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9-01-30统一货币,是隋文帝杨坚富民强国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他执政之初,就“更铸五铢钱”,对其式样与轻重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禁用前代古钱和民间私铸钱。但直到开皇十七年,仍然有人以假乱真。那一年,“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被当场抓获并报告朝廷,隋文帝下令此二人“悉斩之”。
赵绰听说这件事,感到此事轻罪重罚,量刑不当,便向隋文帝进谏。于是君臣之间就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不妨照录如下:
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
这段对话有三个层次,从中可以看到赵绰的选择。
第一层次是有关还是无关。赵绰说此二人“所坐当杖,杀之非法”。隋文帝显然有点怪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悉斩之”原是出于我杨坚之口,即使错了,也与你赵绰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才会说“不关卿事”。谁知赵绰不依不饶地回答:你既然不嫌我之“愚暗”,把我放在“法司”的位置上,我就应当维护法律,哪怕是陛下想不按法律不分轻重地随意杀人,我也守土有责,怎么能说与我无关呢?
第二层次是当退还是当进。隋文帝告诫赵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这“大木”,指的当然是他自己。我主意已定,不为你之进言劝诫所动,你就应当适可而止,知难而退。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赵绰选择的是进而不是退——我还希望能感动上天呢,何止是“撼动大木”?他相信自己的执着,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第三个层次,是维护法律之威,还是维护天子之威。隋文帝说,你既已知道这“羹”喝着烫嘴,就应当放下,这般紧追不舍的,难道想冒犯天子之威?这话说得相当重,但赵绰“拜而益前”,不管隋文帝怎么诃斥于他,也不肯退下。由于赵绰的坚持,再加上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如此,隋文帝仍不失为开明之君。
赵绰的选择,或许能加深人们对“诤臣”的理解。(宋志坚)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1/29/content_2934611.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