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9-08-29有个词叫胡诌,《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长辈们说的更为形象,叫“胡诌八咧”,大概善于胡诌之人,嘴要咧成什么什么样了。
胡诌常见,胡奏又是何意呢?我认为,大臣在皇帝面前胡诌,就该算胡奏了。胡诌,人皆敢为。胡奏,亦有人敢为?有,有的是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金人入侵,宋室南渡,某年大旱,皇帝亲自出面求雨,有一位谏议官奏道:“近来禁屠,不得宰杀猪羊,吾皇有好生之德,应该连鹅鸭也禁止宰杀……”那意思,似乎只要不杀这些水里漂的动物,老天就会开恩降雨的。碰到同样的情景,明朝谏官提的建议是,不许百姓吃蛤蟆。因为民谣曰,蛤蟆叫,天下雨。不吃蛤蟆,多些蛤蟆叫叫,说不定雨就有了。
清代嘉庆年间发洪灾,嘉庆皇帝下诏,征求解决自然灾害的法子,群臣各抒己见。其中一位是这么上奏的:大家分头行动,把全国妇女集合到操场到广场到演兵场,每人发一条黄色的裤带子,系到女同胞的腰间,然后叫她们沿长江游行,沿黄河示威,沿中国七大水系喊口号,则可以与天斗与地斗,战天斗地,战无不胜了。其科学原理是,黄属土,土能克水。
胡奏最怕皇帝不糊涂。一旦遇到个明白的皇帝,你胡奏一下试试,一定死得老惨了。
明成祖朱棣就不惯着那些胡奏君。永乐初,礼部尚书李至刚上奏:今年山东一些地方野蚕结茧,缫的丝送到礼部,请率领百官庆贺此事。明成祖的回复只有一句话:“野蚕成茧亦常事,不足贺。”永乐四年夏历六月初一,据预报这一天应当发生日蚀,因阴云遮蔽而不见。礼部尚书郑赐认为此为吉兆,提议祝贺。明成祖回复说:在天的这一方,因阴云蔽日见不到日蚀,不等于他处也见不到。天空很大,能见到日蚀的地方,多得很哪。
雍正年间,有位御史连上三奏,一请皇帝下令,让尼姑还俗;二要求民间女孩年过二十还没有出嫁的,由政府出面为其择配;三说,在他看来,民间斗殴多半因为数十文钱的缘故,因此劳驾皇帝出面,要求有关部门查清所有需要数十文钱的穷人,每人发数十文,于是天下太平。雍正直接让这位御史老爷回家去了。
胡奏胡诌这种事,自古就有,到今天依然没有绝迹。不信,您可看看每天的社会新闻。虽然不尽相同,但还是有很多大同小异。每个人都需要辨明来说是非者是不是是非人,说的内容是不是胡奏,还要确保自己不乱奏胡奏。如此,神清气爽、少闹笑话矣。(张勇)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8/27/content_12233763.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