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最厉害的一张嘴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9-03-29

  秦末汉初最厉害的一张嘴,不是张良、陈平,不是陆贾、范增,而是曾经服务于韩信且在群雄逐鹿中并不起眼的蒯通。蒯通虽如一个江湖术士一般游走于诸侯之间,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比如,他助武臣纳降赵地,不战而屈人之兵。前209年,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后,命武臣、张耳、陈余等北略赵地,蒯通硬凭自己那蜜舌乖嘴,游说于武臣和范阳县令徐公等秦朝守臣之间,使武臣一连招降三十余城,实现了他向武臣保证的目标:“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班固《汉书·蒯通传》,下同)

  又如,他助韩信果断出兵,平定齐地,使韩信一举而成为诸侯王。受刘邦之命开辟北方战场的韩信,在俘魏豹、破赵、降燕,连下三国之后,于前203年,引兵向东攻打齐国,军队进至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南),准备渡黄河。恰在此时,韩信听说刘邦派了谋士郦食其游说齐国,据说已经招降齐王田广,遂准备罢兵。

  武臣之后,蒯通投奔了韩信。就在韩信打算罢兵之时,蒯通说,将军受汉王之命击齐,汉王有派使招降齐国之举,却无让将军止兵之诏,不必停下。何况郦生以一介儒生之身、三寸不烂之舌而下齐国七十余城,将军以数万之众才下赵国五十城,将军为将经年,功劳反不如一竖儒大啊。几句激将之言,说得韩信勃然大怒,遂听从蒯通之言,立马渡过黄河东进。恰巧齐国与郦生谈判成功,撤掉了防御汉军的守备,韩信乘虚而入,连下数城,接着又打败了齐楚联军,齐国灭亡,韩信也被立为齐王。

  有人说郦生已招降田广,蒯通之计无异于画蛇添足、忙中添乱,这其实是小看了蒯通。试想,郦生招降,还止于口说无凭,纸上谈兵,齐国未降一兵一卒,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但蒯通此计,却不仅一举攻下了齐国多城,而且还打败了齐楚联军,无论是对项羽也好,对于齐国也好,皆是致命重创,再也无翻身之力,对于后来楚汉战争的胜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才是蒯通的韬略、远见和功劳之所在。

  而且,自从平定齐国,韩信便由一大将而成为手握四国之兵、跻身诸侯之林的一方霸主,就连不可一世的项羽都不得不派特使前来联盟,而这些成效,都是蒯通献计的结果。所以,对于韩信来说,蒯通厥功至伟。

  要说蒯通最著名的谋略,则是他的“叁分天下,鼎足而居”论。蒯通清楚地知道,如今韩信手握重兵,称雄于北方,是最有实力与刘、项抗衡的重量级霸主,天下大势,随他而定,蒯通因此劝韩信说:“当今两主(刘邦、项羽)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他又为韩信分析说:“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下井陉,诛成安君(陈余)之罪,以令于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数十万众,遂斩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略不世出者也。”然而,“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忠于刘邦,做王下之王,势必将蹈至“野禽殚,走犬烹;敌国破,谋臣亡”的下场。而且,蒯通坚定地表态说:“臣愿披心腹,堕肝胆,效愚忠!” 一番赤诚,天地可鉴。

  然而,蒯通虽然口水都说干了,但韩信不听。蒯通见劝说未果,知道此事迟早会败露,心底非常害怕,从此装疯卖傻,谋士不做了,做起了巫师。后来,韩信果然因功高震主而被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蒯通可谓一语成谶。

  值得称道的,还有他的保命之术。刘邦收拾了韩信之后,顺藤摸瓜清算到了蒯通头上,将他抓来准备烹杀。蒯通对刘邦说:“狗各吠非其主。彼时,臣只知齐王韩信,不知陛下,况且秦失帝位,大家争抢,谁有能谁得。如今天下纷乱,大家都像您一样在争抢,只是力不能及,您能将他们一一杀尽吗?”说得刘邦深以为然,立刻无罪释放,他一句话便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晏建怀)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9-03/27/content_323181.htm?div=-1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