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艾草

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6-15

制图 周航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按照习俗,人们除吃粽子外,还要举行一系列驱邪避灾的医药保健活动。

  五月在俗信中为恶月,民间又称“毒月”。此时已入暑季,天气渐热,毒虫杂菌繁殖迅速,瘴疠滋生,人极易患病。为应付恶月,不为病邪所染,端午节这天,古时家家户户都要把从田野采回的艾或悬挂、或佩戴、或净身、或服食,以求辟邪驱毒,健身防病。

  艾即艾叶,亦称艾草、艾蒿、灸草等,系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长于路旁山沟、田间地头,丘陵荒野。农历五月,艾叶既鲜嫩多汁,又茂盛壮实,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都能发挥其最大效果。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辛、芳香,归肝、脾、肾经,具有理气血、逐寒湿、通经活络、消肿散结、杀虫祛痒等功效。

  艾叶乃医家之草。早在《孟子·离娄》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艾蒿逐冷,除湿,老人丹田气弱、胸腹怕冷者,以熟艾入布其腹脐,妙不可言。”古人强调“艾以陈久者良”,故艾又俗称“陈艾”。针灸所用的艾条、艾柱,也是以陈艾为主要原料制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艾灸能调节胃肠运动、舒缩血管,促进肾上腺等分泌,增强免疫功能。

  现在,许多民间老人仍然将艾视为好东西,看到了常常要将它采回家,晒干保留,以备后用。每逢端午时节,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采插艾叶、佩戴香囊以“驱虫辟邪”的习俗,有一定科学道理。因为端午节一过,盛夏就要来临,蚊蝇孳生、疾病流行,所以此时注意环境卫生十分重要,而艾蒿和菖蒲等植物含有多种挥发性芳香油,有驱虫杀菌功效,是生产蚊香、消毒香的必需原料,对驱除秽气、净化空气非常有益。此时采摘些艾的茎叶,插在门头能够杀虫灭毒,驱除蚊蝇。

  民间曾流传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对人畜无害。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艾蒿中的水芹烯和侧柏醇,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而采用艾熏不失为一种对居室进行消毒杀菌的好方法。实验证明,在梅雨季节、流感多发季节,用艾叶1-5克/平方米,烟熏0.5-1小时,每周1-2次,能使上述常见致病菌、病毒及真菌数量显著减少。

  艾的外用方法更多。如用其水浸剂或艾叶油外涂皮肤或嗅鼻,除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外,还能起到平喘、镇咳、祛痰、消炎及抗过敏等功效;夏天用艾草煮水洗澡能去除汗味,令周身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而且能够止痒祛湿,防止蚊虫叮咬,对毛囊炎、湿疹、皮肤瘙痒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外抹艾汁可治疗疮毒、疥癣等皮肤病。用艾草煮水洗头,还有去油、去屑和防脱发之功效;而用艾叶煎汤洗熏关节,更是民间治疗风湿病的常用方法。此外,每晚睡前用艾水泡脚,能有效祛除体内虚火,滋阴补肾,安眠助睡。

  艾叶不仅是一味用途广泛且实用的药材,也是一款常见的时蔬。

  农历五月的艾叶既鲜嫩又壮实,可用于制作艾叶糍粑、艾叶馄饨、艾叶粥、艾叶蛋饼等美食;也可根据个人不同体质,用艾叶与不同药材、食材调配做成药膳而发挥其食疗保健作用。如取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将艾叶加水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做成艾叶鸡蛋汤,于每晚临睡前服用,可温肾安胎。经常脾胃虚寒、慢性腹泻、慢性咳喘等人群,可将适量的新鲜艾叶、猪肉、生姜洗净,混匀剁碎,加入适量食盐、调料拌匀,做成馅料包饺子,水煮或蒸熟食用,能够散寒止痛、健脾益气。夏季经常呆在空调房里的年轻女性,用艾草煮茶喝,能够祛除体内寒湿。

  不过,艾叶虽好,但属于湿热体质或阴虚阳亢、血热火旺者或孕妇需慎用或禁用。(刘文君)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06/14/content_256285.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