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句践的传奇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06-11

  句践(?-前465年),姒姓,又称菼执,春秋末期越国国君。相传其先祖为无余,其父允常,始称“越王”。越国西与楚国为邻,北与吴国相接,越因与吴结下宿怨,不时互相攻伐。允常死后,句践即位,始纪年,为越王句践元年(前496年)。

  借助于允常亡故、句践初立,吴王阖闾挥师伐越。吴越两军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列阵,句践用死士挑战,三呼至吴阵后自刎。吴军见状十分惊恐,句践乘机掩袭,吴军大败,致使吴王阖闾受重伤,死于途中。阖闾之子夫差继位,立志报槜李之耻,日夜加紧练兵。

  句践闻讯,先发制人,起兵仓促伐吴。夫椒一役,越军溃败,句践率残部退至会稽山,吴军紧追不舍,将其团团围住。迫于形势,句践与范蠡、文种商议后,乃卑辞厚礼,忍辱求和,订立“城下之盟”。句践偕妻、将、臣,入吴为质;他吃粗粮、睡马厩,为吴王牧马劳顿,甚至亲尝其便溺,以博取吴王的彻底信任。

  句践返国后,“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即“专心思考,把苦胆放在座位附近,无论是坐还是卧,都要舔食苦胆,就连吃饭时也要尝一下苦胆的滋味”),时不时还会说:“汝忘会稽之耻耶?”句践亲自耕作,“食不加肉,衣不重彩”,还经常卑身下访,求贤问策,厚遇宾客。那段时间,越国内修其德,外布其道,富民养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句践十五年春(前482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新乡),欲争霸主之位,只留下太子与老弱留守吴国。越王句践闻讯后兵发吴国,次年虏杀吴太子,而后入吴,焚毁姑胥台。吴国快骑向夫差报告消息,由于当时夫差正与诸侯盟会,生怕天下知晓,下令严格保密。盟会完毕后,夫差立即派遣使臣携带厚礼向越国求和。句践自知无法灭吴,便与吴国再度和平相处。

  句践十九年(前478年),越王再次率兵伐吴,于笠泽(今上海松江,一说太湖)大破吴军。吴军溃败,夫差逃到姑苏山,又派遣使臣前来求和。句践不忍心,准备应下,但是范蠡坚决不允许,命令鸣鼓进军。吴王夫差羞愤难当,无奈自杀,吴国遂被越国所灭。

  句践能够兴越灭吴,除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卧薪尝胆、坚毅果敢之外,重用、活用范蠡、文种、计然等人也是关键所在。后来,句践引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号令齐、楚、秦、晋各国皆辅佐周室。周元王赐句践胙(胙:祭祀时所用的肉),命为诸侯之伯。句践占有吴地,而后又占据了楚、宋、鲁等国的部分土地,大举分封,并在秣陵(今江苏南京)筑城,封立侯国。后来他又迁移都城至琅琊(今山东临沂),建起观台,周围七里,直望东海。

  世传越王句践其人可与人共患难而不可共享乐,“大名之下,难以久居”,故而范蠡离隐、文种伏剑(以剑自刎)、计然佯狂。句践三十一年冬(前465年),句践临终时嘱咐太子:“吾自禹之后,承允常之德,蒙天灵之祐、神祇之福,从穷越之地,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干戈,跨江涉淮,从晋齐之地,功德巍巍。自致于斯,其可不诫乎?夫霸者之后,难以久立,其慎之哉!”据传句践墓位于独山(今绍兴城西柯山),如今绍兴尚存句践小城、越王台、越王峥、日铸岭,诸暨尚存埤中、大阜、句乘、越山、王坟岗、千秋桥、万岁桥等与越国有关的古迹和传说。

  无论如何,句践都是越国一千八百年历史上最享盛誉的一位传奇君王。(陈侃章)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6/09/content_11888470.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