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杨爱军,男,1970年生,工商银行北京海淀支行运行管理部经理。他像拼命三郎一样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儿;他潜心钻研业务,使银行服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差错;他12年资助贫困学生邓佳凯,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让受助者实现了人生的自立。
二、主要事迹
用真情传递大爱——记工商银行北京海淀支行运行管理部经理杨爱军
1991年,作为北京人的杨爱军,于北京第一轻工业学校毕业后,来到工商银行北京海淀支行工作。他风雨无阻,奋战在工行第一线,从柜员、营业经理、结算副主任到运行管理部经理,全身心投入,做工商银行改革发展的铺路石。
每天加班两小时
“他答应的事,即使再难,也一定能办到;交给他的工作,让人放心。”工行领导和同事这样评价杨爱军。
杨爱军身在工商银行基层,总是爽快地接受工作任务。他白天在网点跑,到现场调研,沟通协调,忙了一天,收集了一堆难题,晚上还要研读政策文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书写流程报告。业精于勤,杨爱军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以至下班后加班2小时是常态。
2006年,在海淀支行拆分之初,支行营业部业务量大增。此时,有人向领导推荐杨爱军领军。
杨爱军接手新任务后,中午顾不上吃饭,班后顾不上休息,发扬“拼命三郎”的精神,一边忙工作,一边培训员工,提高网点受理业务能力。从简单业务到复杂业务,从个人业务到对公司业务,从培训到指导,他事必躬亲,悉心传教业务操作中的风险点。
杨爱军曾处理一笔监护人从被监护人账户取现的业务投诉。为了解决问题,他查阅央行、工行的相关规定,还对相关法律条款研究分析,并与同事推敲探讨,最终顺利解决了这笔投诉。
投诉解决了,但杨爱军将流程中的问题、业务制度中的不严谨之处,整理成文字材料,提交给分行相关部室进一步探讨。对于他来说,这才算真正解决了问题。
一心提高服务质量
2010年,北京海淀支行成为工行第一批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基层试点行,远程集中授权改革是第一步。“授权中心成立初期,日均授权量近5000笔,人均超700笔。由于业务量大,等待时间长,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受到严重影响。”提起当初的困难,杨爱军记忆犹新。
工作中的杨爱军
杨爱军顶住压力,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终于总结出“集中授权加减法”,使授权速度从单笔1分钟,提高到不超过40秒,扭转了被动局面。
杨爱军还推行“弹性工作制”,将工作时间与人员弹性划分,“混搭”授权人员,“切割”忙闲授权时段,在“早于网点上班,晚于网点下班”的原则下,顺利解决了集中授权与网点办理对接问题。
此外,杨爱军还利用下班时间学习法律、内控风险、个金业务,40多岁的他还参加了AFP考试,并一次通过取得了证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经杨爱军带队攻关,年终决算实现“零差错”、“零风险”。
让受助者实现自立
1997年,杨爱军参加北京青年报的“一帮一”互助活动。他开始捐助北京大兴县年仅7岁的邓佳凯。在邓佳凯家,杨爱军见到他的残疾父亲、病痛迟钝的母亲和瘦弱的姐姐。邓佳凯有些紧张,叫了声“叔叔”,眼神中透着对生活的渴望。杨爱军看在眼里,暗下决心,要帮助邓佳凯,让他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从邓佳凯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杨爱军一路悉心资助,早早给他汇款。逢年过节,杨爱军就坐上汽车,去看望邓佳凯一家,鼓励他努力学习。
12年中,杨爱军经历了结婚、生子、购房、老人住院等大事,但是捐助从未间断。买房那年,他手头拮据,妻子曾说:“等手头宽裕再帮也不迟。”但杨爱军说:“孩子的学费不能断,一天也不能耽误上学。”他觉得,上学是农村孩子的希望之灯。所以,无论手头多紧,宁可找朋友借钱,也要把学费准时汇过去。
邓佳凯没有辜负杨爱军的期盼,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市宏志中学。尽管可以免交学费,但杨爱军依然定期汇款,他不想让孩子在生活上为难。他还经常寄送一些食品,为长身体的邓佳凯加强营养。
杨爱军还时常与邓佳凯聊天,听他讲述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趣事,解答他遇到的种种困惑。邓佳凯时常说,杨爱军就像他的慈父,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聊不尽的话题。
在杨爱军的资助下,邓佳凯顺利考上了北京建工学院。在校期间,他怕邓佳凯打工影响学业,继续资助了四年大学学费,直到邓佳凯毕业找到工作。当邓佳凯拿着报到证前来道谢时,杨爱军用慈父般的眼光看着他,满是欣慰,又递给1000元钱说:“这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拿着吧,买件好点的衣服,要工作了,第一印象很重要。”邓佳凯的眼眶湿润了,哽咽着说:“我一定把这份爱的接力传下去。”
杨爱军与他资助的邓佳凯
杨爱军与他资助的邓佳凯
杨爱军在赛场看台
生活中的杨爱军爱运动
如今,每到逢年过节,邓佳凯总会提着自家的农产品,前来看望杨爱军。在杨爱军的脑海中,常常出现小佳凯勤奋读书的身影,孩子那自强不息的精神,常常感动着他。这份12年的坚守,也让他收获了更多的人生感悟。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一、简介
杨爱军,男,1970年生,工商银行北京海淀支行运行管理部经理。他像拼命三郎一样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儿;他潜心钻研业务,使银行服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差错;他12年资助贫困学生邓佳凯,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让受助者实现了人生的自立。
二、主要事迹
用真情传递大爱——记工商银行北京海淀支行运行管理部经理杨爱军
1991年,作为北京人的杨爱军,于北京第一轻工业学校毕业后,来到工商银行北京海淀支行工作。他风雨无阻,奋战在工行第一线,从柜员、营业经理、结算副主任到运行管理部经理,全身心投入,做工商银行改革发展的铺路石。
每天加班两小时
“他答应的事,即使再难,也一定能办到;交给他的工作,让人放心。”工行领导和同事这样评价杨爱军。
杨爱军身在工商银行基层,总是爽快地接受工作任务。他白天在网点跑,到现场调研,沟通协调,忙了一天,收集了一堆难题,晚上还要研读政策文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书写流程报告。业精于勤,杨爱军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以至下班后加班2小时是常态。
2006年,在海淀支行拆分之初,支行营业部业务量大增。此时,有人向领导推荐杨爱军领军。
杨爱军接手新任务后,中午顾不上吃饭,班后顾不上休息,发扬“拼命三郎”的精神,一边忙工作,一边培训员工,提高网点受理业务能力。从简单业务到复杂业务,从个人业务到对公司业务,从培训到指导,他事必躬亲,悉心传教业务操作中的风险点。
杨爱军曾处理一笔监护人从被监护人账户取现的业务投诉。为了解决问题,他查阅央行、工行的相关规定,还对相关法律条款研究分析,并与同事推敲探讨,最终顺利解决了这笔投诉。
投诉解决了,但杨爱军将流程中的问题、业务制度中的不严谨之处,整理成文字材料,提交给分行相关部室进一步探讨。对于他来说,这才算真正解决了问题。
一心提高服务质量
2010年,北京海淀支行成为工行第一批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基层试点行,远程集中授权改革是第一步。“授权中心成立初期,日均授权量近5000笔,人均超700笔。由于业务量大,等待时间长,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受到严重影响。”提起当初的困难,杨爱军记忆犹新。
工作中的杨爱军
杨爱军顶住压力,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终于总结出“集中授权加减法”,使授权速度从单笔1分钟,提高到不超过40秒,扭转了被动局面。
杨爱军还推行“弹性工作制”,将工作时间与人员弹性划分,“混搭”授权人员,“切割”忙闲授权时段,在“早于网点上班,晚于网点下班”的原则下,顺利解决了集中授权与网点办理对接问题。
此外,杨爱军还利用下班时间学习法律、内控风险、个金业务,40多岁的他还参加了AFP考试,并一次通过取得了证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经杨爱军带队攻关,年终决算实现“零差错”、“零风险”。
让受助者实现自立
1997年,杨爱军参加北京青年报的“一帮一”互助活动。他开始捐助北京大兴县年仅7岁的邓佳凯。在邓佳凯家,杨爱军见到他的残疾父亲、病痛迟钝的母亲和瘦弱的姐姐。邓佳凯有些紧张,叫了声“叔叔”,眼神中透着对生活的渴望。杨爱军看在眼里,暗下决心,要帮助邓佳凯,让他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从邓佳凯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杨爱军一路悉心资助,早早给他汇款。逢年过节,杨爱军就坐上汽车,去看望邓佳凯一家,鼓励他努力学习。
12年中,杨爱军经历了结婚、生子、购房、老人住院等大事,但是捐助从未间断。买房那年,他手头拮据,妻子曾说:“等手头宽裕再帮也不迟。”但杨爱军说:“孩子的学费不能断,一天也不能耽误上学。”他觉得,上学是农村孩子的希望之灯。所以,无论手头多紧,宁可找朋友借钱,也要把学费准时汇过去。
邓佳凯没有辜负杨爱军的期盼,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市宏志中学。尽管可以免交学费,但杨爱军依然定期汇款,他不想让孩子在生活上为难。他还经常寄送一些食品,为长身体的邓佳凯加强营养。
杨爱军还时常与邓佳凯聊天,听他讲述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趣事,解答他遇到的种种困惑。邓佳凯时常说,杨爱军就像他的慈父,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聊不尽的话题。
在杨爱军的资助下,邓佳凯顺利考上了北京建工学院。在校期间,他怕邓佳凯打工影响学业,继续资助了四年大学学费,直到邓佳凯毕业找到工作。当邓佳凯拿着报到证前来道谢时,杨爱军用慈父般的眼光看着他,满是欣慰,又递给1000元钱说:“这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拿着吧,买件好点的衣服,要工作了,第一印象很重要。”邓佳凯的眼眶湿润了,哽咽着说:“我一定把这份爱的接力传下去。”
杨爱军与他资助的邓佳凯
杨爱军与他资助的邓佳凯
杨爱军在赛场看台
生活中的杨爱军爱运动
如今,每到逢年过节,邓佳凯总会提着自家的农产品,前来看望杨爱军。在杨爱军的脑海中,常常出现小佳凯勤奋读书的身影,孩子那自强不息的精神,常常感动着他。这份12年的坚守,也让他收获了更多的人生感悟。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