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8-12-17仙女造桥
盘古文化广场
五母宫
听说天桥全世界只有两处,一处在中国锦州,另一处在韩国。不过,韩国的天桥一年只出现两次,每逢大潮才出现。唯有锦州笔架山的天桥天天潮起潮落,天天出现天桥,实乃世界一绝、堪称天下奇观。戊戌仲夏,驱车一路来到锦州西南边的沙滩上,一眼就看到在水天相接的茫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山,山上有三座山峰,中峰高两侧峰低,尖尖地指向蓝天,形状很像笔架,无需多说,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笔架山”了。
海上天桥
为了一睹笔架山天桥的神奇风貌,我们特意起了个大早,不到7点就已经到了景区的大门口——海门。远远望去,这条大约跨海1600多米的通往笔架山的天桥,不时随着海水的涨落而时隐时现,忽而变宽,忽而变窄,好像一条蜿蜒的蛟龙浮现在茫茫的大海中,很是神奇,所以又得名“神路”。
赤脚走在天然卵石的通道上,感觉已经融入到了大海的怀抱之中,低头一看,竟然还有一个个小螃蟹在石子下面悠然地爬来爬去,着实可爱。随行的闺女可高兴了,时而捉了几只玩耍,时而又把它们轻轻地放入海水中,走走停停,拾贝壳、找海螺、观海浪,尽情领略着天桥的风韵。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这神奇的天桥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还别说,关于天桥的成因,还流传着一些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位九天仙女驾着五彩祥云来到笔架山,俯视一看,立刻被奇秀的山水吸引住了,就想把陆地和海岛连接起来造福人间,于是便在大、小笔架山修桥。姐妹俩约定在五更前把桥修好,姐姐生性刚强,不怕困难,滴滴汗珠落在海里变成了一块块石子,终于在天亮前把桥修好了,姐姐担心妹妹,就去看她,见她修了一半就累得睡着了,因天将明,姐姐赶紧捧了把土,撒向没修完的一段,所以至今,大笔架山的天桥是石子的,而小笔架山的天桥一半是土堆的。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人们为了纪念姐妹二人,还是在海门入口处雕刻了“仙女造桥”塑像。
其实,天桥的真正建造者是海浪,正是由于海浪的冲击而形成的自然通道,它随潮水的涨落时隐时现,是潮汐运动的结果。不过,或许正是由于动情的传说流传在人间,才让天桥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吧!
笔锋插海
潮水长得还真快,一会儿天桥露出水面的部分就剩下几百米了,远远的天桥都被海水淹没了,因此我们只能乘快艇前往笔架山。
远远望去,笔架山恰似顶天立地的笔锋,亭亭兀立于烟波浩渺的大海之中,峻峭挺拔、巍峨矗峙,就像一把长毫大笔挥动书写着自然的神奇。太阳斜照在山上,犹如身披万道霞光,这应该就是前人称谓的笔峰插海吧!据说,笔峰插海是锦州八景之中的佼佼者,清翰林院陆善林曾有诗赞曰:笔尖端端耸碧天,峰头雨后起云烟,插来倒影汪洋里,海浪翻波纳百川。所以,“笔峰插海”素有天下一绝的美称。
为什么锦州会有这么一座山呢?一说是在远古时候,这里原是一片汪洋,后来二郎神担来两座山放到海里,才形成大小两座海岛,也就是今天的大小笔架山。还有一说是,有两个名叫赵诚、张操的穷秀才,连连赶考但榜上无名。一天,有个叫花子来要饭,和他们连吃了好几天,后来叫花子从怀里摸出一支毛笔和一只笔架来对赵诚说:“孩子,明年京城会试,你务必带着这两件东西去投考,你会有好运气的。”说完,就沿着山道走了。第二年,赵诚和张操一起赴京投考。谁知,赵诚落榜了,而张操不但高中进士,还做了新科状元。回家乘坐华丽官轿,前呼后拥,好不威风,赵诚见了连忙叫他,张操却假装没听见。站在一旁的叫化子暗忖:“如此衣冠禽兽之徒,留下必祸国殃民。”于是他伸开手掌,念念有词,神笔架立刻从官桥里飞到了空中,然后突然砸向轿顶,张操就被压在了笔架底下。叫化子用衣袖一煽,笔架越长越高,越长越大,长成了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笔架山。据说,当山风刮来时,还隐隐约约能听到一种奇怪的哭声,或许那就是张操在锦州笔架山下的呜咽声吧!
道教胜地
过了天桥,小心翼翼地下了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一座石造的山门——笔峰门。正面“光耀国家”,背面“重道亲德”,据说是当年主持修山的道人贺保江所写。
山上悬崖峭壁奇秀,自然风光很是迷人。沿着山路缓缓前行,就到了吕祖亭,形如小塔,二层,高10米,亭外有十五磴石阶,上层有汉白玉石佛一尊,下层有汉白玉石佛两面座,传说是吕洞宾在八仙过海时小憩之所,故得名吕祖亭。吕祖亭的旁边有一块大平石,名叫“展纸石”。在这块展纸石的旁边,有一股涓涓的泉水涌出地面。奇特的是这股泉水不像其它泉水那样清澈明净,一眼望到底,那水是黑的,就像淡淡的墨汁,捧在手里,乌汪汪的,流出泉外像一条黑纱带子,这就是笔架山有名的“洗笔泉”。
经过太阳殿、雷公祠、电母祠、五母宫,就到了主峰之上的三清阁。阁共六层,通高 26.2米,为花岗岩石仿木结构建筑,八角攒尖顶,飞檐翘角,独具风格,内奉汉白玉石雕道教造像43尊,各高二米左右,雕工精美,神态各异,六层上还供奉着神话中的开天辟地之神——盘古氏,头顶吉祥岛,莲花座,左手执火,右手执水,暗寓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玄妙,为天下众神之首,实为国内罕见。殿宇、阁楼的位置、布局和装饰,设计巧、组合精,在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相连接,整个建筑既有传统的艺术风格,又吸收了西方古建筑之特点,堪称楼阁建筑之上乘。登临阁顶,举目四眺,海天一色,风景绝佳,不仅可以欣赏到大海的旖旎风光,更可以寻觅到历史的点点古迹。
四面环海、云缠雾绕,宛如仙境的笔架山之所以化腐朽为神奇,不仅在于得天独厚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在于它那悠久的人文历史。登临笔架山,看着那300多座神奇的雕像,仿佛真切地感到:开天辟地的盘古、创造人类的女娲,儒释道各派诸神,正从远古的迷雾中向我们翩翩走来……(孙广勋)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12/14/content_328511.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