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殿
一、简介
王自殿,男,1958年出生,作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邮政所唯一的邮递员,他深山送信17年,累计投送了近300万份报刊,16万份邮件,处理疑难信件近3万件,行走里程超过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圈。他至今依然保持着投递零误差的纪录。
二、主要事迹
大山信使——记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邮政所邮递员王自殿
在北京门头沟大台地区的乡间小路上,经常有一位身穿邮政制服,身材高瘦,骑一辆自行车的中年汉子。他的车架中间挂着两个邮袋,车后支架上也是满满两袋。他就是门头沟大台邮政所的邮递员王自殿,熟悉的人都叫他老王。
每天900多份报纸,30多份快递,10多封挂号信,40多里山地,80%的陡坡靠步行。一年到头,今年50多岁的王自殿从不间断。
当天的信一定要全部送完
“有老王送信送报,我们都可以放心了,他不会误事,也不会少送!”说起老王,熟知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在偏远的深山沟里,人们了解外面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订阅报刊、杂志,还有书信往来。
1996年,王自殿刚到任门头沟山区投递员不到两个月,要送一封大兴劳改农场寄来的信。因为收件人不在家,王自殿一下午往返了6次,走了12里,爬了6次6楼,终于在晚上9点多敲开了收信人的大门。
王自殿说:“我永远忘不了那对夫妻感谢的眼神。”信是他们的儿子寄来的探监通知书,而第二天就是探监的日子。“没想到,我能给收件人带来那么多,我的任务很重!”从那儿以后,王自殿给自己定下一个任务,不管当天的报纸和信件有多少,他都要当天全部送完。
不能因为一点儿困难就放弃投递
大台邮政所8点半开门,王自殿总会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开始墩地、擦玻璃、盖落地戳、处理退信……直到邮车送来当天的报纸信件。工作16年,除了每周六和春节,所有的节假日他都在加班。
他那双粗大而有力的手工作起来,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流水线,整捆的报纸眨眼间就按单位分成十几摞,整齐叠放着。顺路能送的信,盖戳后插在报纸里。
王自殿属于“全能型”投递员,城里的投递员一般只管一摊事。像他这样的山区投递员,报纸、挂号信、特快专递、包裹,全要按时送到住户家里。他投递的道段,八成是流动人口,很多人经常搬家。找人成了最难的事情。为了联系,他有一本自制的通讯簿,上面记录着上百个电话,泛黄的纸张已经被翻得皱皱巴巴。
让王自殿记忆最深的,去年一个雨天,他接到了一件特快专递,可按地址已经找不到收件人。经过打听才知道,收件人已经搬到30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村。为了当天把信送到,王自殿掏了30元钱,租了一辆村民的家用车进了山。
可就在中途,车陷进水坑中,王自殿又跳下来推车,衣服被大雨淋透,晚上9点他才一路打听找到收件人。对方看完后激动地说:“您要晚送来一天,我孩子又要重新办理转户证明了。”
王自殿投递地址不详的挂号信或特快专递,按规定找不到完全可以退回去。但他多费劲也要找到收件人,至今依然保持着投递零误差的纪录。“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放弃投递。”王自殿说,这是一名投递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日走山路十几里患上滑膜炎
王自殿的投递道段直线全长20公里,其中山路有16公里,有些小村子不在公路边,还要爬山,这样路程就不止20公里。
王自殿的投递道段多是山路
有些小村庄不在公路边,就要爬山
推着装满信的自行车爬山对王自殿来说是寻常事
大山信使王自殿
爬山辛苦,过路人常会帮一把
大山信使王自殿
把信送到收信人手上
常年送信的王自殿和许多村民成为朋友
送完信,轻松而满足的返家
其中一个投递点在小山上的南坨村,进村只有一条很陡的台阶路,王自殿要推着自行车爬台阶。这条50多级的台阶路,王自殿要一气儿走下来,中途一歇就没力气了。他搬起车,自行车加上报纸和信件足有50公斤。
“嗨——”王自殿大喊一声,开始推车爬坡。每走一步,他都要忍着膝盖的疼痛。
在王自殿的投递道段,最难走的是一段425个台阶的山路,上面的住户订了报纸,因此他每天必须推车来回。虽然只有一里多地,但来回走一趟,王自殿至少得花半小时。当了16年投递员,今年53岁的王自殿落下一身毛病:滑膜炎、关节炎、骨质增生,膝盖贴着膏药,一弯曲就生疼。
王自殿的自行车在颠簸中多次扎胎。为了补车胎,他的包里装着简单工具。如果实在补不了,只好推着继续走。他说:“我不怕辛苦,就怕自行车扎胎,这样会耽误不少时间。”
“把信送到老乡手里就踏实了”
王自殿:“为百姓服务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事”
当王自殿干完一天的工作,每每回家喝上两口小酒,吃上顿踏实饭,再看看小外孙的照片,然后带着满足进入梦乡。而新一天的“送信生涯”正等着他,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无比踏实、幸福。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王自殿
一、简介
王自殿,男,1958年出生,作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邮政所唯一的邮递员,他深山送信17年,累计投送了近300万份报刊,16万份邮件,处理疑难信件近3万件,行走里程超过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圈。他至今依然保持着投递零误差的纪录。
二、主要事迹
大山信使——记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邮政所邮递员王自殿
在北京门头沟大台地区的乡间小路上,经常有一位身穿邮政制服,身材高瘦,骑一辆自行车的中年汉子。他的车架中间挂着两个邮袋,车后支架上也是满满两袋。他就是门头沟大台邮政所的邮递员王自殿,熟悉的人都叫他老王。
每天900多份报纸,30多份快递,10多封挂号信,40多里山地,80%的陡坡靠步行。一年到头,今年50多岁的王自殿从不间断。
当天的信一定要全部送完
“有老王送信送报,我们都可以放心了,他不会误事,也不会少送!”说起老王,熟知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在偏远的深山沟里,人们了解外面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订阅报刊、杂志,还有书信往来。
1996年,王自殿刚到任门头沟山区投递员不到两个月,要送一封大兴劳改农场寄来的信。因为收件人不在家,王自殿一下午往返了6次,走了12里,爬了6次6楼,终于在晚上9点多敲开了收信人的大门。
王自殿说:“我永远忘不了那对夫妻感谢的眼神。”信是他们的儿子寄来的探监通知书,而第二天就是探监的日子。“没想到,我能给收件人带来那么多,我的任务很重!”从那儿以后,王自殿给自己定下一个任务,不管当天的报纸和信件有多少,他都要当天全部送完。
不能因为一点儿困难就放弃投递
大台邮政所8点半开门,王自殿总会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开始墩地、擦玻璃、盖落地戳、处理退信……直到邮车送来当天的报纸信件。工作16年,除了每周六和春节,所有的节假日他都在加班。
他那双粗大而有力的手工作起来,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流水线,整捆的报纸眨眼间就按单位分成十几摞,整齐叠放着。顺路能送的信,盖戳后插在报纸里。
王自殿属于“全能型”投递员,城里的投递员一般只管一摊事。像他这样的山区投递员,报纸、挂号信、特快专递、包裹,全要按时送到住户家里。他投递的道段,八成是流动人口,很多人经常搬家。找人成了最难的事情。为了联系,他有一本自制的通讯簿,上面记录着上百个电话,泛黄的纸张已经被翻得皱皱巴巴。
让王自殿记忆最深的,去年一个雨天,他接到了一件特快专递,可按地址已经找不到收件人。经过打听才知道,收件人已经搬到30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村。为了当天把信送到,王自殿掏了30元钱,租了一辆村民的家用车进了山。
可就在中途,车陷进水坑中,王自殿又跳下来推车,衣服被大雨淋透,晚上9点他才一路打听找到收件人。对方看完后激动地说:“您要晚送来一天,我孩子又要重新办理转户证明了。”
王自殿投递地址不详的挂号信或特快专递,按规定找不到完全可以退回去。但他多费劲也要找到收件人,至今依然保持着投递零误差的纪录。“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放弃投递。”王自殿说,这是一名投递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日走山路十几里患上滑膜炎
王自殿的投递道段直线全长20公里,其中山路有16公里,有些小村子不在公路边,还要爬山,这样路程就不止20公里。
王自殿的投递道段多是山路
有些小村庄不在公路边,就要爬山
推着装满信的自行车爬山对王自殿来说是寻常事
大山信使王自殿
爬山辛苦,过路人常会帮一把
大山信使王自殿
把信送到收信人手上
常年送信的王自殿和许多村民成为朋友
送完信,轻松而满足的返家
其中一个投递点在小山上的南坨村,进村只有一条很陡的台阶路,王自殿要推着自行车爬台阶。这条50多级的台阶路,王自殿要一气儿走下来,中途一歇就没力气了。他搬起车,自行车加上报纸和信件足有50公斤。
“嗨——”王自殿大喊一声,开始推车爬坡。每走一步,他都要忍着膝盖的疼痛。
在王自殿的投递道段,最难走的是一段425个台阶的山路,上面的住户订了报纸,因此他每天必须推车来回。虽然只有一里多地,但来回走一趟,王自殿至少得花半小时。当了16年投递员,今年53岁的王自殿落下一身毛病:滑膜炎、关节炎、骨质增生,膝盖贴着膏药,一弯曲就生疼。
王自殿的自行车在颠簸中多次扎胎。为了补车胎,他的包里装着简单工具。如果实在补不了,只好推着继续走。他说:“我不怕辛苦,就怕自行车扎胎,这样会耽误不少时间。”
“把信送到老乡手里就踏实了”
王自殿:“为百姓服务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事”
当王自殿干完一天的工作,每每回家喝上两口小酒,吃上顿踏实饭,再看看小外孙的照片,然后带着满足进入梦乡。而新一天的“送信生涯”正等着他,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无比踏实、幸福。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