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景山学校成立初如何推进教改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20-04-27

  1960年春天,在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大红楼附近,景山学校诞生。如今,这所学校走过一个甲子之年。作为景山学校成立之初的一名教师,很多往事值得回忆。

  1960年4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同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教学必须改革》的专题报告,提出“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全日制中小学教育改革方针。

  于是,中央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进行城市中小学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后来经中宣部和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区委、东城区教育局研究,将中宣部附近的非重点学校北京东高房小学(东高房胡同)和北京91中(地安门黄化门街)合并组建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试验学校(选择非重点学校,是为了将此类经验向全国推广)。

  由于学校离景山公园不远,故取名为“景山学校”。1960年5月4日,北京景山学校在北京景山公园少年宫礼堂召开了成立大会。学校成立没多久搬到了骑河楼一带,师生们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

  那时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差,教室都是老旧平房,教学设备设施也很差,学生上体育课就到胡同里、大街上去练习跑步,有时还把学生拉到景山公园去竞走。学生没有试验教材,老师们头天晚上熬夜编写教材,第二天照常上课,老师们从不言累不叫苦,一心扑在教学改革试验上。

  作为试验学校,景山学校当时进行了很多改革尝试。比如,学校对学制进行了改革,并进行了教育现代化的尝试。学校将小学设为五年,初中设为四年,从小学低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分别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开设英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

  小学一、二年级语文实行集中识字,小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可识两千字以上。中、髙年级的学生以阅读为基础,精读古今中外名著——《诗经》、《论语》、《左传》、《孔子》、《孟子》、《古文观止》、《幼学琼林》以及现代作家鲁迅、朱自清等人的作品。老师们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这些名著,还以作文为中心,教授学生去写作。

  数学则引进法国、日本和当时东德的数学教材,并在小学低年级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试验,让学生在低年级就接触几何图形,认识平面、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外语非常注重知识的运用。老师除在课内进行外语教学外,课余时间,还会带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编写外语小话剧在节日时演出。

  经过大家的努力,景山学校语数外各门老师的教学改革都取得很好的成绩。比如,马淑珍老师所教的集中识字课,李中老师的英语单词课、口语训练课,郑俊选老师使用数形结合的数学课都是有口皆碑。经过这些改革,景山学校的学生受益匪浅。

  笔者1959年在北京91中担任数学教师,景山学校成立后,在景山学校任教10年。景山学校是在国家困难时期成立的,国家非常照顾学校的老师。那时我20岁,正是能吃的时候,学校每月给我30斤口粮、半斤油,很好地保证了生活。这也让老师们克服一切困难进行教改试验。

  在景山的这些年中,学校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学生每天都听时事广播,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另外,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老师和学生都要练写书法,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和展览。

  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景山学校培养出了多位为党和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和学者,如原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等。

  1983年国庆节期间,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景山学校从骑河楼迁到灯市口大街,教学条件已大大改善,培养出了更多优秀人才。回首景山学校成立初的教改试验,也为如今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白冠军)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20-04/20/content_12457488.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