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田黄石旧闻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8-08-29

  上世纪八十年代,旅美画家曲宗玫在美国纽约曼哈顿附近的中国城内,遇到了借住在寺庙里的周信芳的女婿、旅美中国书画家张中原。曲宗玫看见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方2厘米见方、6厘米高的色如枇杷的石章,包浆润泽、凝脂亮丽隐隐宝光,奇怪的是石章顶部呈不规则的歪斜形,便问张中原这是什么石头?答曰:“这块田黄冻石是我从国内带来的珍贵之物。”原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张中原家被抄,有人从书橱里搜出几方石料,问道:“这是什么古怪玩意儿,黄得像金?”张中原答:“几方田黄石而已。”问者不识田黄石,大动肝火,顺手拿起一块长条形的往砖墙上砸去。只见金光一闪,恰似一个人的灵魂出窍,石头应声断成两截。看着地上这一小段田黄残石连同撕烂的画页被人扔进垃圾箱,张中原的心里痛啊!夜里拿着手电筒偷偷去恶臭的垃圾里翻了好久,才找到这半截田黄石……

  民国年间,名印家王福庵听别人说书法家伊立勋出重金从寿山觅得一块十几斤重的硕大的田黄石,十分好奇,便邀印家叶露园共往,一睹为快。只见伊立勋满面春风,从大橱内抱出一个沉重之物,打开一看,两人大失所望:这分明是一块粗陋不堪的寿山黄色杂石。而此刻,主人正滔滔不绝地讲自己是如何得到这方“大田黄”的,有多少人看过。碍于面子,两人告辞出门,跳上黄包车后再也憋不住了,捧腹大笑起来。车夫一脸茫然,以为遇到了精神不正常之人。

  早年,大画家吴湖帆藏有一方3.5厘米见方、5厘米高的田黄石章,印面是清代吴让之所刻“人因见懒误称高”,石色如黄柑隐有萝卜纹,包浆厚泽通体弥漫,人见此石,心魄俱荡。据说这是吴让之的祖父吴大澂传下来的极品。某日,吴湖帆请叶露园把印面磨去,改刻闲章。叶说:“这是大印家吴让之所刻,万万不可损毁。”可吴湖帆执意要磨掉。叶露园实在不忍破坏印面,在叶家一放数年。有一天,他同陈茗屋商量如何既能保存印面又能了却吴湖帆的心愿,陈茗屋找了一根极细薄的钢锯条,把那块田黄印面锯下来半厘米——问题来了!只见石章锯开的断面大部分竟然是粉白色的。原来这是一块石质松嫩的粉石,据陈茗屋分析,这方“老田黄”的外观,乃是年代久远包浆浸淫变色所致,也不排除是清代高手用杏干、藤黄等水煮染之石,总之这是一块假冒的田黄石!

  2004年,一方清代篆刻家赵次闲所刻的田黄旧石章,被人从沪上永嘉路的一家小旧货店里买走。此方田黄重175克,3厘米见方,约8至9厘米高,石质绝佳,石色老姜黄,温而莹透,格纹红中带黑,年代长久老气十足;所刻薄意山水精湛古雅,包浆滋润,滑如凝脂。名印家童衍方曾见此石,赞叹不已。沪上拓边款高手、吾友印家唐存才兄曾墨拓下这方老田黄的边款,石边款刻:“道光丁卯九月第花大兄属,此纽前明名手所作,其石之精可知也,为仿汉法应制,次闲。”坊间传说,这方田黄旧石章最早出现在上海某区一条老街的破弄堂内,有天早上,人们正忙着动迁搬家,一个收老上海古旧玩意儿(“跑同子”)的老兄蹲在一堆破砖瓦前“守株待兔”,有人拿来一块沾满油污的黄色石头,问他收不收,接过石头一看,原来是一方脏兮兮的旧石章,尺寸蛮大。物主说这是从旧屋里找到的,曾听老人说是很值钱的东西,所以开出了好几千元的大价钱。那收古玩的老兄还了些价买下,因不识是田黄,加了点钱便转给了别人。最后这方旧石章几经交行,流落到永嘉路的小旧货店里,蒙尘许久也无人问津,后来才被人发现是田黄。这方田黄旧石章的出现,曾轰动了上海东台路的古玩街。(杨忠明)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8-08/25/content_275828.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