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8-03-19清 王 铎
王铎《枯兰复花赋》(局部。琅华馆藏),纵25.8cm,横203.9cm,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释文:顺治己丑五月,商丘内阁玄平宋公速予西圃。白甆盎中有兰,馥郁来几席。北畿之于兰也,若菖蒲发荣,难于一觌。况虫穿鸟剥,陈荄涩枯,无叶倏焉。于败土中,猗猗一茎,数萼托根,得所挺姿。不怕意吉善之气,雅厚亨昌,神物先为之告。物之然者,非物也。固如此,广生引之,无替乎客,振振殷殷,相顾惊愕,喜其精通。盖公之宅,揆气志相,及有诚(乎)。
明 祝允明
祝允明《牡丹赋》纸本(局部),纵30.6cm,横529.6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牡丹盛开,廷用酒次出纸索书舒元舆《牡丹赋》,遂书以归之。允明。
明 文徵明
文徵明《月夜观玉兰》,纵128.3cm,横64.5cm,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释文:
奕叶琼葩别种芳,似舒还敛玉房房,
仙翘映月瑶台向,素腕披风缟袂长。
拭面何郎疑傅粉,前身韩寿有余香,
夜深香霭空濛处,仿佛群姬解佩珰。
宋
黄庭坚
黄庭坚《花气薰人帖》纸本,纵30.7cm,横43.2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
花气薰人
欲破禅,
心情其实
过中年。
春来诗思
何所似,
八节滩头
上水船。
清 伊秉绶
伊秉绶行书册页《蔷薇花诗轴》纸本,纵109.9cm,横49.9cm,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释文:
四面垂条密,
重阴入夏清。
绿攒伤手刺,
红坠断肠英。
粉著蜂须腻,
光凝蝶翅明。
雨中看亦好,
况复值新晴。
当代 胡小石
胡小石行书竖幅《咏海棠》。
释文:
拭眼东川见海棠,
瓦瓶托命尚能芳。
廿年梦影凭谁问,
双树红云北学堂。
二月韶光特地新,
擎天红袖倚楼人。
凤城纵有花如锦,
轮与乌蛮得早春。
清
汪士慎
汪士慎《咏牵牛花轴》纸本,纵98.5cm,横37cm,现藏上海博物馆。
释文:
竹树交加处,
藤攀缕缕轻。
半轮残月坠,
一迳晓华明,
秀色烟笼出,
灵胎翠长成,
露凉无客至,
寂寞倚檐楹。
咏牵牛花一律
“花”字没有甲骨文,《说文》解释为“教行也”,所以应该是从“化”字演变而来。《汉书·张衡传》中说:“百卉含蘤”。后有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 “花”和“华”至今在篆书中不分。《说文》解释“华”字言:“荣也,从艸从。”二字繁体都写作“华”。简化之后,原本可以看到的枝繁叶茂形象,没有了。
如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如久负盛名的荷兰郁金香,日本则被称为樱花之国。每个城市都有市花。空气中常常弥漫着桂花的清香,这是杭州秋天特有的味道。想当年,武则天曾经逼迫洛阳牡丹低头,最终没有屈服。
自汉代始,妇女儿童已经开始佩戴鲜花作为装饰,可是在宋代,簪花却是文人士大夫最喜爱的装扮之一。根据史载,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配戴。古龙小说《绝代双骄》中孪生兄弟之一名叫“花无缺”,姓花的男人,也是花一样的男人,没有任何瑕疵,完美无缺。
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带着生育繁衍的色彩。从借花献佛、拈花微笑可以看出花与佛有缘。花在佛经中是洁净的象征,比喻心灵的涤荡,特别是莲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独于此,儒家代表人物周敦颐的《爱莲说》,赞扬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亭亭玉立却质朴无华。玫瑰、百合、马蹄莲、梅花,不同的花,各有寓意。既有一心向着日光的太阳花,也有在晚间怒放的夜来香。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有对于各种花加以咏叹的情结,构建了借花言情的传统,最典型的像“人淡如菊”。宋代林逋有“梅妻鹤子”的雅号,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元代王冕以画梅花名世。画梅花极难,“丹青难写是精神”。梅花没有过多的颜色,主要靠枝干的勾勒,没有极强的写生和构图能力,是画不好的。另一方面,梅花关乎文人风骨和心境,因为梅花是士人画,需要士气。汪士慎是“扬州八怪”中的画梅高手,因为饮茶过度,造成双目失明,就像巴尔扎克喝咖啡太多,死后发现骨质都变成了黑色。凡事过度了都不好。汪士慎毕生一贫如洗,54岁左眼病盲,遂以单眼画梅。67岁双目失明,仍然画梅乞米。以梅言志,坚守风骨。
现实世界的花,总会存在花期。很多花的花期非常短,迅速凋零,庾信曾有句:“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昙花开花更是难得一见,所以有“昙花一现”的成语。张学友有一首歌,名字就叫“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哪怕最美丽的花也会香消玉殒,“零落黄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应该都有一种平常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百含)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