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8-05-04吉鸿昌烈士及其遗书
雍和宫东边不远有条炮局胡同,元朝时这里属于居贤坊地界;明代时居贤坊分成南、北两块儿,这儿属于北居贤坊;到了清朝,这里为镶黄旗所辖,还辟有收存废炮和军械的地方,“炮局胡同”这个名字开始出现了。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在炮局胡同17号(今21号)原炮局旧址上建了监狱——北京陆军监狱,俗称“炮局监狱”。监狱分东、西两院,西院是办公区并有部分监房,东院全都是监房。东院监房共有4排,每排左、右各两栋,每栋5间。
1928年6月,北京改为北平特别市后,这里成了国民党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监狱;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平后,这儿又成为日军军法部监狱,关押抗日志士;1946年-1948年,国民党特务在这儿成立所谓的“青训总队”,关押解放军战士和爱国进步青年。直到现在,炮局胡同还有当年监狱围墙、岗楼的遗迹。
当年的炮局监狱好似人间地狱,许多仁人志士、共产党人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组成后,中共秘密党员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他率领同盟军与日军展开激战,连克康保、宝昌、沽源等地,声威大振。1933年7月,同盟军与日军血战5昼夜,光复多伦,并乘胜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但是,在日、蒋勾结夹击下,轰轰烈烈战斗半年多的抗日同盟军失败了。
从战场脱险后,吉鸿昌来到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继续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他家成了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点,被同志们称为“红楼”。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国民饭店被英租界工部局巡捕拘押,14日被引渡至国民党天津市公安局。22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会长何应钦恐夜长梦多,将吉鸿昌等3人秘密押往炮局监狱。
国民党特务拿出一份名单,让吉鸿昌指认哪些是共产党员,他回答:“共产党员就我一个人,要杀要剐都是我!”妻子胡红霞前来探监,他劝慰道:“别难过,人总有一死,这有什么!”
蒋介石得知吉鸿昌“冥顽不化”后,密电“就地枪决”。1934年11月24日,国民党当局以“扰乱治安、加入共党、危害民国”罪名将吉鸿昌处以死刑。上午,吉鸿昌分别给妻子、兄弟和朋友写了短信,作为自己最终的嘱托。给妻子胡红霞的遗书这样写道:
红霞吾妻鉴: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干(指干革命的意思,笔者注)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天空飘起了雪花,吉鸿昌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写完之后,吉鸿昌对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光明正大,不能跪下从背后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喝令特务:“给我把椅子搬来!”
椅子搬来了,吉鸿昌面对枪口坐下,厉声说道:“我要亲眼看着反动派怎样枪杀爱国者!”枪声响了,吉鸿昌仰在座椅上。39岁的生命之花,融入漫天雪花之中。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吉鸿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李书文)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