一分钟,站好60秒!”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酷暑严寒,他从不缺席,以自身的敏捷行动和对大家的赤诚忠心,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为社区的安全做出有力贡献。
身为大忙人的张允平,业余时间还搞起了合唱团。作为皇城根北街社区圆梦合唱团的队长,张允平带着20多人的合唱团在老师教唱下演唱红色歌曲。他还朗诵原创的《治安志愿者》诗词,在展现志愿者们开朗、奉献的形象的同时,还进一步宣传了正能量,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
我们是首都治安志愿者
——社区治安志愿者 张允平
“西城大妈”,
“朝阳群众”,
“东城守望岗”,
我们治安志愿者,
似晶莹的玛瑙粒粒颗颗。
红色的帽子,红袖标。
红色队旗,红马甲。
凛冽的寒风吹拂下,
银白色的须发在飘洒。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街头巷尾见到我们,
百姓心中就像荡漾着绿波。
烈日当头,高温酷热,
“红袖标”,挥汗如雨,屹立街头。
北风凛冽,寒风刺骨,
“小红帽”像一簇簇跳动的火。
鬓角发白的我们,
心中充满正义,明辨敌我,
社区有安全隐患的地方,
逃不过我们深邃的眼窝。
举报治安警情,指路答疑,
维护和谐秩序,
群防群治的好传统,
新时代,依然在我们身上发光发热。
《首都治安志愿者》——“平安的守护神”,我们心中的歌。
无怨无悔的我们,奉献给社会的“正能量”,很多很多。
只要百姓安居祥和,
我们就会喜在眉梢,乐在心窝。
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中不起眼的人儿,却成为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连心桥,成为了社区治理共建的中流砥柱。张允平说:“居民们需要的事情要用心去做;面对个别人的疑惑,要用实事去证明;面对态度冷漠的人,要用真情去感化。我一直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保留一份为居民百姓服务的诚心。”
(责任编辑: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