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7-20红灯笼高挂的乔家大院
长裕川茶庄
祁县,晋中平川的普通小县,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把这个小县引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论资格,祁县古城在我国两千多个县中当仁不让,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和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堪称“资格最老”的古县城之一。它是大诗人王维、温庭筠的故乡,诗中花雨挥洒不尽煌煌大唐;它是大儒傅山与戴廷栻的根据地,小楼风声里飘荡过《丹枫阁记》墨香;它是晋商名门渠本翘、乔致庸发家的地方,在他们身后是辉煌的晋商文化和厚重的万里茶路……城池不大,历史很深。
晋商老街
古风古韵藏气派
“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个圪道,四十个大院,万余间房室……”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在祁县老街,古老的小城苏醒了历史的鲜活,虽然经历过战争的破坏和沧桑的风雨,城墙不复存在,但城内建筑仍保存完好。不大的古城,集古街巷、古寺庙、古店铺、古民宅于一体,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组成一个建筑宏伟、体格完整的古文物群。祁县旧城曾名“昭馀古城”,从写着“昭馀古城”的牌楼下穿过,走进横贯东西、古色古香的晋商老街,走在写满晋商辉煌历史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金银无数、人来车往的繁荣市井。不宽的街面上铺着青砖,一座座雕花门楼、高墙深宅,无一不印证着当年晋商的富有,随处可见一些经历过百年风雨的老字号,仍保留着当年模样,不难看出兴旺的胜景。由于岁月沧桑、时代变迁,招牌下的商号大多已经改换门庭,因为它的明清辉煌,因为它的活色生香,因为它的原汁原味,因为它流传数百年的烟火气息,虽然全长仅仅一公里,却仿佛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穿街过巷,幽深的巷子中,一个个民居院落却也不落俗套,虽然多年的烟熏火燎,门楼有些残破、门环锈迹斑斑、墙皮剥落、窗棂缺失,但仍不失大家风范,那高挑的檐口、精美的木雕、砖雕,仍然透出大户人家的气派。保存完好的数百家商业店铺旧址和巨商大贾的百余处豪宅大院,古朴雄浑、飞檐挑角、梁枋交错、鳞次栉比,祁县古城风韵格局是如此引人注目,建筑专家称之为:“集江南河北之大成,汇宋元明清之法式”。
晋商茶庄
海纳百川启茶路
在老城热闹的街市上,有这么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名为段家巷,走入小巷深处的巷子北口,蓦然发现一座高大的建筑,三面临街,院墙高耸,俨然一座城堡。门楣上“长裕川”三字朴实而隽永,这正是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原晋商十大财东、祁县名门望族渠家的长裕川茶庄旧址,院内的石碑“晋商万里茶路中心点”无言地诉说着这处古老建筑的尊贵地位、悠久历史与博大内涵。两百多年前,东亚大陆上兴起的南起武夷山、北至恰克图国际商路“万里茶路”,正是由晋商开辟。长裕川老号,是晋商开设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茶庄之一,今已开辟为“晋商茶庄博物馆”。
“长裕川”总号院是民国初年渠氏19代传人渠晋山主持修建的,是一个商号的办公地点。走进长裕川,一条宽敞的青砖甬道静静地铺在脚下,甬道尽头是一座二层出檐阁楼,与大门阁楼遥相呼应,两侧是四个大院和两个偏院,共有砖瓦房一百多间,各个院内明楼、统楼、出檐走廊彩绘金装、斗拱飞檐,讲究的是雄伟气派;砖、木、石雕工艺精湛、随处可见,传达的是寓意深刻。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南院门脸,这是一组大型青石立体浮雕,雕刻艺术呈欧式风格,但雕刻内容却体现着传统、独特的儒商文化。整座石门楼高十五米,宽十米,门窗门楣框架全部由石雕砌成,窗沿石条图案精美;人物山水栩栩如生;文房四宝,形象逼真,整个浮雕气势磅礴,构思精巧,内容非常丰富,堪称山西民居石雕之最,是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在长裕川茶庄的隔壁,就是茶庄主人渠氏家族的大院,事实上,长裕川也可以说是渠家大院的一部分,渠家大院墙很高,看起来像一座城堡。气派的大门上方,嵌有“纳川”两个大字,寓意“海纳百川”,象征财富的流动与汇聚,这也是渠家世代所推崇的家训。渠氏祖上以小贩小卖为谋生手段,经过多年辛劳,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到第14世渠同海(1723—1789)时,加入北上贩茶的队伍;第15世渠映潢设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从两湖采办茶叶,创建了行程万里的驼队,运茶到蒙古和俄国;16世渠长瀛开始在长江流域贩运食盐;17世“源”字辈时,渠家由茶叶转票号,进军金融业。渠家因中俄万里茶道的兴起、兴盛而达到其生意成功的顶点,仅在家乡的房产渠家大院就占了祁县半个县城,时称“渠半城”。渠家的商业成功史,也为“纳川”两字写下了注脚。
晋商大院
红灯高挂照乔家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从祁县老城往南行两公里,就是闻名的乔家堡村,远远就看见乔家大院入口处鹤立鸡群的高大门楼,下面是城垛造型,上面是双檐屋顶,向人们展示着这处私家院落的不同凡响。穿过门楼,仿佛走进了一座古建筑博物馆,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乔家大院极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瞭望探口,是砖石木混合结构,主体结构为清代抬梁式构架。按照中国民居传统方式,南北纵轴对称布局,整个院落错落有致、流线分明。
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乔家是富商巨贾,但却非常注重以儒经商,积德行善,倡导做有文化有修养有品德有操守的生意人。这些内涵生动地体现在大院文化中,随处可见的匾额和楹联的内容大都是儒学修身齐家的名言警句,也是乔氏家族教育子孙的家训。“具大神通皆济世,是真法力总回春”联为乔致庸亲笔书写,蕴含着他渴望救众济世的博大胸怀,联语朴实雅致,规格严谨,书风浑厚劲挺,体势开张。悬挂于大院筒楼之上“为善最乐”四个篆体大字古朴典雅,一语点明乔家世代乐善好施、富而行仁的思想渊源,让人肃然起敬。悬于乔家私塾院正门之上的木雕“会芳”匾额,不仅融入主人“见贤思齐”的谦逊态度,且集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身。它采用一块整木料以圆雕手法制为荷叶状,形象逼真,匠心独具,书法精湛;它与古典门楼建筑相辉映,美轮美奂,可谓匾额之精品。
被称为“乔家三雕”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牌匾与彩绘是大院中最值得玩味的建筑细节。木雕随处可见,件件人物景物,各不相同,取自民俗,繁复精美。砖雕的题材非常广泛,雕刻工艺则涉及了壁雕、脊雕、屏雕、扶栏雕等,无一雷同,栩栩如生,特别是大门影壁处的“百寿图”和四院的“省分箴”砖雕堪称精品。石雕工艺也精致无比,引人注目,五院门蹲石狮底座为“金狮白象”,中为“马上封猴(侯)”“燕山教子”“辈辈封侯”等,寓意美好,巧夺天工。乔家大院古建筑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是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之作。
晋商古村
繁华富贵银圐圙
乔家、渠家大院只是祁县老城其中一角,更有许多壮观优美、内蕴丰富的古村老院还静待发现。在乔家大院附近,还有个谷恋村,古名“圐圙”,圐圙意指外表平常的一个村落,其实藏起来一个四方八面、富足自给的小世界。与乔家堡“乔家大院”一家独大不同,谷恋村虽然没有耀眼的独门大院,但明清旧宅比比皆是,整村每个院落虽规模不大,却处处雕梁画栋,彰显着旧时家家殷实富足的盛况,据说,当年每两户人家就有一个人在外经商的,全村富,家家都是“小康”,实实是一个“繁华富贵乡”,被称为“银圐圙”一点也不为过。相对于邻近的乔家大院的热闹,这里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也正因如此,谷恋村那原汁原味的晋商古村原貌得到保持。
走进谷恋村,一座浑朴而孤独的门楼沉默地看着我们走近。这是谷恋村的西门楼。抬头看见门上镌着的“挹霞”二字,心像被什么猛然撞击了一下:从明朝开始,这座门楼就站在这里,他收藏着满天的晚霞绚烂,也收藏着几百年西风残照,兴衰荣枯。村里保存较完好的建筑是光绪四年修建的关帝真武庙,在庙的周围有多处高大的院落,虽然有些颓败,然昔日辉煌的气势犹存。值得一提的是,谷恋村的庙宇建筑具有独到之处,其特点之一是在布局上暗隐着中国古代哲学的玄机和文化底蕴。村中庙宇建筑,从方位上看完全按照龟的形象修建,一是遵循了河洛图和八卦方位;二是寓意着吉祥长寿、文化繁荣,它代表着先人对后代的祝愿和期望。谷恋村的民宅形式多样,有明清流行的两层统楼、明楼,有以牌楼相隔的牌楼院、明式四合院、清式三合院等。砖雕、木雕图案也多以琴棋书画为内容,足见谷恋人对文化的重视和对后来的期望。整个村子像是一个明清民间建筑的博物馆,透着一种浓浓的历史气息。(晋华)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07/20/content_266387.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