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光,男,1976年2月出生,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安全总监、华灯班班长。
2000年入职以来,陈春光带领华灯班赓续传承,守护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上的253基华灯。2012年,他主持华灯史上最大规模改造,并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活动保电任务。他还参与 4 次华灯光源升级,选定电磁感应无极灯,带领团队研发单灯监测系统和快切装置,为华灯运行保驾护航。
靳宗友,男,1978年11月出生,密云区西田各庄镇牛盆峪村村民。
自发现烈士墓起,他每月徒步20公里山路守护墓地。17年来累计徒步13000公里,磨破百余双鞋。2019年修葺烈士墓时,他带领村民肩扛3吨建材上山。他还将守墓誓言写入了家训,并成立志愿护陵队。
杜京林,女,1988年4月出生,北京站京铁爱心服务组第三任班组长。
作为北京站旅客服务标兵,杜京林以旅客需求为导向,自学英语、手语,默画铁路接算站示意图,把工作做到旅客心坎上。近五年间,她和服务组成员服务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超32万人次。在她的带领下,服务组收获表扬2436次、表扬信520封、锦旗32面。
刘继军,男,1966年4月出生,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联合创始人。
2006年罹患渐冻症后,他与妻子、大学同窗集资创立关爱中心,设立公益基金,累计为4300个家庭提供设备帮扶。他还推动编写了国内首部《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填补了国内专业护理空白。
王志祥,男,1956年1月出生,北京市企业退休干部;范开建,男,1954年1月出生,北京市企业退休干部。
2007年因口琴结缘组建“花甲组合”的王志祥和范开建,坚持公益演出18年,不仅普及了口琴文化,还传播了中国故事。他们创建30人口琴演奏队,并带队投身各类公益活动,包括开发“趣味口琴启蒙课程”,惠及3000余名儿童等。
陈聪,男,1994年7月出生,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西城交通支队西单大队警长。
作为“首都铁骑”,陈聪“三分钟抵达出警现场”,妥善处置路面突发事件。他近百次护送患者紧急就医、考生参加中高考等。他还协助大队创新错峰停车模式,增设错峰停车位,解决社区停车难题。走进校园,通过动画等普及交通知识。
钟鸣,男,1963年2月生,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理事长。
为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搜救犬,2012年他出国学习国际先进搜救犬训练技术,并筹资30万元建成第一座搜救犬废墟训练场。他还创立“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出版国内首部搜救犬领域专业书籍,参与雅安地震等国内外灾害救援,累计搜索救援幸存者与遇难者近百人。
殷丽莉,女,1979年11月出生,北京融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年,殷丽莉辞去稳定工作创立文化公司,她把刺绣、大漆、盘扣、草木染等传统手工艺做成时尚单品。为应对非遗传承断层危机,她将非遗与教育、文创、民宿酒店、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还推动了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艾振泽,男,1998年7月出生,北京市良乡监狱民警。
自2020年以来,艾振泽五年如一日默默帮扶十余位孤寡老人,他自掏腰包4万余元,累计走访入户150余次。他还带动监狱青年民警自发加入到帮扶老人的队伍中,诠释了“95后”的担当。
董凡凡,女,1991年7月出生,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治疗师。
从事特殊儿童康复工作10年,董凡凡为数百名受脑瘫、孤独症等病症困扰的患儿提供了上万次康复服务。她创作多部情景剧、短视频,助力儿童康复知识传播。她还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康复指导服务,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家庭小课堂。
请媒体刊播人物事迹时,同时发布以下信息: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大家庭”微信公众号。
陈春光,男,1976年2月出生,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安全总监、华灯班班长。
2000年入职以来,陈春光带领华灯班赓续传承,守护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上的253基华灯。2012年,他主持华灯史上最大规模改造,并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活动保电任务。他还参与 4 次华灯光源升级,选定电磁感应无极灯,带领团队研发单灯监测系统和快切装置,为华灯运行保驾护航。
靳宗友,男,1978年11月出生,密云区西田各庄镇牛盆峪村村民。
自发现烈士墓起,他每月徒步20公里山路守护墓地。17年来累计徒步13000公里,磨破百余双鞋。2019年修葺烈士墓时,他带领村民肩扛3吨建材上山。他还将守墓誓言写入了家训,并成立志愿护陵队。
杜京林,女,1988年4月出生,北京站京铁爱心服务组第三任班组长。
作为北京站旅客服务标兵,杜京林以旅客需求为导向,自学英语、手语,默画铁路接算站示意图,把工作做到旅客心坎上。近五年间,她和服务组成员服务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超32万人次。在她的带领下,服务组收获表扬2436次、表扬信520封、锦旗32面。
刘继军,男,1966年4月出生,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联合创始人。
2006年罹患渐冻症后,他与妻子、大学同窗集资创立关爱中心,设立公益基金,累计为4300个家庭提供设备帮扶。他还推动编写了国内首部《运动神经元病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填补了国内专业护理空白。
王志祥,男,1956年1月出生,北京市企业退休干部;范开建,男,1954年1月出生,北京市企业退休干部。
2007年因口琴结缘组建“花甲组合”的王志祥和范开建,坚持公益演出18年,不仅普及了口琴文化,还传播了中国故事。他们创建30人口琴演奏队,并带队投身各类公益活动,包括开发“趣味口琴启蒙课程”,惠及3000余名儿童等。
陈聪,男,1994年7月出生,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西城交通支队西单大队警长。
作为“首都铁骑”,陈聪“三分钟抵达出警现场”,妥善处置路面突发事件。他近百次护送患者紧急就医、考生参加中高考等。他还协助大队创新错峰停车模式,增设错峰停车位,解决社区停车难题。走进校园,通过动画等普及交通知识。
钟鸣,男,1963年2月生,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理事长。
为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搜救犬,2012年他出国学习国际先进搜救犬训练技术,并筹资30万元建成第一座搜救犬废墟训练场。他还创立“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出版国内首部搜救犬领域专业书籍,参与雅安地震等国内外灾害救援,累计搜索救援幸存者与遇难者近百人。
殷丽莉,女,1979年11月出生,北京融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年,殷丽莉辞去稳定工作创立文化公司,她把刺绣、大漆、盘扣、草木染等传统手工艺做成时尚单品。为应对非遗传承断层危机,她将非遗与教育、文创、民宿酒店、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还推动了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艾振泽,男,1998年7月出生,北京市良乡监狱民警。
自2020年以来,艾振泽五年如一日默默帮扶十余位孤寡老人,他自掏腰包4万余元,累计走访入户150余次。他还带动监狱青年民警自发加入到帮扶老人的队伍中,诠释了“95后”的担当。
董凡凡,女,1991年7月出生,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治疗师。
从事特殊儿童康复工作10年,董凡凡为数百名受脑瘫、孤独症等病症困扰的患儿提供了上万次康复服务。她创作多部情景剧、短视频,助力儿童康复知识传播。她还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康复指导服务,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家庭小课堂。
请媒体刊播人物事迹时,同时发布以下信息: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大家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