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1年 >  8月 >  第一周榜单
[热心公益]李德义:守护红色血脉 传承英雄精神
首都文明网 2021-08-02

李德义

  一、人物介绍

        李德义,男,1956年5月出生,怀柔区道德坑红色体验基地讲解队员。

        革命家庭后代李德义,在红色旅游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作为道德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队员,他每天都会根据地势及队伍的士气朗诵对应的诗词、打快板,为体验者加油鼓劲儿;途中还会讲村里的红色故事。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来道德坑基地学习体验,受他影响家人也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二、主要事迹

守护红色血脉 传承英雄精神

        李德义,男,汉族,1956年5月出生,现任道德坑红色体验基地讲觧队员。

        巍巍青山埋忠骨,革命精神代代传。

        李德义是土生土长的道德坑村人,他生长在这片革命的土地,他的家庭也是革命的家庭。革命年代,李德义的祖父与大伯为了保护家中受伤的交通员,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下仍不透露半个字;李德义的父亲腾出自己的房子给解放军伤员养伤,并长期帮助部队运送伤员、安葬烈士。和平年代,李德义作为道德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觧队员,为数以万计的往来游客讲述红色故事,每逢节日都会带着儿孙祭拜长眠在道德坑的英烈。可以说,70多年来,李德义家五代人用自己的方式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在这片土地上奋战过的英雄。

父子舍身保护伤员

        道德坑是宝山镇一个不足百户的小山村,与河北省丰宁县、赤城县接壤。村前碧水长流,村后青山为屏。在解放战争时期,道德坑村曾是我军冀热察军区的后方医院,先后救治伤病员3万余人,其中因抢救无效牺牲的指战员3000多人,目前仍有625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

        村里的老人聊天,经常离不开英雄奋勇抗敌、艰苦疗伤的故事。李德义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再看着山上无名烈士墓,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早早地印刻在心底。

        李德义的家庭是个革命的家庭。姑姑曾经给他讲过发生在他家的这样一段故事。李德义的大伯、二伯都是军人,大伯还是地下党员。1945年夏,大伯在丰宁县老西营子村私塾教书。有一次,他秘密带回一名负伤的地下交通员,藏在家里养伤,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被国民党知道了。当时他家在老西营子村有13亩地,国民党就在李德义的爷爷去种地的半路上把爷爷拦住了,绑在后甸村戏楼的大柱子上逼问。爷爷不承认家里有伤员,国民党气急败坏,给爷爷强灌了辣椒水。爷爷忍受着巨大的刺痛,坚决不承认。

        在李德义爷爷这里没问出什么,国民党又到私塾找到正在上课的大伯,逼问他伤员的去向,大伯同样没有承认。国民党急了,正好瞧见讲桌上有一盒印油,抠出来就往大伯嘴里塞。“那东西哪儿是人吃的呀?但我大伯还是咬定了啥都不知道。”国民党问不出什么,又搜查不到,只好作罢。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交通员养好伤后顺利归队。现在回想起姑姑讲的这段往事,李德义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全家上阵照顾伤员

        李德义的父亲李清元今年96岁高龄了。老人身体健朗,喜欢坐在村边给街坊邻居和来村里进行红色体验的人员讲战争时期的故事。

        李清元回忆,1948年9月,国民党出动两个军的兵力分东西两路,向我驻长城以北的冀热察党政军机关发起疯狂进攻,解放军的部队在宝山寺一带展开了白河阻击战。当时,宝山地区的老百姓负责为部队提供后勤服务,用担架抬伤员到道德坑村后方医院疗伤。期间,道德坑村出现了“家家是病房、户户住伤员、人人当护工”的感人场景。

        想起当年救死扶伤的场景,李清元老人历历在目。当时他们家有三间北房,三间小南房,家里十多口人,李清元刚结婚,为了给伤员腾出地方养伤,就在院子中间搭了个棚子住在里面,剩下一大家子都挤在北房东屋里。家中大哥二哥都去当兵了,家里就剩李清元一个壮劳力。当时村里几乎家家都这样,全村总共也没剩几个壮劳力。李清元的爱人跟嫂子、妹妹们在家照顾伤员,李清元就帮着部队运送伤员、安葬烈士,家里每天光是给伤员们换洗的纱布就挂满了整个院子。村里每天都有伤员牺牲,大家心情也都十分沉重。

发挥余热守护陵园

        英雄已去,英名长存。进入和平年代,祭奠和守护烈士成为李德义一家新的责任。

        李德义清楚地记得,从小学二年级起,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他们为烈士扫墓。清理墓地的杂草,给坟添点儿新土,把倒了的牌位固定住……每一次在烈士墓前,李德义都心情沉重:他们是为了中国的解放牺牲的,比泰山还重。长大以后,李德义和村里人一样,每逢民间节令都要带上两份贡品,在祭拜亲人的时候也祭拜长眠于此的英烈。

李德义打扫陵园

        2013年,为追思悼念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英烈,宝山镇在道德坑村修建了京郊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弘德烈士陵园。陵园总面积1.3万平米,内有红色展厅、牌楼、忠魂亭、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浮雕烈士墙等。那时,李德义在村里养鸡,鸡棚离陵园不远。劳动之余,李德义经常要去陵园转上一圈,回忆回忆从小一直听的革命先烈们的故事,然后在忠魂亭下一个人静静地待上一会儿。他说:“每次到陵园来,眼里总是湿润润的。”

        2017年,为保护水源,养殖业退出,李德义一下子没有了营生。但村里依托烈士陵园不断发展的红色旅游,为他这个老初中毕业生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打快板,朗诵毛主席诗词。现在,李德义每天都会跟随着前来体验的团队“行军前进”,行至低洼处,“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走到悬崖边,“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一路上,李德义根据地势及队伍的士气朗诵不同的诗词,为体验者们加油鼓劲儿。在行军途中,李德义还会跟他们讲讲村里的红色故事。

李德义带队讲解

李德义带队体验红色教育

        “干这个工作我觉得特别光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得好好珍惜,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李德义说。

  子孙护墓薪火相传

        前些日子,李德义二伯家的堂弟李德强特意从广州赶回道德坑老家,穿上八路军军装,在道德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体验了一回部队行军、包扎伤员、抬担架,并在陵园祭奠了革命先烈。“我代表父亲回来看看!以前父亲总是跟我讲他们年轻时的战斗故事,回忆在这里牺牲的战友。他一直提醒我们,常回来看看。”李德强说。

        看着李德义每天在陵园里辛勤地工作,时常听着长辈们讲革命先烈的故事,李德义的儿子、女儿、外孙子、外孙女也耳濡目染,心中燃起了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不仅十分支持李德义的工作,还时常跟随他一起擦拭烈士墓碑、清扫陵园……

        不只是家里人,亲戚朋友们来到道德坑,李德义也总会带着他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穿上军装,体验一圈,给他们讲牺牲的烈士,讲后方医院,讲照顾伤员,讲军民鱼水情。大家总能从李德义深情的讲解中体会到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为解放全中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

李德义讲解红色故事

李德义快板书讲解红色故事

        对革命烈士的事迹了解越多,李德义就越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来到道德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体验。李德义深知这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英烈的缅怀与敬仰,自己要做的不仅仅是带着使命和责任守护好这些烈士墓,更要饮水思源,守护红色血脉赓续不断,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1年 >  8月 >  第一周榜单
[热心公益]李德义:守护红色血脉 传承英雄精神
首都文明网 2021-08-02

李德义

  一、人物介绍

        李德义,男,1956年5月出生,怀柔区道德坑红色体验基地讲解队员。

        革命家庭后代李德义,在红色旅游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作为道德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队员,他每天都会根据地势及队伍的士气朗诵对应的诗词、打快板,为体验者加油鼓劲儿;途中还会讲村里的红色故事。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来道德坑基地学习体验,受他影响家人也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二、主要事迹

守护红色血脉 传承英雄精神

        李德义,男,汉族,1956年5月出生,现任道德坑红色体验基地讲觧队员。

        巍巍青山埋忠骨,革命精神代代传。

        李德义是土生土长的道德坑村人,他生长在这片革命的土地,他的家庭也是革命的家庭。革命年代,李德义的祖父与大伯为了保护家中受伤的交通员,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下仍不透露半个字;李德义的父亲腾出自己的房子给解放军伤员养伤,并长期帮助部队运送伤员、安葬烈士。和平年代,李德义作为道德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觧队员,为数以万计的往来游客讲述红色故事,每逢节日都会带着儿孙祭拜长眠在道德坑的英烈。可以说,70多年来,李德义家五代人用自己的方式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在这片土地上奋战过的英雄。

父子舍身保护伤员

        道德坑是宝山镇一个不足百户的小山村,与河北省丰宁县、赤城县接壤。村前碧水长流,村后青山为屏。在解放战争时期,道德坑村曾是我军冀热察军区的后方医院,先后救治伤病员3万余人,其中因抢救无效牺牲的指战员3000多人,目前仍有625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

        村里的老人聊天,经常离不开英雄奋勇抗敌、艰苦疗伤的故事。李德义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再看着山上无名烈士墓,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早早地印刻在心底。

        李德义的家庭是个革命的家庭。姑姑曾经给他讲过发生在他家的这样一段故事。李德义的大伯、二伯都是军人,大伯还是地下党员。1945年夏,大伯在丰宁县老西营子村私塾教书。有一次,他秘密带回一名负伤的地下交通员,藏在家里养伤,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被国民党知道了。当时他家在老西营子村有13亩地,国民党就在李德义的爷爷去种地的半路上把爷爷拦住了,绑在后甸村戏楼的大柱子上逼问。爷爷不承认家里有伤员,国民党气急败坏,给爷爷强灌了辣椒水。爷爷忍受着巨大的刺痛,坚决不承认。

        在李德义爷爷这里没问出什么,国民党又到私塾找到正在上课的大伯,逼问他伤员的去向,大伯同样没有承认。国民党急了,正好瞧见讲桌上有一盒印油,抠出来就往大伯嘴里塞。“那东西哪儿是人吃的呀?但我大伯还是咬定了啥都不知道。”国民党问不出什么,又搜查不到,只好作罢。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交通员养好伤后顺利归队。现在回想起姑姑讲的这段往事,李德义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全家上阵照顾伤员

        李德义的父亲李清元今年96岁高龄了。老人身体健朗,喜欢坐在村边给街坊邻居和来村里进行红色体验的人员讲战争时期的故事。

        李清元回忆,1948年9月,国民党出动两个军的兵力分东西两路,向我驻长城以北的冀热察党政军机关发起疯狂进攻,解放军的部队在宝山寺一带展开了白河阻击战。当时,宝山地区的老百姓负责为部队提供后勤服务,用担架抬伤员到道德坑村后方医院疗伤。期间,道德坑村出现了“家家是病房、户户住伤员、人人当护工”的感人场景。

        想起当年救死扶伤的场景,李清元老人历历在目。当时他们家有三间北房,三间小南房,家里十多口人,李清元刚结婚,为了给伤员腾出地方养伤,就在院子中间搭了个棚子住在里面,剩下一大家子都挤在北房东屋里。家中大哥二哥都去当兵了,家里就剩李清元一个壮劳力。当时村里几乎家家都这样,全村总共也没剩几个壮劳力。李清元的爱人跟嫂子、妹妹们在家照顾伤员,李清元就帮着部队运送伤员、安葬烈士,家里每天光是给伤员们换洗的纱布就挂满了整个院子。村里每天都有伤员牺牲,大家心情也都十分沉重。

发挥余热守护陵园

        英雄已去,英名长存。进入和平年代,祭奠和守护烈士成为李德义一家新的责任。

        李德义清楚地记得,从小学二年级起,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他们为烈士扫墓。清理墓地的杂草,给坟添点儿新土,把倒了的牌位固定住……每一次在烈士墓前,李德义都心情沉重:他们是为了中国的解放牺牲的,比泰山还重。长大以后,李德义和村里人一样,每逢民间节令都要带上两份贡品,在祭拜亲人的时候也祭拜长眠于此的英烈。

李德义打扫陵园

        2013年,为追思悼念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英烈,宝山镇在道德坑村修建了京郊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弘德烈士陵园。陵园总面积1.3万平米,内有红色展厅、牌楼、忠魂亭、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浮雕烈士墙等。那时,李德义在村里养鸡,鸡棚离陵园不远。劳动之余,李德义经常要去陵园转上一圈,回忆回忆从小一直听的革命先烈们的故事,然后在忠魂亭下一个人静静地待上一会儿。他说:“每次到陵园来,眼里总是湿润润的。”

        2017年,为保护水源,养殖业退出,李德义一下子没有了营生。但村里依托烈士陵园不断发展的红色旅游,为他这个老初中毕业生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打快板,朗诵毛主席诗词。现在,李德义每天都会跟随着前来体验的团队“行军前进”,行至低洼处,“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走到悬崖边,“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一路上,李德义根据地势及队伍的士气朗诵不同的诗词,为体验者们加油鼓劲儿。在行军途中,李德义还会跟他们讲讲村里的红色故事。

李德义带队讲解

李德义带队体验红色教育

        “干这个工作我觉得特别光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得好好珍惜,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李德义说。

  子孙护墓薪火相传

        前些日子,李德义二伯家的堂弟李德强特意从广州赶回道德坑老家,穿上八路军军装,在道德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体验了一回部队行军、包扎伤员、抬担架,并在陵园祭奠了革命先烈。“我代表父亲回来看看!以前父亲总是跟我讲他们年轻时的战斗故事,回忆在这里牺牲的战友。他一直提醒我们,常回来看看。”李德强说。

        看着李德义每天在陵园里辛勤地工作,时常听着长辈们讲革命先烈的故事,李德义的儿子、女儿、外孙子、外孙女也耳濡目染,心中燃起了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不仅十分支持李德义的工作,还时常跟随他一起擦拭烈士墓碑、清扫陵园……

        不只是家里人,亲戚朋友们来到道德坑,李德义也总会带着他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穿上军装,体验一圈,给他们讲牺牲的烈士,讲后方医院,讲照顾伤员,讲军民鱼水情。大家总能从李德义深情的讲解中体会到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为解放全中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

李德义讲解红色故事

李德义快板书讲解红色故事

        对革命烈士的事迹了解越多,李德义就越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来到道德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体验。李德义深知这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英烈的缅怀与敬仰,自己要做的不仅仅是带着使命和责任守护好这些烈士墓,更要饮水思源,守护红色血脉赓续不断,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