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5-25响水湖
响水湖景区
响水湖,位于怀柔区渤海镇境内慕田峪长城西,藏于燕山山脉的峰峦之中,是集长城、古洞、山川、泉潭、飞瀑于一体的天然锦绣谷。山谷两侧,峰峦起伏,怪石峥嵘,历尽苍桑而古貌依然的万里长城,巨龙欲飞,直插云霄,雄城险关,甚为壮观。
其得名,并不是因为有很大的一片水域,而是在泉水的源头,泉涌如注、水响如雷,千米之外便可听到流水的响声,故而得名“响水湖”。响水湖是附近百姓的饮用水源,也是怀柔水库源头之一,每秒钟出水0.3立方米,日流量25937吨,水质甘甜、清爽可口,被誉为怀柔第一大泉。
得名之源
初闻响水湖之名,很多人会认为是有很大的湖水面积。其实不然,这里面有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
相传,明万历年间,为抵御外敌,戚继光将军督军构筑长城,将北齐、北魏、秦长城连结加固,汇通一体。此段长城位于海拔400至600米的高度,严重缺水,加之时年大军、民夫赶筑长城,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水源不足,病倒了不少军卒民夫,有的甚至因饥渴而晕倒在工地上,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戚将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筑坛祭天,祈祷上苍,降甘露,救军民于水火。祭坛七昼夜,终于感动正在南海普陀做道场的观世音菩萨,驾祥云,赴此地,化一美貌少妇,提一瓦灌水来到筑城场地,考验众军民品行。众人见有人送水非常高兴,但一看只有一小瓦灌水,还不够一个人喝,深感失望。大家虽然都已饥渴难耐,但没有一个人前去抢水喝,而是互相礼让,将让卒,卒让民,民让幼,而幼者尊让老者,老者让病弱者,一时场面非常感人,谁也不肯先喝这仅有的一灌救命水。观音菩萨赞叹道,“华夏之民教化有方”,遂将瓦罐扔于乱石堆中。顿时,乱石中泉涌如注,清澈如镜,军卒、民夫欢呼雀跃,捧清泉水,饮之甘甜爽口,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加,这时人们才想起感谢恩人,且不见萍踪。有人抬头见刚才的美少妇,已踏莲花祥云缓缓而去,人们这才知道是观世音菩萨显灵,救助众生,忙望空礼拜,感谢菩萨大恩。
自此,这一汪清泉长涌至今。由于此地山势落差较大,泉水流入川谷,发出哗哗声响,几百米之外即能闻听水声洪大,响声至远。有位将军提议将此泉命名为普陀响水湖。后来天长日久,人们叫顺了口,省略了普陀二字,习惯称之为响水湖,并流传至今有几百年。
古城遗址
历史记载,响水湖长城位于慕田峪西部,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是明朝为了护守边防而修建的。
响水湖长城入口处为磨石口关,是明长城枢纽工程中“北京结”附近的边关要塞,原设有瓮城,并设有两道开关,故称“双关子”,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距今590余年。由于隘口狭小,经常年流水冲磨,将两边石头磨光,故此得名。磨石口关原由一座城楼做关,城楼东西两侧的长城沿着高耸的山峰陡然而下,城楼下面是湍急的溪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又因此楼建有瓮城,设有两道关口,所以也称“双关子”。距此关不远处,有明万历戊寅年(1578年)河南灵宝县人许茂杞所书的摩崖石刻“天设金汤”四个大字,字长、宽各约80公分。
西距磨石口关1公里处为驴鞍岭口,因其位于山坳之中,两侧高起,形似驴鞍,故此得名。关口附近有北齐长城遗址一处,有明长城唯一一座用白玉石建造的城楼,城楼结构别具一格、古雅绝伦。据玉石楼1.5公里处,有一城楼,每面都有九个箭窗,故得名九眼楼,又因山势高峻,晴天可望到北京城,亦称望京楼。
金龙传说
沿着响水湖长城步道而上,位于长城半山腰的连云洞和图腾阁给这古关要塞增添了几分神秘气息。前方山壁上,巧夺天工的刻着三个大字“连云洞”,传说里面有一条金龙,这条金龙曾经保护了响水湖,救济了附近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所以人们塑其象,以表崇拜之意。
相传,这里在很久以前山高林密,渺无人烟,但这里猎物和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经常有猎户和采药人进山打猎采药,偶有人一去不归,杳无音信,家人结伴寻觅无果,有人言迷路困死山中,也有言遇猛兽被食,人言不一。后来人们皆不敢单独进山,要去便结伴而行。
某日,几采药者发现朗朗晴天,半山中突然烟雾弥漫,有人发现浓雾中有一数丈长的怪物,几人吓得丢弃物件逃窜回家,多日不敢出门。
原来,在这深山洞里,隐秘着一条黄色巨蛇,在此山中修道,此蛇已有一定灵性和道基,只是性情怪癖,时恶时善,处于善恶之间,尚未悟出得道真谛。一日,南海观音云游路过此地,发现此山有些怪异。即落下云头,唤出守山山神询问,山神即向菩萨秉明实情,菩萨心生慈悲,念动真言拘出灵蛇。灵蛇见是观音法驾,立即隐盾身形,变成一条尺长小蛇匍匐在地,连连叩拜,菩萨曰:念你行无大恶,今传你修道秘诀,去恶存善,从此潜心修炼,后必成正果。数载后汝成正果之日,此地还有用汝之处,切记!切记!
言毕化影而去,金蛇牢记菩萨教诲、潜心修道,终成正果。后来,明万历爷派戚继光将军修长城,许多疑难之事,都有赖于金龙暗中帮助。后观音菩萨响水湖赐泉,令金龙看护神泉,隐居在响水湖潭中。为纪念金龙功德,后人在连云洞塑金身,以示感恩。
神秘卧佛
响水湖长城内有一条神秘莫测的山脉,不同时辰,不同角度,观赏此山脉,早晨8、9点钟进入景区大门观此山脉,状如一卧佛静修,给人一种安逸慈祥之感受。中午时分,站在景区山庄小桥上观赏此山,还是形如卧佛,但感受确是庄严肃穆,使人敬仰。晚上夕阳西下,还是站在小桥上观之,此山状如我们近代一伟人之神像,是那么安祥慈善,仿佛在此睡着,休息一样……
这一神奇壮观的山脉,隐逸着一段美丽神秘的传说。相传,当年秦始皇剿灭六国,中华一统,建立了大秦王国。自此中原再无战事,天下太平,人们开始安居乐业,修养生息,各番异国仰慕中华文化,纷纷派出使节前来朝贺进贡学习中原文化。也有一些比较先进番国,想探一探中原的虚实,出一些困难的题目考验大秦王国。相传有一番邦使者向国王进贡了一头木驴,诈称此驴能吃能喝,会叫唤会行走,能考验文臣武将是否忠心。凡忠臣喂它,驴就吃,否则就是对秦王不忠是奸臣,应杀之。秦始皇本是暴君,生性多疑,听信了外使的鬼话,当场点各文武大臣喂驴,此驴乃一木制的玩物怎会吃东西。一连三天,无人能喂食之。始皇则认不忠,而斩杀之,三天内已斩杀数十位文臣武将,闹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其中,单表一位王姓文官,每日回到家中闷闷不乐,茶饭不思,不知哪一日点到自己喂驴。那时将大祸临头。该官有一女儿,见父亲整日愁眉不展,问父亲何故忧愁,如此,父亲将朝中之事细细讲与女儿。该女闻之此事后,天天在菩萨前烧香,祈祷上苍保佑父亲躲过此劫。而此时,凡间的事情已惊动玉皇大帝,即传真君借此女之手,化解这一荒谬之事。
这一日,此女正在上香祷告。恍惚之中,见一神人手执尺余长马鞭,告曰:孝女不必忧愁,明日你父上朝时,你可将此鞭交与你父亲。告诉他,用此鞭一打,此驴自会吃东西,骑上驴,用鞭子一抽,驴便会走,切记,切记。说完不见,该孝女睁眼一看,乃是南柯一梦。但手中已多了一物。正是神人手中马鞭。心中大喜,知是神人相助,忙再度叩首拜祈。第二天一早按照神人所吩咐,将鞭子交于父亲,如此这般将此情原委告诉父亲,该官半信半疑。上朝后,果然皇帝点到他喂驴,该官按女儿所言,从袖内取出神鞭,指向木驴,木驴果然大口大口地吃起草料。众文武大惊,始皇更是惊疑,走下金銮殿要过鞭子,骑上木驴,抓住缰绳,猛抽以鞭,木驴竞然走了起来,始皇一高兴,连抽几鞭,木驴撒欢向殿外跑去,始皇越跑越高兴,连连挥舞几鞭,木驴风驰电掣般地跑了起来。
殊不知,此鞭乃赶山神物。赶得大山也跟着跑,前面的山脉已经拥进大海,海龙王大惊,不知何故,忙向天空求救,正赶上如来佛祖在云霄殿设道场,闻听此事,睁开眼观看,原来是南瞻部洲。遂开法口问:“哪一位同道走一趟制止人间的荒谬之事。”此时,弥勒佛祖也在场,言道:“我去看看”,移法驾到,降在凡间,正巧落在现在的响水湖长城风景区的山脉上,念动真言,奔跑的木驴即刻停住不动,此刻秦始皇跑了半日,也感腹中饥渴,遂跳下木驴,看见前面有一座庄园,进入庄园。暂不说始皇这边入园如何,单说这弥勒佛祖见山已停止移动。于是仰卧在此山脉之上。继续听如来佛祖讲经传道。佛祖这一卧,卧出了一座卧佛大山。将身形印在了这山脉之上。后来人们称这座山是如来卧佛入梦。至今,佛祖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庄严地卧睡在大山上。(温来生 彭光达)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