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杜甫:华州弃官 客居蜀地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8-05-03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这句时下流行的话用以形容肃宗与杜甫的关系倒也贴切。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杜甫一路亡命奔逃至凤翔投奔肃宗,肃宗见了相当感动,“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至德二载五月十六日,授予杜甫八品的左拾遗。

  “襄阳杜甫,尔之才德,朕深知之”。天宝十四载十一月至次年六月,杜甫在东宫担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虽是闲职,但也随太子每日上朝,经常出现在太子身边。杜甫的才华不凡,太子自然有所了解。作为东宫旧人,肃宗的授官告身写得也流露出不同寻常的亲切。

  可惜这种君臣间的旧谊很快瓦解。授官当月,杜甫为房琯说情。前一年十月,房琯在咸阳的陈陶斜、青坂被叛兵大败,全军覆没。陈陶斜、青坂兵败与房琯的军事能力有关,也与监军宦官的乱指挥分不开。杜甫听说兵败后作了《悲陈陶》、《悲青坂》。

  玄宗出逃时,房琯半路追上,跟随玄宗入蜀。听说肃宗灵武继位,玄宗要派人去正式禅让,房琯自告奋勇。肃宗“素闻房琯名重,故虚怀以待”,房琯传太上皇圣旨后,便留在肃宗身边。陈陶斜之战是房琯主动请缨挂帅。兵败后,房琯肉坦谢罪。

  肃宗要处置房琯并非单纯因为兵败之故。真正让肃宗对房琯心生厌恶的是贺兰进明拜谒肃宗时,指出房琯参与了玄宗制定的让诸皇子分领各道的计划。

  杜甫显然没有领悟到肃宗的这些深意,他以董庭兰的错误为“细罪,不宜免大臣”为由,进谏劝阻肃宗对房琯的处理。可能是受到儒家“杀身成仁”思想的影响,杜甫进谏的方式比较激烈,他欣赏汉代朱云的折槛进谏的忠心和坚持,“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因此在数人为房琯说情时,唯独他被肃宗迁怒,要予以刑罚。幸好新任宰相张镐等人为其美言“甫言虽狂,不失谏臣体”,“甫若抵罪,绝言者路”,且彼时朝中无人,据范文澜先生统计在朝官员不足30人,杜甫才被肃宗放过,免于受罚,但“帝自是不甚省录”,对杜甫有意疏远。

  几个月后,肃宗下墨敕令杜甫返姜村探家。杜甫“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回家省亲,作《北征》。九月,长安收复。十月,肃宗返回长安。十一月,杜甫携家眷回长安左拾遗任上。十二月,玄宗返回长安。

  杜甫回到长安后,过了几个月难得的稳定的生活。尽管深知皇帝下令让他回去探望家人的深层原因,但杜甫对圣上、国家的责任心未断,“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回到长安后,面对暂时的祥和,杜甫对涌动的政治暗流未有足够察觉。这几个月,杜甫写了一些颂圣的诗句,“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吟咏自己得体勤勉的士大夫生活,“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可是肃宗的重视不再,疏远仍在持续,杜甫也感到无奈,“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随着玄宗回朝,肃宗对玄宗及其旧臣的防范更强;再加上皇后张良娣、宰相李辅国对旧党的打击,使得一批老臣都被肃宗清除。连贾至这样亲笔为玄宗拟禅让诏书的功臣也受到贬斥,从中书舍人被贬为汝州刺史。贾至、严武等人被归为“房党”,与房琯一同受到处分。杜甫也难逃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调任七品下的华州司功参军。官阶、俸禄虽有提升,但远离朝廷,不能“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不可能再参与重要的政务,新的职务负责的是地方的“官吏考课、祭祀、道佛、学校、医药”等各种杂事。

  此时,受杜甫等人举荐的岑参升为六品上的起居舍人,所以杜甫在离开长安前赠诗给岑参说,“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无论怎样无奈,杜甫还是离开了长安,“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并永无归日。

  年底,杜甫从华州回东都探亲。乾元二年(759)春才从洛阳奔赴华州。三月三日,由于没有统帅,六十万官兵在邺城外大溃败。杜甫就是在这番战乱中经新安、石壕、潼关回华州,写下《三吏》、《三别》,字字泣血。

  华州条件艰苦,苍蝇、蝎子不断,公簿多而且急,上司对杜甫也不够尊重,杜甫感到非常不适,“束带发狂欲大叫”,又加上旱灾爆发,“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关辅大饥,生事艰难”,更有对肃宗和朝廷的一再失望,是年七月,杜甫弃官,带领家人“依人远游”,去往秦州(今甘肃天水)。

  从华州到秦州路途遥远,还要翻越陇山。杜甫携妻带子,不畏艰险,在立秋后抵达。他本来是去秦州投靠在那里定居的从侄杜佐,可是杜佐本身也不富裕,能给予杜甫的接济非常有限。杜甫也去山中采药,依靠其他友人的支持。气候日渐寒冷,衣食无着,“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杜甫的疟疾又发作,真是苦不堪言。勉强维持两个多月后,十月前往同谷(甘肃成县)。

  杜甫达到同谷后,生活更加艰辛。杜甫“白头乱发垂过耳”,衣衫单薄,“手脚冻皴皮肉死”,靠雪地里捡拾橡子,挖黄精活命,全家饿得奄奄一息,“男呻女吟四壁静”。无可奈何下,十二月一日,杜甫全家动身入蜀,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翻山越岭、过河渡江,安全抵达成都。

  这一年,杜甫“一岁四行役”,从洛阳到华州,从华州到秦州,从秦州到同谷,从同谷到成都,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年,也在艰难生活中升华了诗作。 “绝脂粉以坚其骨、贱丰神以实其髓”。朱东润说:“乾元二年是一座大关,在这年以前,杜甫的诗还没有超过唐代其他的诗人,在这年以后,唐代的诗人便很少超过杜甫的了。”(辛上邪)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