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7月 >  第二周榜单
[热心公益]徐驰翀:在矢志奉献和能源报国中担使命 00后用“志愿蓝”淬炼青春底色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7-14

徐驰翀

一.人物介绍

徐驰翀,男,汉族,200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他长期组织和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志愿服务时长达3108.5小时,曾参与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服贸会、链博会、中关村论坛等多个国家级重大活动,获评冬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并选择将10000元奖金全部捐献设立学校首个由在校学生发起的“新时代新青年”奖学金,以激励更多青年参与公益服务。


徐驰翀在“联合国青年倡导行动”中提出倡议

二.事迹介绍

在庆祝建党百年重大活动中,徐驰翀作为后勤负责人保障《伟大征程》文艺汇演和远端集结志愿者的各项工作。当收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号召,他毅然决然的报名成为了最早一批上岗的“星光赶路人”。在岗位上的他接到祖母去世消息,虽悲痛万分,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不能出京指令,坚守岗位,用暖心耐心服务搭建中外沟通的桥梁、临危不惧为世界友人解决突发问题、手绘中国元素打造最美服务窗口,连续无休上岗58天,服务总时长超540小时,冬奥村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走过的足迹,他获评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并选择将10000元奖金全部捐献,成立“新时代新青年”奖学金,用于表彰评选“最美志愿者”,以激励更多青年在志愿服务道路上越走越远,个人事迹获北京冬奥组委、央视等媒体报道。此外,他连续6年参与服贸会、链博会、中关村论坛、世界地热大会等国际活动保障工作,努力做最暖心的“形象大使”、最灵动的“文化大使”、最专业的“服务大使”、最周到的“微笑大使”,在国际舞台频频展现中国青年的昂扬姿态。


徐驰翀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宣讲活动

徐驰翀志愿服务时长达3108.5小时,是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他常态化服务于生态环保、敬老爱老、阳光助残等领域,在他看来,青春最美丽的模样就是不停地去奉献。他连续6年作为“结伴大使”帮助家乡留守儿童并结合社会力量予以帮助;在河南发生洪涝灾害时,协助完成127户受灾家庭危房评定工作;在家乡疫情防控时,作为队长联合返乡近200名学生组建青年突击队服务在一线;作为校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总负责人,协助保障全校18000余名学生在校用餐,3天睡6个小时是他默默的坚守和付出;春运期间,带领100余名志愿者在北京北(清河)站服务“暖冬行动”。他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育人实效,推动志愿服务“大思政课”入脑入心,以“让志愿服务成为品牌和情怀”为使命担当,打造了“青春暖夕阳”“绿色先锋行动”“对口云端支教”等30余个品牌项目,连续三年获评“首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铜奖”。

自2020年起,徐驰翀带领1217名志愿者通过云端以“筑基-提质-多元”的特色阶梯支教模式精准对接帮扶云南省南华县1060名中小学生,形成通过高校力量助力贫困山区非遗文化传承、农村文化发展以及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并推广到3个省份、8座城市、13个区县的中小学校。他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组建“红绿融合”唱好乡村振兴征途上的长征组歌志愿服务团,获评“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优秀奖。他利用现代VR技术,为红军长征遗址搭建80余个线上场馆,原创《青春长征》音乐作品,开发红色主题桌游,将系列成果打造成开展长征主题教育的生动素材和示范样板。他结合周末乡村旅游、智能农业采摘、红军餐菜肴体验等打造“AI+红色乡愁”公益红旅体验,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超4万元;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志愿服务行动,送文艺下基层,通过举办吉他弹唱路演活动助力奏响“文旅融合新乐章”;将长征文化以漫画形式绘到墙面,美化乡村街道环境,提振农民精气神。


徐驰翀(后排左三)带队参加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志愿服务

徐驰翀是北京市绿色生活好市民,他创新提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倡议,聚焦生态育人目标,打造“一核多元·‘碳’索世界——绿色先锋行动”公益项目。他牵头组建绿色科普志愿宣讲团,以“绿色北京梦·今天我来说”为主题,以“保护母亲河”“V蓝北京建设”等为抓手,开发系列特色科普作品,打造网上主题团课,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科普38次,覆盖2550余人次并打造北京市首个“高校青年林”;举办高校绿色环保社团骨干培训,为30余所高校培养450余名绿色骨干;以信息赋能绿色发展,打造“碳排放测算”小程序,为群众全面了解、参与和实践绿色生活提供智能平台。获评母亲河奖、北京市优秀环保公益组织、“青创北京”新时代希望工程专项赛北京市金奖。他以“三敢三严”的作风参与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的筹备工作,以青年思考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他立足能源经济评价视角助力将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转化为碳中和的"地下油库",在“挑战杯”“互联网+”“能源经济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荣誉2项,省部级荣誉5项;他参与筹办“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组织700多所高校的3400余支团队参赛,为“双碳”目标实现凝聚青年智慧与力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7月 >  第二周榜单
[热心公益]徐驰翀:在矢志奉献和能源报国中担使命 00后用“志愿蓝”淬炼青春底色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7-14

徐驰翀

一.人物介绍

徐驰翀,男,汉族,200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他长期组织和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志愿服务时长达3108.5小时,曾参与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服贸会、链博会、中关村论坛等多个国家级重大活动,获评冬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并选择将10000元奖金全部捐献设立学校首个由在校学生发起的“新时代新青年”奖学金,以激励更多青年参与公益服务。


徐驰翀在“联合国青年倡导行动”中提出倡议

二.事迹介绍

在庆祝建党百年重大活动中,徐驰翀作为后勤负责人保障《伟大征程》文艺汇演和远端集结志愿者的各项工作。当收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号召,他毅然决然的报名成为了最早一批上岗的“星光赶路人”。在岗位上的他接到祖母去世消息,虽悲痛万分,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不能出京指令,坚守岗位,用暖心耐心服务搭建中外沟通的桥梁、临危不惧为世界友人解决突发问题、手绘中国元素打造最美服务窗口,连续无休上岗58天,服务总时长超540小时,冬奥村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走过的足迹,他获评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并选择将10000元奖金全部捐献,成立“新时代新青年”奖学金,用于表彰评选“最美志愿者”,以激励更多青年在志愿服务道路上越走越远,个人事迹获北京冬奥组委、央视等媒体报道。此外,他连续6年参与服贸会、链博会、中关村论坛、世界地热大会等国际活动保障工作,努力做最暖心的“形象大使”、最灵动的“文化大使”、最专业的“服务大使”、最周到的“微笑大使”,在国际舞台频频展现中国青年的昂扬姿态。


徐驰翀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宣讲活动

徐驰翀志愿服务时长达3108.5小时,是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他常态化服务于生态环保、敬老爱老、阳光助残等领域,在他看来,青春最美丽的模样就是不停地去奉献。他连续6年作为“结伴大使”帮助家乡留守儿童并结合社会力量予以帮助;在河南发生洪涝灾害时,协助完成127户受灾家庭危房评定工作;在家乡疫情防控时,作为队长联合返乡近200名学生组建青年突击队服务在一线;作为校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总负责人,协助保障全校18000余名学生在校用餐,3天睡6个小时是他默默的坚守和付出;春运期间,带领100余名志愿者在北京北(清河)站服务“暖冬行动”。他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育人实效,推动志愿服务“大思政课”入脑入心,以“让志愿服务成为品牌和情怀”为使命担当,打造了“青春暖夕阳”“绿色先锋行动”“对口云端支教”等30余个品牌项目,连续三年获评“首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铜奖”。

自2020年起,徐驰翀带领1217名志愿者通过云端以“筑基-提质-多元”的特色阶梯支教模式精准对接帮扶云南省南华县1060名中小学生,形成通过高校力量助力贫困山区非遗文化传承、农村文化发展以及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并推广到3个省份、8座城市、13个区县的中小学校。他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组建“红绿融合”唱好乡村振兴征途上的长征组歌志愿服务团,获评“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优秀奖。他利用现代VR技术,为红军长征遗址搭建80余个线上场馆,原创《青春长征》音乐作品,开发红色主题桌游,将系列成果打造成开展长征主题教育的生动素材和示范样板。他结合周末乡村旅游、智能农业采摘、红军餐菜肴体验等打造“AI+红色乡愁”公益红旅体验,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超4万元;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志愿服务行动,送文艺下基层,通过举办吉他弹唱路演活动助力奏响“文旅融合新乐章”;将长征文化以漫画形式绘到墙面,美化乡村街道环境,提振农民精气神。


徐驰翀(后排左三)带队参加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志愿服务

徐驰翀是北京市绿色生活好市民,他创新提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倡议,聚焦生态育人目标,打造“一核多元·‘碳’索世界——绿色先锋行动”公益项目。他牵头组建绿色科普志愿宣讲团,以“绿色北京梦·今天我来说”为主题,以“保护母亲河”“V蓝北京建设”等为抓手,开发系列特色科普作品,打造网上主题团课,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科普38次,覆盖2550余人次并打造北京市首个“高校青年林”;举办高校绿色环保社团骨干培训,为30余所高校培养450余名绿色骨干;以信息赋能绿色发展,打造“碳排放测算”小程序,为群众全面了解、参与和实践绿色生活提供智能平台。获评母亲河奖、北京市优秀环保公益组织、“青创北京”新时代希望工程专项赛北京市金奖。他以“三敢三严”的作风参与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的筹备工作,以青年思考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他立足能源经济评价视角助力将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转化为碳中和的"地下油库",在“挑战杯”“互联网+”“能源经济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荣誉2项,省部级荣誉5项;他参与筹办“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组织700多所高校的3400余支团队参赛,为“双碳”目标实现凝聚青年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