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7月 >  第四周榜单
[助人为乐]张立华:路遇八旬老人突发心梗 危急时刻用专业与果敢守护生命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7-28


张立华

一.人物介绍

张立华,女,汉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昌平区交通局货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她是一位扎根基层的普通党员,也是心怀大爱的红十字志愿者,二十余载如一日,用行动书写责任与担当。工作中,她始终秉持敬业精神。从流村镇政府会计岗位开始,她从零学起,刻苦钻研业务,赢得认可;调任文化服务中心后,她走遍28个行政村,深入田间地头,自学广场舞编排、合唱指导等技能,多方筹措资源,推动当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个人荣获多项荣誉。转岗至区交通局后,她依旧保持工作热情,多次被评为先进。生活里,她是勇敢的生命守护者。2025年3月24日,驾车途中发现老人突发急性心梗,她立即停车,在路人帮助下拨打120,坚持为老人做心肺复苏,直至护送老人到医院。面对家属感激,她谦逊地说“救人是本分”。


张立华(左)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二.事迹介绍

2007年,张立华考入流村镇政府,成为一名会计。面对繁杂的财务工作,毫无经验的她从零开始,白天处理账务,晚上挑灯学习专业知识。厚厚的财务书籍被她翻得卷了边,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着她的努力。凭借这股子钻研劲儿,她很快从“业务小白”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2013年,张立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她调任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文化工作看似轻松,实则千头万绪。为了摸清群众需求,她骑着电动车跑遍流村镇28个行政村,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没有专业背景,她就买来教材自学,跟着视频学习广场舞编排、合唱指挥;缺少活动经费,她多方奔走争取资源。八年时间,她组织了上千场文化活动,培育出多支特色文艺队伍。流村镇舞蹈团在市级比赛中斩获大奖,漆园村龙鼓队登上北京市农民艺术节的舞台,镇文化服务中心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而她个人,也先后获得“北京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昌平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021年,张立华来到区交通局工作。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她积极学习交通管理业务知识,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荣获“快干之星”称号。无论在哪个岗位,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张立华(中)在企业进行安全检查

工作中的张立华兢兢业业,生活中的她更是心怀大爱。2020年的一天,她在流村镇彩虹桥附近,遇到一名突发轻微脑出血的环卫司机。当时司机从车上摔下,情况十分危急。张立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冲上前查看情况,并迅速联系流村卫生院的医生。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她一直守在司机身边,轻声安慰,直到司机被安全送往医院。正是她的及时救助,为司机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终让司机转危为安。

2025年3月24日清晨,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日。9时许,张立华驾车途经南口公交站,瞥见一位老人独自紧握栏杆,双眼无神,身体微微发抖。她降下车窗呼喊,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救人的本能,她立刻靠边停车查看。只见老人面色惨白,嘴唇发紫,已无法应答,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快打120!帮忙找把椅子!”张立华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一名出租车司机加入救援,候车的市民也飞奔至附近宾馆借来座椅。三人合力将老人扶坐下来,可就在这时,老人的呼吸骤然停滞,身体瘫软。

情况万分危急!张立华没有丝毫慌乱。作为一名接受过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的红十字志愿者,她的肌肉记忆比大脑反应更快。她迅速跪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掀开老人厚重的羽绒服,按照急救培训所学的要点,掌心紧贴老人胸部,双手绷成直线,交叠按压老人胸口。“1001、1002……”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救护车抵达的十几分钟里,张立华的心肺复苏急救从未停止。微凉的初春三月,她的后背却早已被汗水湿透。

终于,老人喉间发出一声微弱的喘息,灰白的脸上泛起血色。“有脉搏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救护车抵达后,张立华依然没有离开,她主动驾车跟随至南口医院,一直等到老人家属赶来,确认老人脱离危险后才默默离开。

事后得知,这位86岁的牛老先生被诊断为急性心梗。主治医生感叹:“持续心肺复苏争取了黄金时间,再晚两分钟可能就无力回天了。”面对老人家属的感激和送锦旗的提议,张立华摆摆手说:“我是党员,救人就是本分。而且如果没有出租车司机和热心市民帮忙,单靠我一个人也难成事。”


张立华(左)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张立华常说:“榜样不是标签,是把每件小事做成群众需要的大事。”在她看来,无论是工作中的默默付出,还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和红十字志愿者应该做的。她始终记得自己在急救培训笔记中写下的那句话:“生命至上,不是口号,是每一次毫不犹豫的伸手。”

从“扶不扶”的犹豫到“必须救”的果敢,张立华用行动擦亮了党员徽章的温度。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才能在危急时刻挽救更多生命。因此,她积极参与应急急救知识宣传,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分享自己的救援经历,传授急救技能。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急救知识不再是“选修课”,而是每个人必备的“生存课”,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红十字志愿者的队伍中来,成为危急时刻的“生命守护者”。

二十余载春秋,张立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她是基层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她的事迹,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爱与温暖,用点滴善举汇聚成社会的正能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7月 >  第四周榜单
[助人为乐]张立华:路遇八旬老人突发心梗 危急时刻用专业与果敢守护生命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7-28


张立华

一.人物介绍

张立华,女,汉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昌平区交通局货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她是一位扎根基层的普通党员,也是心怀大爱的红十字志愿者,二十余载如一日,用行动书写责任与担当。工作中,她始终秉持敬业精神。从流村镇政府会计岗位开始,她从零学起,刻苦钻研业务,赢得认可;调任文化服务中心后,她走遍28个行政村,深入田间地头,自学广场舞编排、合唱指导等技能,多方筹措资源,推动当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个人荣获多项荣誉。转岗至区交通局后,她依旧保持工作热情,多次被评为先进。生活里,她是勇敢的生命守护者。2025年3月24日,驾车途中发现老人突发急性心梗,她立即停车,在路人帮助下拨打120,坚持为老人做心肺复苏,直至护送老人到医院。面对家属感激,她谦逊地说“救人是本分”。


张立华(左)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二.事迹介绍

2007年,张立华考入流村镇政府,成为一名会计。面对繁杂的财务工作,毫无经验的她从零开始,白天处理账务,晚上挑灯学习专业知识。厚厚的财务书籍被她翻得卷了边,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着她的努力。凭借这股子钻研劲儿,她很快从“业务小白”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2013年,张立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她调任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文化工作看似轻松,实则千头万绪。为了摸清群众需求,她骑着电动车跑遍流村镇28个行政村,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没有专业背景,她就买来教材自学,跟着视频学习广场舞编排、合唱指挥;缺少活动经费,她多方奔走争取资源。八年时间,她组织了上千场文化活动,培育出多支特色文艺队伍。流村镇舞蹈团在市级比赛中斩获大奖,漆园村龙鼓队登上北京市农民艺术节的舞台,镇文化服务中心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而她个人,也先后获得“北京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昌平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021年,张立华来到区交通局工作。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她积极学习交通管理业务知识,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荣获“快干之星”称号。无论在哪个岗位,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张立华(中)在企业进行安全检查

工作中的张立华兢兢业业,生活中的她更是心怀大爱。2020年的一天,她在流村镇彩虹桥附近,遇到一名突发轻微脑出血的环卫司机。当时司机从车上摔下,情况十分危急。张立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冲上前查看情况,并迅速联系流村卫生院的医生。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她一直守在司机身边,轻声安慰,直到司机被安全送往医院。正是她的及时救助,为司机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终让司机转危为安。

2025年3月24日清晨,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日。9时许,张立华驾车途经南口公交站,瞥见一位老人独自紧握栏杆,双眼无神,身体微微发抖。她降下车窗呼喊,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救人的本能,她立刻靠边停车查看。只见老人面色惨白,嘴唇发紫,已无法应答,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快打120!帮忙找把椅子!”张立华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一名出租车司机加入救援,候车的市民也飞奔至附近宾馆借来座椅。三人合力将老人扶坐下来,可就在这时,老人的呼吸骤然停滞,身体瘫软。

情况万分危急!张立华没有丝毫慌乱。作为一名接受过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的红十字志愿者,她的肌肉记忆比大脑反应更快。她迅速跪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掀开老人厚重的羽绒服,按照急救培训所学的要点,掌心紧贴老人胸部,双手绷成直线,交叠按压老人胸口。“1001、1002……”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救护车抵达的十几分钟里,张立华的心肺复苏急救从未停止。微凉的初春三月,她的后背却早已被汗水湿透。

终于,老人喉间发出一声微弱的喘息,灰白的脸上泛起血色。“有脉搏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救护车抵达后,张立华依然没有离开,她主动驾车跟随至南口医院,一直等到老人家属赶来,确认老人脱离危险后才默默离开。

事后得知,这位86岁的牛老先生被诊断为急性心梗。主治医生感叹:“持续心肺复苏争取了黄金时间,再晚两分钟可能就无力回天了。”面对老人家属的感激和送锦旗的提议,张立华摆摆手说:“我是党员,救人就是本分。而且如果没有出租车司机和热心市民帮忙,单靠我一个人也难成事。”


张立华(左)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张立华常说:“榜样不是标签,是把每件小事做成群众需要的大事。”在她看来,无论是工作中的默默付出,还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和红十字志愿者应该做的。她始终记得自己在急救培训笔记中写下的那句话:“生命至上,不是口号,是每一次毫不犹豫的伸手。”

从“扶不扶”的犹豫到“必须救”的果敢,张立华用行动擦亮了党员徽章的温度。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才能在危急时刻挽救更多生命。因此,她积极参与应急急救知识宣传,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分享自己的救援经历,传授急救技能。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急救知识不再是“选修课”,而是每个人必备的“生存课”,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红十字志愿者的队伍中来,成为危急时刻的“生命守护者”。

二十余载春秋,张立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她是基层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她的事迹,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爱与温暖,用点滴善举汇聚成社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