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9-17水晶项链。
在中国历史的广袤苍穹中,大唐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星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日前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至11月3日。在这儿,您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壁画、碑石、奢华的皇室珍宝、颇具特色的各式陶俑……这近120件(套)的文物,将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为您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出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
▍展大唐风采
大唐时期,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各个国家进行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在继承了中国商周秦汉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我们的老祖宗也充分吸收外来养分,将外族文明的文化汲取诸多,融会贯通后传承下来,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次展览汇集从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长武县博物馆这9家陕西文博单位而来的近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而且也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您可以看见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持戈卫社稷的壮怀激烈、从业务精专的踏实勤勉,您还可以看见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宜人风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昂扬气象,汇集四方奇风异俗的博大胸怀……
大唐盛世的这一华章,就在这儿等着您来。
▍文武安天下
唐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王朝之一,自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开始,国祚延续近三百年。三百年来,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也平定过安史之乱。无论是开疆拓土的无上荣光、政治风云的变幻无常,还是戡平战乱的困苦艰辛,都在这一件一件展品之中,留下历史的痕迹。
比如,展品中的“彩绘贴金骑马俑”,马面贴金,马颈部、胸部及腹部披甲连缀,而骑士头戴盔,披膊、胸甲俱全,足踏高筒靴,左手牵缰,右手握拳前曲。在隋唐之际,军事上由重视机动代替重视防护,轻骑兵逐渐取代重骑兵。这组骑马俑就反映了这一改变,体现出唐朝军人的风采。而与之对应的还有“彩绘陶文官俑”。唐朝继承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加以改革,制定了严格完整的官制和行政体制,同时完善科举,改善官场和吏治状况。两组俑一文一武,恰呈现了唐朝的文武安天下。
▍皇室的珍宝
作为当时疆域最大的国家之一,唐朝宫廷中的财富与珍宝自不可少。有宫廷作坊制作的精美器具,有来自异域的奇物异产,也有来自地方官民进奉的金银贡品。这一单元主要选取何家村窖藏的一组炼丹用具和法门寺地宫的一组茶具作为展示重点,同时配合展示地方官员进奉的银盘、银盒、银铤等器物,显示了唐朝发达的金银工艺和奢华的宫廷生活。
一千多年前,工匠们虚心地学习突厥、吐蕃等外来的金银器制作技艺,通过鎏金、錾刻、抛光等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杯盘器具。至今为止,西安何家村窖藏共出土271件(组)金银器;法门寺地宫共出土121件(组)金银器。这两次出土发现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长安多丽人
古代的女性,大多被封建制度所束缚,但唐朝的女性却截然不同,她们展现出不同其它时代的自由、奔放、热情和勇敢。修仪容、理丝竹、善吟唱,是她们的日常;着男装参政议政、入释入道、舞文弄墨,是她们的追求。唐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这些长安妇女涉足,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这个单元里既有“水晶项链”这种寻常妇女用的装饰物,也有些让人大跌眼镜的展品所在。比如武惠妃敬陵之中的壁画,就有一幅《捧盒男装侍女图》,画着一名身着男装带幞头捧盒的侍女。其线条流畅,描绘细致,展现了别样的女性之美。
▍骑猎散歌尘
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以及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使唐代社会生活呈现出开放和多种文化习俗融合的时代特色。集尚武和娱乐于一体的狩猎之风盛行,马球运动风靡全国,域外音乐歌舞的传入也为唐代艺术带来了蓬勃的活力。
唐代景龙三年,吐蕃派千余人前来迎娶金城公主,一场马球比赛就在唐中宗的宫廷马球队与吐蕃代表队之间拉开帷幕。没想到,大唐连输几个回合。唐中宗气愤之下,就派擅长马球的李邕等四人上场,最终击败吐蕃代表队。这一幕,就被《胡人打马球图》记录下来。整幅画面线条流畅,生动热烈,人物五官描绘细致精彩。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大唐社会生活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唐异乡客
唐朝国力强盛,常与外邦互通有无。这开放的制度也吸引着诸多域外人士带着出使结好、商业贸易、求知问学、传播宗教等各种原因而来,活跃在唐朝境内。
在众多的展品之中,有一尊立俑便与其他的有所差异。此俑卷发,厚唇,袒胸露腹,颈戴项链,皮肤黝黑。身缠红带,从臀部缠绕至背披于两肩。赤足,左手紧握高举,右手握拳屈于腰间。这尊“彩绘黑人立俑”的立俑形象其实在很多唐墓壁画中也出现过多次,历史上记载为“昆仑奴”,指色黑之人。这些展品所绘形象可能是指南海诸国人,当然,也不排除有非洲地区过来的黑种人的可能性。
▍学理共归真
唐朝,是百花齐放的时代。不仅传统的儒道释三家并重,新传入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也各有发展。
展品中的《高士图》是来自韩休墓墓室的壁画,其技法与东晋顾恺之的绘画风格相似,线条起伏圆润流畅,赋色则清淡典雅,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上普遍认同的儒家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王子乔吹笙引凤铜镜”则描绘了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富有道教色彩的神仙故事。此外,像是佛教的代表用具“大唐智藏禅师舍利装具”,和证明祆教、景教和基督教同时存在的“米继芬墓志”,也赫然在展出之列。
▍展览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强调,“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通过留存的这些物件儿,主办方希望我们在遥望早已远去的大唐风华时,能够传承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宏大气魄与文化魅力。(黄梦瑶)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09/14/content_281418.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