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一言难尽乾隆帝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8-03-20

  主题:《乾隆:政治、爱情与性格》作者分享会

  时间:2018年3月17日14:00

  地点:史家胡同博物馆

  主讲:张宏杰 历史学者、作家

  乾隆是个非常复杂的人,政治家只是他众多身份中最重要的一个

  张宏杰:乾隆皇帝是一个挺复杂的人,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有几个身份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特点的诗人。我们说他是“很有特点”的诗人,而不是“很有名”的诗人,或者是“很优秀”的诗人,是因为乾隆的诗是以数量而不是以质量闻名。乾隆一生写了多少首诗?有人说四万多首。我们都说人这一辈子也就活三万多天,他写了四万首诗,平均每天要写一首还要多。天底下凡事都有一个定例,数量多了质量自然不怎么样,我们现在好像很少有人能想起乾隆的什么诗。但是起码能证明乾隆这个人很勤奋,也很有毅力,这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大政治家必备的一个品质。

  乾隆还是一个著名的收藏家。今天大家到故宫去或者经常看一些古代书画的印刷品会发现,几乎所有著名的古代书画正中央位置都有乾隆写的几句诗词(类似今天的“弹幕”),然后把整个画面的结构给破坏了,他不管这个,他喜欢就好。但是确实,乾隆所在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财力最雄厚的时期之一,乾隆他有这个雅兴,又有这个时间,他活了那么大岁数,所以他这个时代是整个中国古代收藏史上,皇家收藏最为兴盛的一个时期。

  书画之外,乾隆还对古玉比较有研究,在这方面他的造诣可能比书画还要深一点。乾隆自己也进行一些艺术创作,大家上网也能搜到,乾隆喜欢画国画,有很多作品保留下来。

  除此之外乾隆也可以说是一个语言学家,他懂得五种语言。满语和汉语不用说了,除此之外他还懂得蒙古语。因为清代所谓“满蒙一家”,过去皇族这些女儿,我们今天叫的所谓格格,她们不是自己随便能婚配的。有清一代好几百个格格嫁到蒙古草原,也有好几个皇后是蒙古族的,所以皇族跟蒙古族的关系很紧密,这是乾隆学蒙古语的一个背景,同时,也是因为他政治统治的需要。乾隆对蒙古语的掌握是很深的,他能够用蒙古语进行思考、进行写作。后来他写过一本书叫《准噶尔蒙古的源流》,从头到尾都是用蒙古文写的,达到和母语差不多熟练的程度。

  乾隆还懂得维吾尔语、藏语,也达到了能够进行日常对话的水平。在乾隆后期,有一次班禅喇嘛来北京见他,乾隆一见班禅,开口就跟他说藏语,让班禅也感觉很意外。最起码证明乾隆这个人智力很出色,语言能力很强。

  总之乾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政治家仅是他众多身份中的一个,当然也是他最重要的一个。今天大家还经常能想起乾隆,我们还坐这聊乾隆,最主要是因为他政治统治的成绩是比较突出的。

  乾隆用五十多年的时间,让全国的人口翻了一番

  张宏杰:乾隆的统治成绩,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他是整个中国历史,我们说五千年也好、四千年也好,或者说从秦始皇之后算的话两千年,算到乾隆的时期,最为兴盛发达的一个时期,历朝历代的经济总量都没有他那个时候大。横向对比,乾隆统治的大清帝国也是当时全球各个国家当中综合国力最强的一个。

  乾隆时期经济总量很大,同时国家每年掌握的财政收入也是比较大,所以乾隆才能够有时间、有财力,把整个北京城重新修了一遍。现在故宫的很多建筑,还有北京城墙,乾隆时期都重修了一遍。他也用这些钱做了一些大事,比如治理黄河、修建海塘、六次南巡。所以经济上他是比较有成就的。

  除此之外乾隆时期在军事上也比较厉害,我们都知道,今天中国的版图是960万平方公里,乾隆时期中国的领土面积多大?乾隆二十四年,他平定新疆之后中国的领土版图达到1453万平方公里,比今天要多出一半。现在我们经常谈起中国的国际地位,乾隆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确实是高高在上,周围围绕着一圈朝贡国,很多小国。

  在国内,乾隆做成了以前历代皇帝没有达成的一个状态。以前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像汉朝、唐朝,我们看地图的话,面积也很大。但是我们要注意,那个时候对边疆很多地区的控制是一个名义上的控制。但是乾隆时期对中国境内所有地区每一寸土地做到了有效的、真正的控制。清代的政治思维对汉地之外的地区同样重视,他把他的政治思维的50%放到了草原,放到了西域,放到了西藏,所以对这些地区的控制非常有办法。

  乾隆时期在人口上也创造了一个空前的数据。我们今天人口是14亿,但是在以前的历史上,人口很少有超过1个亿的时候。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发展比较好的时期,中国的人口大概在几千万,高峰是六七千万的数字。在战乱时期,人口往往会损失30%、40%,甚至50%,全国的一半人口就没了。当然这是今天学者研究的结果,要是按照中国古代《二十四史》的记载更可怕了,一改朝换代人口就损失80%,全国80%的人口消失了。

  到了乾隆登基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有了一个突破,达到一亿多。为什么?因为乾隆不光他自己厉害,他爷爷、他父亲也都比较厉害,所以在乾隆即位的时候,在乾隆七年做了一个人口统计,全国的人口达到一亿五。等到乾隆退位的时候,乾隆六十年又做了一次人口统计,全国人口达到三个亿。

  乾隆用五十多年的时间,让全国的人口翻了一番,这个数字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当然其中有乾隆的统治成绩,也有一个原因是一些美洲的农作物红薯、玉米普及带来的结果。总而言之乾隆个人的因素还是非常的突出。

  乾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皇帝当中,个人能力最强的皇帝之一

  张宏杰:乾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皇帝当中个人能力最强的皇帝之一,他的智商和情商都非常出色。他的运气也非常好,他在25岁当上皇帝。过去很多皇帝虽然有能力,但是不见得能在一个恰当的年龄接过这个权力。像今天英国的王储查尔斯,今年差不多70了,还没当上国王,而乾隆在他2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雍正就去世了。他在大概相当于今天我们硕士刚刚毕业的年龄,当上了皇帝。

  一当上皇帝,他就展现出一副非常成熟的政治家面貌,他的所作所为显得非常有条理,非常的成熟。要知道,乾隆接受的这种皇家教育是非常的系统,乾隆本人又特别聪明,特别喜欢读历史,对历史上的政治规律研究得非常透,登基之后他就系统地、有步骤地解决周围威胁他权力的人。

  他首先琢磨要对付的就是自己的亲妈,太后。他对自己母亲的态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乾隆是中国历代皇帝当中最孝顺的一个,每次母亲过生日他都办非常豪华的生日宴会,而且要亲笔画四幅画送给他母亲,每次母亲的生日宴会吃到一半的时候,他都会走下席来,站到大殿当中跳上一段舞,来表示他的心情。所以大臣们都说乾隆是纯孝,再没有人做得比他更孝顺了。

  但是与此同时乾隆对他母亲掌握一条原则,就是绝不让他母亲接触到任何政治权力,政治上的事绝对不允许他母亲沾上。他在当上皇帝之后第三天,就把太后身边所有的太监和宫女叫过来,给他们开了一个会,告诉他们皇宫之内的后宫所有事情可以由太后做主,但是紫禁城之外的所有大事小情,你们这些太监经常出宫入宫,宫外所有事情一个字也不许跟太后提。

  处理好跟太后的关系,乾隆接下来又开始处理他跟他兄弟的关系。清代开国以来,历代都存在兄弟争权的问题。怎么处理好跟兄弟之间的关系?乾隆也是两面的手法。乾隆登基的时候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弘昼,一个叫弘曕,乾隆对这两个弟弟都很好,当了皇帝之后封他们为亲王,给他们建了非常大的王府,没事就给他们发钱发奖金,让你们有充足的钱去花,隔三差五把这俩弟弟叫到宫中来,请他们吃饭、喝酒,喝完酒大家在一起做诗、画画,搞得非常风雅。

  但是这个仅仅是他处理兄弟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乾隆非常注意敲打他这两个弟弟,要让他这两个弟弟认识到,我当了皇帝之后,咱们这个关系就变了,原来咱们是兄弟关系,但是我当皇帝之后咱们是君臣关系。我当哥哥的,我出于我的本分对你们很好很客气,但是你们也要认识到你们自己的这个身份和地位,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但是这个话没法明说,只能通过各种暗示。

  另外,从乾隆那个时候开始立下一道规矩——皇族不入军机处。只要你是皇帝的兄弟,甚至是堂兄弟,你就不能到军机处中当差。这就有效防止了皇帝的兄弟跟皇帝之间有权力不清的状况。这个规矩后来一直到了晚清才被打破,就是到了慈禧太后的时候,到了所谓的鬼子六奕忻的时候,慈禧为了勾结他发动政变才让他进了军机处。

  乾隆采取的这些措施,表面上看起来可能对自己的亲人过于苛刻,但实际上起到的客观效果就是保持了皇帝的权力的稳定。

  乾隆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多的一个朝代

  张宏杰:他对待老百姓也是一样,也是用两面的手法。第一面,乾隆对百姓非常仁慈。乾隆是一个以仁慈闻名的皇帝,本性就非常的善良,心很软。小时候他在宫里养了很多小宠物,每当有小猫小狗死的时候他都要哭上半天。当了皇帝之后,他也确实对百姓非常仁慈,任何地方发生什么水旱灾荒,地方官把情况汇报上来,说得惨点,说老百姓现在开始吃树皮了,开始怎么怎么样,乾隆一边看着奏折,一边开始流眼泪,然后赶紧批示,开仓放粮,举全国之力去救济。所以乾隆一朝是中国历史上救灾花的力气最大的一个朝代。

  而且乾隆还做了其他皇帝绝对做不到的事情,叫做五赐普免全国钱粮。有那么五年,当然不是连续的五年,是他统治六十多年当中有五年,可能全国闹灾荒的地方比较多,他宣布这一年全国老百姓所有的税收都不收了,全部免除。

  但是与此同时,他对百姓也有着另外一面。到了乾隆统治中后期,康乾盛世达到顶峰,经济高速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资源分布不均衡,少部分人掌握了大量的地产和财富,大部分人生活在平均线以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很多农民为了抗租抗粮不停上访,不停闹事。乾隆就很敏感,他预感到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会威胁到这个王朝的统治,威胁到爱新觉罗家族还能统治多少年的问题,所以他立了一个规矩,地方上出现群体性事件,只要参与的人超过40人,就要直接汇报给皇帝。

  因为乾隆的这个统治原则,导致乾隆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政治现象,叫做文字狱。大家可能都知道,乾隆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多的一个朝代,中国历史上一共发生过100多次文字狱,乾隆朝占了60%。

  而且乾隆朝的文字狱还有一个特点,其他朝代文字狱打击的都是社会上那些著名的文人,像苏东坡这些人,乾隆朝的文字狱打击的都是社会底层那些没有名的文人,打击的都是一些秀才,甚至连秀才都不是的一些用今天来讲高中毕业生。乾隆为什么要打击这些人?这个跟乾隆喜欢读历史有关系。

  乾隆皇帝喜欢反复阅读中国历史,他得出一个很独特的结论,在整个中国社会对一个王朝最有威胁的是哪一类人?叫做失意文人。什么叫失意文人?用我们今天话来讲就是高考落榜的那些人。为什么这些人对王朝威胁最大?因为过去的读书人读书期望值都很高,都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读书不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整个家族供我,也往往不是我这一代能读成的,我中秀才,我儿子中举人,可能到我孙子才中进士,所以读书的期望值特别高。一旦最后什么都没考上,他很难老老实实回到家里种地。这些人往往是心眼特别活泛的,又识文断字又有能力,所以一旦社会上有大的动荡的时候,他们往往是造反的领袖。

  中国老百姓讨论历史的态度往往是比较八卦的

  张宏杰:讲到这儿就回到我们这个书名,就是乾隆的性格。我们说乾隆这个人到底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还是一个非常残忍的人?这个看乾隆的政治需要。他的本质是一个政治动物,为了政治需要他可以最善良,也可以最残忍,他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围绕爱新觉罗家族统治利益最大化这一点去进行的。也是因为这一点,他在位六十多年,后来又当三年半太上皇,一方面达到高度的政治稳定,创造了乾隆盛世。另外一方面他又把社会各阶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压到最低点,中国社会在清代后期的这种僵化、保守、腐朽没落跟乾隆的统治是直接相关的。所以这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他的政治统治也很难用成功或者失败这一个词去定义,我想我们读史,可能还需要透过表面去更深入一层,从中解析古代政治发展独特的规律。

  提问:张老师您好,听您刚才的介绍,乾隆这种文治武功,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疆域面积,还是经济,在中国历史上都达到一个顶峰,但是为什么在我们现在感觉中,我们对过去皇帝的评价,乾隆似乎赶不上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

  张宏杰:历史人物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往往不见得这个人做了多少事就能够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

  我们就说清代的皇帝,清代皇帝当中对清王朝贡献最大的皇帝之一是雍正,如果没有雍正的话,可能清代在中期就出现极大的统治危机,因为雍正拨乱反正,纠正了康熙晚年的很多错误,让大清王朝又重新恢复了活力。但是到后来,中国老百姓对雍正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就是他是篡位的,他跟哥哥怎么样、跟弟弟怎么样,大家都关注于这些宫廷秘事,认为雍正是一个爱抄家的皇帝,非常刻薄的皇帝,对他的印象基本都是负面的。

  老百姓对一个政治人物的评价可能跟这个政治人物的实际作为有的时候几乎没啥关系,大家关注的是八卦。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政治人物受了八卦的害,中国老百姓讨论历史的态度也往往是比较八卦的。

  清朝的衰落,跟乾隆的个人因素关系非常直接

  提问:乾隆朝由盛转衰,乾隆个人的因素占多少?确实像以前说的他个人到中年以后怠政,还是社会已经发展到某种程度制度是必然的原因,不管谁做它也是这个样子?

  张宏杰:我想跟乾隆的个人因素关系还是很大的。清代由盛转衰的重要背景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在明代后期大航海已经完成,整个全人类的联系已经构建到一起。到了乾隆晚年发生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英国派出庞大的使团访问中国,带来了各种各样代表英国最先进的军工实力和科技实力的产品,比如带来当时最先进的天体运行仪,一个天体模型,就是太阳系的模型,还带来当时最好的天文望远镜,欧洲人用这望远镜已经发现银河系的存在。英国最先进的大炮、步枪都给乾隆拿来了,按理说乾隆应该从这些当中会发现西方世界的威胁。

  这一点乾隆的爷爷康熙比他认识深刻,因为康熙对西方的这些东西特别感兴趣,跟着西方的传教士学了好多年几何、代数,愿意搞一点物理实验、化学实验,所以康熙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西方诸国千百年后必为中国患”,西方这些小国别看现在不起眼,过千百年之后它肯定是中国的心腹大患,他达到了这样的认识。康熙的这个认识也不准确,他没有想到实际上不是千百年,而是百年或者几十年的事情。康熙是文理兼备的人,乾隆是典型的文科生,他的思维方式是纯文学式的,西方世界向他传达出明确的信息,但是他,因为那个时候他也是晚年,八十多岁,头脑和视野完全封闭,不再抱有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所以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西方国家对中国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在这本书当中我也提到,我们经常有一个误区,大家总认为鸦片战争爆发是因为清代后期的这几个皇帝不争气,道光、咸丰这些皇帝不争气,但实际上你要是仔细阅读历史会发现,鸦片战争跟乾隆皇帝有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跟乾隆晚年英国这个使臣马戛尔尼向乾隆提出的那几条要求几乎完全一样,这就证明鸦片战争的诱因在乾隆时期已经全面埋下,但是乾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说清朝的衰落跟乾隆的个人因素非常直接。

  清代皇子教育让清代政治家的头脑封闭起来

  提问:听了张老师的演讲,感觉乾隆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有多面的性格,这些跟他小时候或者作为皇子的时候所受到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关系?

  张宏杰:清代的皇子教育总体来讲比较成功,这个体现在清代皇帝的综合素质要比明代皇帝高很多,明代皇帝靠谱的不多,大概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皇帝算是比较敬业比较靠谱的,剩下三分之二都特别的不务正业。我们知道明代天启皇帝喜欢干木匠活,所以不理政事,才有魏忠贤的出现。清代没有这种现象,清代皇帝不管你能力怎么样,起码有一条,都非常勤政,按点上班下班,每天处理大量的政务,为什么?因为清代皇子的教育要求特别高,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上学,给你请的都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老师的要求都特别严,不会因为你是皇子就随便给你打高分。而且清代的皇子上学不像今天有寒暑假,他们没有寒暑假,只有过年放十天假,剩下别的时间都不放假,也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上午学习文科,下午还要学习骑马、射箭,所以清代的这些皇子文化水平都很高。相反,明代有那么几个皇帝,当了皇帝最基本的《四书五经》都没有读完,字儿都没有认全。这是一个方面,清代的成功教育让清代这些皇帝都比较敬业,达到一个基本的治国理政的水平。

  但是与此同时,这种过于系统的教育也有一个负面的作用,就是让这些皇帝,清代政治家的头脑给封闭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到宋代以后形成自我循环的一个圆,他认为把所有的宇宙世界问题都解决了,不需要你再有任何好奇心,你只要贯彻圣人的教导,半部《论语》就能够治天下,不需要再学任何新的东西,所以治理天下的秘诀很简单,就是亲君子远小人,用咱们话来讲就是多用忠臣,别用奸臣,按照孔夫子的教导去执行就完了,这就导致清代后期的皇帝创造力不足,头脑非常僵化。我们看清代在乾隆之前的皇帝,雍正、康熙、顺治、皇太极、努尔哈赤,这些皇帝有什么特点?做事现实主义精神特别强,从来不被书本所束缚,所以他们施政往往非常有创造力,能够因势利导。但是在乾隆之后的皇帝,嘉庆、道光、咸丰往下这些皇帝都是读死书、死读书,不敢突破所谓的祖制,所以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这种成功的教育也有它的好处和坏处。(整理/雨驿)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