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皇上偏爱园林理政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21-11-05

  朱祖希

  考察发现,“背斜”和“向斜”,都构成了一个上端出露于永定河河谷,形成接纳永定河河水的补给、渗透,埋藏于地下逾千米的含水层,而后穿越西山,在向斜谷东南侧出露地表,形成泉流,如香山—九龙山向斜,凡是有奥陶系灰岩出露地表的地方,均有泉流涌出:自北而南依次有冷泉、黑龙潭泉、温泉、白家疃簸箕水、玉泉等,玉泉山玉泉则是其中最大的溢出点。

  正是以“玉泉”为代表的众多泉流,为北京西山离宫别馆的建设和寺庙的修筑,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条件。玉泉山的玉泉还是专供帝王宫廷用水的水源地。元代还曾开辟“金水河”,以供宫城专用,并规定在金水河“濯手有禁”,更禁止在金水河内“饮牲畜”。玉泉山玉泉清澈晶莹,山以泉名,即“玉泉山”。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北京西郊,层峦叠嶂,泉水充沛,山水形胜。自辽金以来,历经元明,不断有统治者在这里陆续营建行宫别苑,到清代进入全盛时期,陆续修建起了一批皇家园囿。在全盛时期,自海淀镇至香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等90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园林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

  永定河在变迁过程中留下的清河故道和以玉泉为代表的西山众多的泉流,固然是修筑皇家园囿的自然基础。但是,有清一代奉行的是“政自园出,因园纪事”,要的是“避喧理政”。在有清一代的268年中,清帝有226年在“三山五园”理政。这里已成为清朝实际的政治中心,是园林中的“紫禁城”。

  清康熙帝二十六年(1687年)后,直到去世,每年有150余天在畅春园居住理政;雍正帝自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园居理政后,平均每年在圆明园210余天;乾隆帝的理政地点,除紫禁城、避暑山庄、南巡和东巡途中外,年平均驻圆明园120余天;嘉庆帝驻圆明园年均160余天;而道光帝驻圆明园的时间长达年均260余天,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有闰月,其园居时间高达354天;咸丰帝在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初八逃往热河前,驻跸圆明园7年,年均时间也达210余天。

  清帝在“三山五园”的主要活动是居住、理政和游憩,还有接见大臣、御门听政、任命官吏、策试选士、勾决人犯、翰詹大考、阅试武举等例行政务,立储废储等重大事项,以及许多重要外事活动。“三山五园”见证了清朝政治的跌宕起伏和清代的兴衰历程。

原文链接:

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1/20211104/20211104_026/content_20211104_026_2.htm

(责任编辑:常辰)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