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边关兵营下营城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8-08-03

  密云北部山区有一座在当地很有名的城堡——下营城。据史料记载,明代修建长城时于该地建了一座驻兵城堡,城堡呈长方形,周长710米,称为“下营城”。下营既不是边关要塞,也不是狭峰隘口,那么当年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在此地建筑这样一座规模较大的城堡呢?

  下营城虽四面环山,但城周边地势却十分开阔。东城墙紧靠东山谷,西城墙毗邻白马关河,北面和南面有大片可耕种的农田,就近解决了守城官兵吃饭问题,再加上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是屯兵驻防的理想之地。 下营城南有高庄子、冯家峪和石佛3座城堡,连同下营城堡、白马关城堡,共5座城堡,呈一字形排列,城堡与城堡之间相隔5公里,下营城堡是5座城堡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每当边关战事吃紧时,指挥员会根据不同地区战事的需求,从下营城调动兵力补充各城堡。

  由于下营城屯兵数量大,加之各关隘防御体系设计合理,守城士兵能相互配合,联同作战,所以在明朝统治的几百年间,作为直接通向东北战略要道的白马关城堡,并没有经历大的战事,这不能不归功于下营城至关重要的作用。

  1644年满清入关后,白马关隘口失去了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下营城堡也渐渐失去了屯兵驻防的功能。由于下营城规模大、住户多,人口稠密,再加上它紧邻白马古道,南北交通便利发达,所以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边关重镇。从清朝初年至民国期间,下营城一度呈现繁荣景象。城内居住的李家、张家、彭家、徐家、郭家、姜家等都是当年驻守将士的后裔,他们的前辈来自全国各个地方,也把自己拥有的各种技能带到这里。

  下营城内经商、从事各种手工艺的人较多,张家、徐家、彭家以经商为主,在城内都有自家的店铺。他们经营的店铺虽说铺面小,商品种类不多,但所经营的油﹑盐﹑酱﹑醋﹑茶等用品,却为当地百姓生活提供了方便。李家和姜家以瓦匠手艺和木匠手艺为生,下营城的瓦木匠在方圆数百里很有名。李家和姜家的后世传人,传承祖先留下的瓦木工手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居住在城外的刘家、商家和苏家都是从山东逃荒来的移民户,苏家和刘家祖祖辈辈以打铁为生。苏家铁匠铺以制作农具为主,他家打造的刀具锋利耐用,一度成为抢手货。上世纪六十年代,苏家铁匠铺随着人民公社的成立变为公有,苏家铁匠铺的后人苏道顺用挣工分的方式,继续从事打铁行业,他打造的各种铁制器具和刀具深受欢迎,每年都为生产队带来丰厚的收入。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附近生产队的平均日值大多只有三四毛钱,但下营生产队因为有苏道顺经营铁匠铺收入不菲,劳动日值总是能达到一块钱左右。

  上世纪五十年代,下营人民公社成立,政府机关就设在下营城内,医院、学校、银行、商店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先后在下营城内出现,这时的下营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下营城的南门和北门在久远的年代已被拆除,西门一直保存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1971年修筑冯火公路时,要在城门外建造一座桥梁,为就地取材,城门的石条成了建筑桥墩的用料,完好无缺的西城门就这样被拆除了。如今的下营城只在西面和东面有几处地方,还能见到城墙的影子,其余的已经湮灭于历史的风云中。(王继怀)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8-08/02/content_269525.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