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杨洪璋
杨洪璋,男,1935年出生,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师。十多年来,他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回收学生不用的书本教材和衣物,经过细心整理,变废为宝再利用,定期送到河北省万全县贫困儿童的手中;他勤劳节俭、扶贫助教的精神,得到全社会的赞扬。
二、主要事迹
校园里的“爱心捐助站”——记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师杨洪璋
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师杨洪璋从2000年6月,第一次带领大学生去河北省万全县顾家沟扶贫助教,就把一腔激情倾注给村民。2003年,他设立了“爱心捐助站”,号召并收集毕业生离校时捐出的物品,提供给本校的贫困学生,以及山区的孩子和居民。
废旧物资是个聚宝盆
从2003年,在杨洪璋老师的带动下,物资学院各部门纷纷支持,校方还提供了4个库房。学生社团也出人出力,在校内收集旧衣物、废旧物资、废旧书本等,洗衣房免费清洗衣物,车队义务运货。
杨洪璋与他的“爱心捐助站”
整理大家捐赠的衣物
在“爱心捐助站”库房,杨洪璋随便抽出一本书说:“你看,虽然是回收的,还是挺新的,一点也不影响使用。”这库房里的军训服经过清洗,已经焕然一新;还有学生们捐献的衣物,也都干净整洁。“不光贫困生,就连普通学生都喜欢来这儿淘换衣服,可惜我们只送不卖。”杨洪璋笑着说。
多年来,物资学院回收旧物品的工作逐渐完善。每年,很多毕业生都热情捐献。每年新学期开学,特别是新生入学,杨老师的“爱心捐助站”就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学校军训前,凡是学校的贫困生,都可以到“爱心捐助站”免费领取二手军训服和旧教材。
杨洪璋老师带领学生赴顾家沟扶贫
杨洪璋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杨洪璋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十多年来,杨洪璋老师带领2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万全县120多次
除了为本校贫困学子提供帮扶,杨老师还带领学生们,到河北张家口市万全县助学。在他们的帮助下,山村里第一次走出了大学生;而杨洪璋还通过自己的努力,介绍当地的孩子来北京免费读中专。
杨洪璋一心帮助山区贫困孩子上学的真诚,感动了北京中华商科学校的方洪泰校长,每年免收接收顾家沟的学生。
变废为宝旧物再生
如今,杨洪璋在北京物资学院办的“爱心捐助站”,被学生称为“爱心小屋”。谁有可以再利用的物资,都可以捐献过来。除了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其余的物资也都物尽其用。
对高校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杨洪璋颇有心得:“根据经验,从毕业生或在校生那里回收旧教材,除了爱心捐助外,只要价格略高于废品价,就可以大量回收,并不是难办的事。”
2000年6月,杨老师第一次到河北万全县顾家沟小学,看到三个村子几十名学生只有一个老师上课,很多孩子辍学在家。回到北京,杨洪璋发动物资学院的师生捐款助学,还号召“一帮一”助学扶贫。
之后,杨老师联合北京11所高校,还有中小学,发动教师和孩子们为贫困地区捐献图书,最后募捐了三万多本书,给万全县的很多小学,解决了图书问题。
装满物资的卡车开往万全县
2002年7月,杨洪璋带领几名学生,收集毕业生的物品。三天收到500名毕业生捐助的衣物5000余件,还有书籍和收音机等,他亲自和学生一起分类、清洗、打包、托运,一直运到万全县顾家沟、夭儿湾、红旗沟三个村子,捐助给那里的孩子们。
物资之伟力存在于社会
杨洪璋每年将一大笔物资,源源不断供给着河北省万全县顾家沟。那些家庭困难的村民,穿上以后特别高兴。每年军训完了以后的军训服,收来给村民的孩子,穿上以后满村子跑。学校淘汰的计算机,孩子们拿去学打字,很快就拉着杨老师去看:“杨爷爷谢谢您!”
杨洪璋和村里的孩子们
现在,很多学校都堆着废旧物资。像小院子里堆着桌子椅子,风吹雨淋全坏了,拿到农村小学能解决很大问题。
杨洪璋到顾家沟时间长了,与那里的老乡跟亲戚一样。有个小学的老师上班让拖拉机给轧死了,家里有两个孩子。有一次,杨洪璋到顾家沟,两个孩子找到杨老师,一进门就跪在地上:“……救救我们吧。”杨洪璋说带了很多衣服,又考虑怎么办。最后那小学老师的大女儿初中毕业,杨洪璋就跟学校商量,把她安排到学校食堂卖饭,管吃管住,还有奖金。此后,两个孩子全上了大学。
杨洪璋发现很多老人干事,要有老伴支持。一开始杨洪璋收旧衣服,老伴说:这东西你收干什么,人家要吗?后来,有一次到万全县顾家沟,老伴给村民发衣物。最后衣物都发完了,有一位老太太不肯走。杨洪璋对老人说:“没有了,全发完了。”老人说:“我要那塑料袋……”
杨洪璋说,北京周边有32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非常需要帮助。北京、天津有一百多所大学,很多学校都有淘汰的物资,领导签个字,就给农村了。而且国家机关各个部门,也有很多废旧物品,不要轻易丢掉,拿到农村就可以物尽其用。
杨洪璋老师佩戴荣誉勋章
“我爱这些贫困的孩子们”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会坚持把这事做下去。”杨洪璋说。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一、简介
杨洪璋
杨洪璋,男,1935年出生,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师。十多年来,他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回收学生不用的书本教材和衣物,经过细心整理,变废为宝再利用,定期送到河北省万全县贫困儿童的手中;他勤劳节俭、扶贫助教的精神,得到全社会的赞扬。
二、主要事迹
校园里的“爱心捐助站”——记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师杨洪璋
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师杨洪璋从2000年6月,第一次带领大学生去河北省万全县顾家沟扶贫助教,就把一腔激情倾注给村民。2003年,他设立了“爱心捐助站”,号召并收集毕业生离校时捐出的物品,提供给本校的贫困学生,以及山区的孩子和居民。
废旧物资是个聚宝盆
从2003年,在杨洪璋老师的带动下,物资学院各部门纷纷支持,校方还提供了4个库房。学生社团也出人出力,在校内收集旧衣物、废旧物资、废旧书本等,洗衣房免费清洗衣物,车队义务运货。
杨洪璋与他的“爱心捐助站”
整理大家捐赠的衣物
在“爱心捐助站”库房,杨洪璋随便抽出一本书说:“你看,虽然是回收的,还是挺新的,一点也不影响使用。”这库房里的军训服经过清洗,已经焕然一新;还有学生们捐献的衣物,也都干净整洁。“不光贫困生,就连普通学生都喜欢来这儿淘换衣服,可惜我们只送不卖。”杨洪璋笑着说。
多年来,物资学院回收旧物品的工作逐渐完善。每年,很多毕业生都热情捐献。每年新学期开学,特别是新生入学,杨老师的“爱心捐助站”就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学校军训前,凡是学校的贫困生,都可以到“爱心捐助站”免费领取二手军训服和旧教材。
杨洪璋老师带领学生赴顾家沟扶贫
杨洪璋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杨洪璋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十多年来,杨洪璋老师带领2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万全县120多次
除了为本校贫困学子提供帮扶,杨老师还带领学生们,到河北张家口市万全县助学。在他们的帮助下,山村里第一次走出了大学生;而杨洪璋还通过自己的努力,介绍当地的孩子来北京免费读中专。
杨洪璋一心帮助山区贫困孩子上学的真诚,感动了北京中华商科学校的方洪泰校长,每年免收接收顾家沟的学生。
变废为宝旧物再生
如今,杨洪璋在北京物资学院办的“爱心捐助站”,被学生称为“爱心小屋”。谁有可以再利用的物资,都可以捐献过来。除了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其余的物资也都物尽其用。
对高校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杨洪璋颇有心得:“根据经验,从毕业生或在校生那里回收旧教材,除了爱心捐助外,只要价格略高于废品价,就可以大量回收,并不是难办的事。”
2000年6月,杨老师第一次到河北万全县顾家沟小学,看到三个村子几十名学生只有一个老师上课,很多孩子辍学在家。回到北京,杨洪璋发动物资学院的师生捐款助学,还号召“一帮一”助学扶贫。
之后,杨老师联合北京11所高校,还有中小学,发动教师和孩子们为贫困地区捐献图书,最后募捐了三万多本书,给万全县的很多小学,解决了图书问题。
装满物资的卡车开往万全县
2002年7月,杨洪璋带领几名学生,收集毕业生的物品。三天收到500名毕业生捐助的衣物5000余件,还有书籍和收音机等,他亲自和学生一起分类、清洗、打包、托运,一直运到万全县顾家沟、夭儿湾、红旗沟三个村子,捐助给那里的孩子们。
物资之伟力存在于社会
杨洪璋每年将一大笔物资,源源不断供给着河北省万全县顾家沟。那些家庭困难的村民,穿上以后特别高兴。每年军训完了以后的军训服,收来给村民的孩子,穿上以后满村子跑。学校淘汰的计算机,孩子们拿去学打字,很快就拉着杨老师去看:“杨爷爷谢谢您!”
杨洪璋和村里的孩子们
现在,很多学校都堆着废旧物资。像小院子里堆着桌子椅子,风吹雨淋全坏了,拿到农村小学能解决很大问题。
杨洪璋到顾家沟时间长了,与那里的老乡跟亲戚一样。有个小学的老师上班让拖拉机给轧死了,家里有两个孩子。有一次,杨洪璋到顾家沟,两个孩子找到杨老师,一进门就跪在地上:“……救救我们吧。”杨洪璋说带了很多衣服,又考虑怎么办。最后那小学老师的大女儿初中毕业,杨洪璋就跟学校商量,把她安排到学校食堂卖饭,管吃管住,还有奖金。此后,两个孩子全上了大学。
杨洪璋发现很多老人干事,要有老伴支持。一开始杨洪璋收旧衣服,老伴说:这东西你收干什么,人家要吗?后来,有一次到万全县顾家沟,老伴给村民发衣物。最后衣物都发完了,有一位老太太不肯走。杨洪璋对老人说:“没有了,全发完了。”老人说:“我要那塑料袋……”
杨洪璋说,北京周边有32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非常需要帮助。北京、天津有一百多所大学,很多学校都有淘汰的物资,领导签个字,就给农村了。而且国家机关各个部门,也有很多废旧物品,不要轻易丢掉,拿到农村就可以物尽其用。
杨洪璋老师佩戴荣誉勋章
“我爱这些贫困的孩子们”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会坚持把这事做下去。”杨洪璋说。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