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08-13这眼井的开口不大,像一个瘦长的筒子,伸到地里去。石头井沿还是原来的风貌,上有一道深沟,大概是井绳勒出来的——只有长年汲水才会留下这样的痕迹。
我朝井下探头。天晚了,一切都不太真,借着一点亮,好像瞧见微弱的水光。井底的天空,很小。
这就是胭脂井,东汉二乔的井。
二乔,同根姊妹,一个许了孙策,一个许了周瑜。明人高启的“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赞其貌美。这一联前面还有几句:“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炤江东,都与乔家做嘉婿。”孙、周的姿颜俱佳,才略兼优,二乔跟了他俩,可称般配。
江东二乔的身份,有人认作是媵嬖,也就是姬妾;这中间,云泥之隔、嫡庶之异总是有的。做了“如夫人”,此后的身世怎样,不能尽遂人愿,历览古今,不在乎这些的占了多数。二乔总是美的,不但姿容姣好,品性亦极贤淑。孙策、周瑜命短,大小乔韶华未尽而寂寞守寡,心思全在抚养其遗孤上,世人无不叹佩,就连这眼家用的老井,也能惹出浮想——清水鉴影,敷了脂粉的脸盈着笑,桃花似的,井中飘起了红霞,风也香。
旧的井栏仍在,是从农户家中寻回的,也算位有所归。上刻“建康元年二月”六字,我没留意瞅,记在心里便可。
久历沧桑的井,考据与实证的意义是不缺的,历史想象的空间,让它拓得尤为广远。
当地人建造了一座四角攒尖的亭子,“秀英亭”,以便把老井保护起来。秀英亭,理当于史有据,跟胭脂井建在一处,不觉隔膜。
普天之下,凡有井处,必有人家。依古制,八家一井,观井,可知人口聚居的大略。唐人诗“旧井王孙宅,还寻独有期”,饱含乡愁,吟这诗的,是贾岛的从弟贾区,他是一位有名的诗僧。胭脂井为人看重,除了二乔的典源叫人忆史,也因皖人心中的那缕怀乡深情,淡不去。
胭脂井在一个公园里,二乔公园;潜山人想着她俩,用建筑的方式表达感念。园子里水湛碧、树繁茂,曲桥、台榭、亭轩,粲然可观。要为这对姐妹塑像,好让她俩从很远的地方归来——这念头虽近乎于痴,却真实。行过池上折出几道弯的石桥,我就看到了乔宅前的二人像:一站一坐,秀发顺滑地垂到肩头,没有绾高髻;神情温婉,意态娴雅,眸子里流出安静的光。
尽管“螓首蛾眉”、“明眸皓齿”、“杏脸桃腮”这类词被人用俗了,放在这里,却是恰当的形容。(马力)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8/10/content_12040892.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