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7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晋怀花:“赤脚医生”五十载坚守 用仁心守护大山里的健康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7-21

晋怀花

一.人物介绍

晋怀花,女,汉族,195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房山区十渡镇平峪村卫生室医生。1974年,初中毕业后,晋怀花被推荐到卫生所学习,从“赤脚医生”起步,一路考取专业证书,成长为守护村民健康的“全科卫士”。50年来,她背着药箱行走10万余公里山路,服务1600余名村民,磨破100多双鞋,用坏6个药箱,始终坚守在20平米的村卫生室。疫情期间,65岁的她冒着零下10℃严寒连续值守18天,为386位隔离人员送医送药。从“小花大夫”到“晋奶奶”,她用半个世纪践行“健康守门人”的誓言,被村民亲切称为“24小时守护者”。泛黄的《农村医生手册》和患者送来的山野特产,见证着她质朴而崇高的医者仁心。


晋怀花在乡村医生办公室坐诊

二.事迹介绍

晋怀花是房山区十渡镇平峪村卫生室医生。她放弃繁华,把根扎进泥土里。

1974年,17岁的晋怀花初中毕业,在村小代课仅一年,就因村里缺医少药,被大队推荐到十渡卫生院学习。“记得第一次跟着老师出诊,看到一位老人疼得在炕上打滚,家里连片止痛片都没有。” 这段经历让她暗下决心:“我要当村里的医生!” 1980年1月,23岁的她拿到了房山县卫生局考核合格颁发的北京市首批“赤脚医生证书”,此时镇卫生院向她抛来橄榄枝:“来镇里,你能有更好的发展。” 但她望着家乡贫瘠的大山、破旧的医疗室和村民期盼的眼神,选择了留下。此后40余年,她先后于1987年3月获得北京市房山县卫生局考核通过的北京市乡村医生证书,1990年12月取得房山县卫生局颁发的乡村医生(妇幼)资格,1998年4月取得北京市卫生局颁发的行医资格证书,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北京市卫生职工电教中专学校乡村医生专业学习,2010年1月参加了北京市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合格。从最初仅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产包、止血钳、剪刀和酒精消毒”的“老三样”走天下,到能看妇科、儿科、开展慢性病管理的“全科医生”,她用不断学习实现了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守护者”的蜕变。村民说:“有晋大夫在,我们心里踏实。


晋怀花获得的资格证书

晋怀花背着药箱走百家,用脚步织就健康网,上世纪70年代的平峪村,交通极不便、没有电话,出诊全靠步行。1975年9月,她第一次接生,带着仅有的“产包、止血钳、酒精消毒”,在泥泞山路走了3个小时。50年来,她累计接生600余名新生儿,零差错;深夜冒雨出诊千余次,摔倒扭伤成“家常便饭”。2001年,职业中专培训毕业时,同学在留言册上写:“你把青春都给了大山。” 她却说:“大山需要我,这就是我的青春。”                                                     

晋怀花是随叫随到的“生命120”。有一年正是夏季拒马河涨大水,大沙地有一位产妇生孩子,大沙地离村中心十里地,要经过三座桥,桥已被大水冲毁,只能是钻两座山洞,然后过一道河,村民用蔢篓送我过河,好在有惊无险,孕妇最后母女平安。“晋大夫!我老伴心口疼得直冒冷汗!”2020 年除夕夜里,78岁的李大爷突发心梗。晋怀花顶着零下 15℃的严寒,背着药箱狂奔2公里,赶到时双手冻得发紫,却立刻跪在炕边为老人测血压、喂救心丸,直到 120 救护车赶来。这样的 “生死时速”,她经历了30余次:农药中毒的村民、难产的孕妇、高热惊厥的孩子…… 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药箱永远放在床头,“村民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晋怀花是暖心贴肺的“扶贫医生”村卫生室的记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300多笔“减免”:孤寡老人王奶奶的降压药费全免,残疾村民晋大哥的诊疗费打五折,留守儿童的退烧药“按片算钱”。224名残疾人、310名慢性病患者,她每月上门随访,帮他们测血压、调药方,甚至垫付药费。2019年,她自掏腰包2000元,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老人、残疾户购买了水果营养品。村民说:“晋大夫看病,不收钱还倒贴钱,比亲人还亲。”

晋怀花是筑牢防线的“防疫哨兵”。2003年非典、2021年新冠疫情,她都是村口第一个“守门人”。65岁那年,她在零下10℃的卡口连续值守18天,为全村386人居家隔离人员送药、送菜、采核酸。她逐一登记行程、宣讲防疫知识,疫苗接种率常年保持100%,实现40年无重大疫情。有人劝她“您年纪大了,别这么拼。” 她却说“我是党员,就得站在最前面。”

1995年至2002年,晋怀花兼任村妇联主任,跑遍全村120户育龄家庭,上门送避孕药具、做孕检,开展健康教育和妇幼保健工作,帮助山区育龄妇女科学孕育。由于村民健康知识匮乏,吃闭门羹、不被理解,甚至挨骂是常有的事。为此,晋怀花感觉到,作为乡村医生,自己责任重大,农村卫生防疫和医疗健康基础工作任重道远。2002年7月,她毅然退出村委会兼职,选择了自己的老本行,专职干起了乡村医生,一门心思地当起了村民的“健康保护神”。“23.7”一场山洪冲走了卫生室的全部家当,面对村民的担忧和健康需求,她眼含泪水说:“只要人在,阵地就在,卫生室必须重建”。她的坚定与执着,给足了乡亲的信心! 经多方协调和村委会支持,很快腾出了专门的屋子,置办办公家具,添置医疗设备,村民的 “健康港湾”重新换发生机。


晋怀花(中)为村民测量血压

现如今,晋怀花依然战斗在自己的岗位,承担平峪村常见病诊疗与转诊工作,针对老年人多、行动不便的现状,她不顾自己也已不再年轻的实际,积极提供上门巡诊服务,指导残疾病人康复,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上发光发热。她追梦医学,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守护乡亲们健康。晋怀花说:“一份初心,一份坚守,为了山村一千多名村民的健康,不管自己年岁几何,依然会行走乡间,且无怨无悔。”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7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晋怀花:“赤脚医生”五十载坚守 用仁心守护大山里的健康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7-21

晋怀花

一.人物介绍

晋怀花,女,汉族,195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房山区十渡镇平峪村卫生室医生。1974年,初中毕业后,晋怀花被推荐到卫生所学习,从“赤脚医生”起步,一路考取专业证书,成长为守护村民健康的“全科卫士”。50年来,她背着药箱行走10万余公里山路,服务1600余名村民,磨破100多双鞋,用坏6个药箱,始终坚守在20平米的村卫生室。疫情期间,65岁的她冒着零下10℃严寒连续值守18天,为386位隔离人员送医送药。从“小花大夫”到“晋奶奶”,她用半个世纪践行“健康守门人”的誓言,被村民亲切称为“24小时守护者”。泛黄的《农村医生手册》和患者送来的山野特产,见证着她质朴而崇高的医者仁心。


晋怀花在乡村医生办公室坐诊

二.事迹介绍

晋怀花是房山区十渡镇平峪村卫生室医生。她放弃繁华,把根扎进泥土里。

1974年,17岁的晋怀花初中毕业,在村小代课仅一年,就因村里缺医少药,被大队推荐到十渡卫生院学习。“记得第一次跟着老师出诊,看到一位老人疼得在炕上打滚,家里连片止痛片都没有。” 这段经历让她暗下决心:“我要当村里的医生!” 1980年1月,23岁的她拿到了房山县卫生局考核合格颁发的北京市首批“赤脚医生证书”,此时镇卫生院向她抛来橄榄枝:“来镇里,你能有更好的发展。” 但她望着家乡贫瘠的大山、破旧的医疗室和村民期盼的眼神,选择了留下。此后40余年,她先后于1987年3月获得北京市房山县卫生局考核通过的北京市乡村医生证书,1990年12月取得房山县卫生局颁发的乡村医生(妇幼)资格,1998年4月取得北京市卫生局颁发的行医资格证书,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北京市卫生职工电教中专学校乡村医生专业学习,2010年1月参加了北京市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合格。从最初仅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产包、止血钳、剪刀和酒精消毒”的“老三样”走天下,到能看妇科、儿科、开展慢性病管理的“全科医生”,她用不断学习实现了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守护者”的蜕变。村民说:“有晋大夫在,我们心里踏实。


晋怀花获得的资格证书

晋怀花背着药箱走百家,用脚步织就健康网,上世纪70年代的平峪村,交通极不便、没有电话,出诊全靠步行。1975年9月,她第一次接生,带着仅有的“产包、止血钳、酒精消毒”,在泥泞山路走了3个小时。50年来,她累计接生600余名新生儿,零差错;深夜冒雨出诊千余次,摔倒扭伤成“家常便饭”。2001年,职业中专培训毕业时,同学在留言册上写:“你把青春都给了大山。” 她却说:“大山需要我,这就是我的青春。”                                                     

晋怀花是随叫随到的“生命120”。有一年正是夏季拒马河涨大水,大沙地有一位产妇生孩子,大沙地离村中心十里地,要经过三座桥,桥已被大水冲毁,只能是钻两座山洞,然后过一道河,村民用蔢篓送我过河,好在有惊无险,孕妇最后母女平安。“晋大夫!我老伴心口疼得直冒冷汗!”2020 年除夕夜里,78岁的李大爷突发心梗。晋怀花顶着零下 15℃的严寒,背着药箱狂奔2公里,赶到时双手冻得发紫,却立刻跪在炕边为老人测血压、喂救心丸,直到 120 救护车赶来。这样的 “生死时速”,她经历了30余次:农药中毒的村民、难产的孕妇、高热惊厥的孩子…… 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药箱永远放在床头,“村民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晋怀花是暖心贴肺的“扶贫医生”村卫生室的记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300多笔“减免”:孤寡老人王奶奶的降压药费全免,残疾村民晋大哥的诊疗费打五折,留守儿童的退烧药“按片算钱”。224名残疾人、310名慢性病患者,她每月上门随访,帮他们测血压、调药方,甚至垫付药费。2019年,她自掏腰包2000元,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老人、残疾户购买了水果营养品。村民说:“晋大夫看病,不收钱还倒贴钱,比亲人还亲。”

晋怀花是筑牢防线的“防疫哨兵”。2003年非典、2021年新冠疫情,她都是村口第一个“守门人”。65岁那年,她在零下10℃的卡口连续值守18天,为全村386人居家隔离人员送药、送菜、采核酸。她逐一登记行程、宣讲防疫知识,疫苗接种率常年保持100%,实现40年无重大疫情。有人劝她“您年纪大了,别这么拼。” 她却说“我是党员,就得站在最前面。”

1995年至2002年,晋怀花兼任村妇联主任,跑遍全村120户育龄家庭,上门送避孕药具、做孕检,开展健康教育和妇幼保健工作,帮助山区育龄妇女科学孕育。由于村民健康知识匮乏,吃闭门羹、不被理解,甚至挨骂是常有的事。为此,晋怀花感觉到,作为乡村医生,自己责任重大,农村卫生防疫和医疗健康基础工作任重道远。2002年7月,她毅然退出村委会兼职,选择了自己的老本行,专职干起了乡村医生,一门心思地当起了村民的“健康保护神”。“23.7”一场山洪冲走了卫生室的全部家当,面对村民的担忧和健康需求,她眼含泪水说:“只要人在,阵地就在,卫生室必须重建”。她的坚定与执着,给足了乡亲的信心! 经多方协调和村委会支持,很快腾出了专门的屋子,置办办公家具,添置医疗设备,村民的 “健康港湾”重新换发生机。


晋怀花(中)为村民测量血压

现如今,晋怀花依然战斗在自己的岗位,承担平峪村常见病诊疗与转诊工作,针对老年人多、行动不便的现状,她不顾自己也已不再年轻的实际,积极提供上门巡诊服务,指导残疾病人康复,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上发光发热。她追梦医学,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守护乡亲们健康。晋怀花说:“一份初心,一份坚守,为了山村一千多名村民的健康,不管自己年岁几何,依然会行走乡间,且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