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钟鼓胡同17号 胡适“北漂”处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22-05-18

 

钟鼓胡同17号不起眼的院门。 蒋晨明 摄 

  胡适,作为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就无需过多笔墨介绍了。他在北京居住期间,多是在胡同里租房,就像一个“北漂”。他住过的胡同有竹竿巷、缎库胡同、钟鼓胡同、陟山门街、米粮库胡同、东厂胡同等。其中,钟鼓胡同17号(原门牌为14号),就记录了他5年多的“北漂”时光。

  1917年,胡适至北大红楼任教,并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新文化运动。他的书信资料表明,他曾一度为在红楼附近找房而忙碌,“今天下课后,又去寻房屋”。钟鼓胡同距红楼不足千米,位置方便,且在最初看房时,胡适感觉17号院大小适中,每月20银圆的房租也能接受。这处院子当时的正房较为宽敞,胡适用作卧室与书房,两侧厢房则作客房及客厅。

  后来,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的高一涵也迁居至此。二人是老乡,性格也合得来。两家人处得不错,便同居一宅院。就是在这个院子里,胡高二人常邀一些文化名流或学生前来畅谈和辩论,还在这里启动创办了《努力周报》。

  今天的17号院藏在钟鼓胡同的一个拐角处,一不小心就会错过。院子如今已是一处普通的杂院。若不是专程前来寻访,普通人是难以想象大家胡适曾居于此的。

原文链接:

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2/20220517/20220517_016/content_20220517_016_1.htm#page15?digital:newspaperBjrb:AP62833715e4b00f1f1c577784

(责任编辑:常辰)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