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8-04-18意外翻出一本《燕都览古诗话》,笺笺小册,著者是老辈学问家,民国掌故学与诗词、文史大家瞿兑之。兑之先生(1894-1973)名宣颖,字铢庵,晚号蜕园,长沙人。他出身望族,经历复杂,因眼下百度搜寻易如反掌,读者轻易可详细了解其生平,故而不需要我在此多抄人名词典。可是,关于他后来担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特约编审以及“文革”中瘐毙,后来被平反,得以出版《刘禹锡集笺注》、《李白集校注》之事,上海古籍出版社高克勤社长有大小文章叙述。《燕都览古诗话》这本小书,系当年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之“近世书系”之一,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年了,是专述旧都即老北京风俗、文物、典章制度、清宫轶事、四季吃食的精彩花絮。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一再热播一样,吃喝拉杂琐事虽家常,却最能勾人馋虫,也最能反映一地的风俗习惯,百姓总是看不够。
全国范围内,至今还有冬储菜供应的,除了北京,别处怕是不多了。年年从11月中旬开始,各个社区专门有人拉着横幅,推销冬储大白菜、大葱和白萝卜。如今市场活跃,四季蔬菜十分丰富,那为什么还要专门供应冬储菜呢?说来话长,这和老北京的传统有关,因为冬季要腌菜,腌大白菜和各种咸菜。蜕园说萝卜青菜有真味,“菜把”,即寻常时蔬,包括大白菜、蔓菁、芥菜等,曰:
一、 人间菜把有真香,旨蓄无如此味长。教领清凉苏火宅,寒齑一段嚼冰霜。
《帝京岁时记笺补》云:九月半家家腌菜。其法每白菜百斤,用盐六斤,花椒四两。若是蔓荆(蔓菁)或芥子头(芥疙瘩),每百斤用盐七斤,花椒三四两。因作雷震咯达(疙瘩),须将芥子头晾干,其中再加入炒熟之花椒盐末,复入瓷罐封固,俟至明年三月中闻雷声,开罐取食,其味甘而不酸,脆而不疲。按,腌白菜汁可救煤毒。
此“雷震咯达”,即芥菜疙瘩,精心腌制漫长一个冬天,特地捂着不开坛,直到清明之后北京地区暮春闻雷声时,才打开食用。此特色咸菜,王世襄和汪曾祺俩“吃精”未有论及。
二、 莱菔生儿白间红,咬春时节应条风。玉盘春饼无消息,京兆衙前彩仗空。
《明宫史》云: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请宴吃春饼和菜。《燕都游览志》云: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饼。
如今咬春吃春盘的仪式,远没有过去隆重了。今日南北通达,应季蔬菜与大棚蔬菜供应丰富,尤其是首都市场,仿佛天天开博览会般。打春的时候,北京人或在北京做客的外地人,就近来一个火锅或烤鸭就圆满了,或涮时蔬、或荷叶饼卷葱辣生菜萝卜条,般般样样,远不止传统的“七样菜”。
三、 轻轻榆荚沈郎钱,飞间杨花糁作毡。说与南人浑不识,粉蒸尤比冷淘鲜。
《帝京景物略》云:四月榆初钱,面和糖蒸食之,曰榆钱糕。
开春的野菜,分平地野菜、山野菜和树头菜。河南人好吃蒸菜,从春节前后的面条棵、茵陈蒿、荠菜,甚至米蒿和蒲公英,到春分清明之际的构棒槌和嫩榆钱,逐一拌面蒸食,味道本真腴软。例如白蒿茵陈蒿,今年一过元宵节,郑州就有卖的,十二元一斤,而鸡蛋一斤四元左右,一斤白蒿顶三斤鸡蛋;2003年的这时候,郑州的白蒿两元一斤,鸡蛋一元九角一斤——现在大城市都在治理市容市貌,郑州也不例外,走街串巷的卖菜人没有了,野菜的价格明显上涨。年后,为了把过节剩余的东西尽快吃掉,我吃伤了,可三月八日这天晚上,我吃了一大碗蒸白蒿,再喝点好茶,人立马舒服多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榆树是最先开花的,但花后结榆钱已经近清明了,青青嫩榆钱拌面蒸食也极好。但蜕园所言老北京的榆钱糕,似乎不是用嫩榆钱做的,它与《酌中志》所言相同——“北方食物,有南方所未有者,如腊八粥、水饺子之属,又以面裹榆荚,蒸之为糕,拌糖而食之。”
四、 连畦红紫露华深,邀价留香累十金。肯共旗枪比标格,璚芽点雪洒尘襟。
梁潜字用之,泰和人,洪武丙子举人,著《泊庵诗钞》。其《滦水琼芽诗》叙云:前代揭学士称滦水璚芽,盖芍药芽也,以代茶最胜……
替代茶,古来北方地区多用。开春的酸枣叶、梨树芽、连翘花、金银花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替代茶,潭柘寺至今还出售老北京特产黄芩茶。饮茶是一件风雅事,难免要出奇制胜,花样繁多,但是,用“花相”芍药的嫩芽制茶,仅见于此。
五、 结夏先教食冷淘,清凉水引胜常庖。莫嫌九陌红尘热,睡起新槐翠荫交。
《帝京岁时纪胜》云: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京师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京俗无论生辰节候婚丧喜祭宴享,早饭俱食过水面。省妥爽便,莫此为甚。
国槐是北京市树,河南人则称它为“黑槐树”,花与叶都可以吃食。与摘取槐叶制作冷淘的彩色凉面不同,我小时候,老家见天中午吃杂面条,随锅放现采的黑槐叶,也有把嫩槐叶放在玉米粥里煮的,一大锅碧绿莹莹。至今也还有人用古法自制槐米茶的——春节才过,枯槐上的槐豆还在,我看见父女俩持竿打槐豆,又曰槐米,九蒸九晒,摊在草席上晒太阳,颜色变成古铜褐。将此作为替代茶,据说对治疗高血压有效,最起码可以去火。(何频)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