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8月 >  第三周榜单
[助人为乐]邢志胜、谭传意、张泽星:早高峰一路面突然塌陷 三人用共享单车组成安全警戒线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8-18

邢志胜、谭传意、张泽星

一.人物介绍

邢志胜,女,汉族,1969年1月出生,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校医;谭传意,男,汉族,1997年10月出生,北京稻香湖学校职工;张泽星,男,汉族,2000年11月出生,挪瓦咖啡店员工。2025年6月26日清晨6点多,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学清路静淑苑附近路面出现一处大坑,给早高峰出行造成极大危险。危急时刻,谭传意、邢志胜、张泽星三位“学院路平民英雄”挺身而出,用共享单车筑起“安全防线”。

二.事迹介绍

邢志胜,女,汉族,1969年1月出生,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校医;谭传意,男,汉族,1997年10月出生,北京稻香湖学校职工;张泽星,男,汉族,2000年11月出生,挪瓦咖啡店员工。


邢志胜(右)事发时推来共享单车提示后方车辆

2025年6月26日清晨6点多,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静淑苑公交站附近,一起路面塌陷事件突如其来。在这紧急时刻,三位“海淀好心人”——谭传意、张泽星和邢志胜,凭借他们的敏锐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成功避免了因路面塌陷可能引起的交通事故。

谭传意是北京稻香湖学校的一名职工,负责校园维护。当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前往学校。当他经过学清路时,一辆SUV快速驶过,轮胎碾过地面时发出的异响引起了他的注意。凭借在学校工作的经验,他对这类异常声音特别敏感。他立刻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发现车辆经过的路面出现了细微裂痕。几乎就在他反应过来的瞬间,紧随其后的面包车过去后地面突然下沉,原本的小坑瞬间变成直径两米的大坑。


谭传意在学校剧场检查设备

谭传意毫不犹豫地抓起路边的小蓝车,冲向塌陷处,穿过车流,用单车组成临时警示屏障,防止后方车辆避让不及。他的行为不仅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也为后续的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邢志胜是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的一名校医,也是土生土长的“海淀人”。56岁的她将急救中的“黄金四分钟”理念延伸到街头救援:“医生的天职不仅是救治,更要防患于未然。”那天早晨,她正走在上班路上,恰遇海淀区学清路刚刚发生了路面塌陷。她迅速和身边的热心人一起,搬起路边的共享单车,迎着车流摆成临时路障。设置好路障后,她留下来立刻拨打110报警,几分钟后两辆警车来到了现场,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邢志胜的行为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赞扬。她不仅是一名校医,更是学校的知心大姐,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遇到健康问题都会找她咨询。她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善良之心,保护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张泽星是咖啡店的一名员工,那天他正赶往单位上班。当他看到一位穿白衣服的先生站在马路边观察路面时,地面突然塌陷,出现一个大坑。当时车流密集,车速很快,情况十分危险。看到身着白衣的谭传意和“红衣阿姨”邢志胜正从路边搬来共享单车设置警示,他也立刻搬起身后的单车,一起挡住路口,防止后车坠入。在简单沟通并报警后,他因赶着上班便离开了现场。


张泽星收到学院路街道表扬信

张泽星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公司的关注和支持。公司给予他一万元的奖励,并破格转正,他深感荣幸与感激。公司不仅对他个人行为的肯定,更传递出对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

与此同时,海淀区城管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协调自来水管线、市属道路养护单位等紧急抢修。市交通委立即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抢险工作。经排查,是由于自来水管线阀门破裂,泥沙被带走后形成了此次塌陷。自来水公司组织工人施工,在26日下午1点多完成塌陷路面的回填。当日下午5点30分,学清路已恢复正常交通。

这场“市民警觉——部门联动——技术抢修”的高效闭环,既彰显了海淀市民的善意与担当,更验证了城市应急体系的敏捷响应。当危机应对的每一环紧密咬合,整座城市便激活了一张隐形的安全网络,让善意与专业在分秒之间交汇成光。

三位热心市民用共享单车筑起临时“安全防线”的善举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北京海淀”官方平台第一时间发文表扬他们的做法,同时发起寻人行动并报道三位好心人的事迹,广大市民纷纷加入寻找“海淀好心人”的行列,相关报道在社交平台获得大量转发与点赞,温暖了整个城市。

“经多方寻找,我们终于找到了三位好心人,并为他们送上了鲜花和表扬信。”学院路街道工作人员说。表扬信中写道:“单车化身‘警示牌’,义举护航平安行。您的善行义举为海淀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做出了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位“海淀好心人”的事迹,不仅是对个人英勇无畏精神的展现,更是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协作力量的体现。他们的行为不仅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也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积善成德,一定能众志成城,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处处温暖!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8月 >  第三周榜单
[助人为乐]邢志胜、谭传意、张泽星:早高峰一路面突然塌陷 三人用共享单车组成安全警戒线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8-18

邢志胜、谭传意、张泽星

一.人物介绍

邢志胜,女,汉族,1969年1月出生,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校医;谭传意,男,汉族,1997年10月出生,北京稻香湖学校职工;张泽星,男,汉族,2000年11月出生,挪瓦咖啡店员工。2025年6月26日清晨6点多,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学清路静淑苑附近路面出现一处大坑,给早高峰出行造成极大危险。危急时刻,谭传意、邢志胜、张泽星三位“学院路平民英雄”挺身而出,用共享单车筑起“安全防线”。

二.事迹介绍

邢志胜,女,汉族,1969年1月出生,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校医;谭传意,男,汉族,1997年10月出生,北京稻香湖学校职工;张泽星,男,汉族,2000年11月出生,挪瓦咖啡店员工。


邢志胜(右)事发时推来共享单车提示后方车辆

2025年6月26日清晨6点多,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静淑苑公交站附近,一起路面塌陷事件突如其来。在这紧急时刻,三位“海淀好心人”——谭传意、张泽星和邢志胜,凭借他们的敏锐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成功避免了因路面塌陷可能引起的交通事故。

谭传意是北京稻香湖学校的一名职工,负责校园维护。当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前往学校。当他经过学清路时,一辆SUV快速驶过,轮胎碾过地面时发出的异响引起了他的注意。凭借在学校工作的经验,他对这类异常声音特别敏感。他立刻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发现车辆经过的路面出现了细微裂痕。几乎就在他反应过来的瞬间,紧随其后的面包车过去后地面突然下沉,原本的小坑瞬间变成直径两米的大坑。


谭传意在学校剧场检查设备

谭传意毫不犹豫地抓起路边的小蓝车,冲向塌陷处,穿过车流,用单车组成临时警示屏障,防止后方车辆避让不及。他的行为不仅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也为后续的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邢志胜是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的一名校医,也是土生土长的“海淀人”。56岁的她将急救中的“黄金四分钟”理念延伸到街头救援:“医生的天职不仅是救治,更要防患于未然。”那天早晨,她正走在上班路上,恰遇海淀区学清路刚刚发生了路面塌陷。她迅速和身边的热心人一起,搬起路边的共享单车,迎着车流摆成临时路障。设置好路障后,她留下来立刻拨打110报警,几分钟后两辆警车来到了现场,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邢志胜的行为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赞扬。她不仅是一名校医,更是学校的知心大姐,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遇到健康问题都会找她咨询。她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善良之心,保护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张泽星是咖啡店的一名员工,那天他正赶往单位上班。当他看到一位穿白衣服的先生站在马路边观察路面时,地面突然塌陷,出现一个大坑。当时车流密集,车速很快,情况十分危险。看到身着白衣的谭传意和“红衣阿姨”邢志胜正从路边搬来共享单车设置警示,他也立刻搬起身后的单车,一起挡住路口,防止后车坠入。在简单沟通并报警后,他因赶着上班便离开了现场。


张泽星收到学院路街道表扬信

张泽星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公司的关注和支持。公司给予他一万元的奖励,并破格转正,他深感荣幸与感激。公司不仅对他个人行为的肯定,更传递出对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

与此同时,海淀区城管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协调自来水管线、市属道路养护单位等紧急抢修。市交通委立即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抢险工作。经排查,是由于自来水管线阀门破裂,泥沙被带走后形成了此次塌陷。自来水公司组织工人施工,在26日下午1点多完成塌陷路面的回填。当日下午5点30分,学清路已恢复正常交通。

这场“市民警觉——部门联动——技术抢修”的高效闭环,既彰显了海淀市民的善意与担当,更验证了城市应急体系的敏捷响应。当危机应对的每一环紧密咬合,整座城市便激活了一张隐形的安全网络,让善意与专业在分秒之间交汇成光。

三位热心市民用共享单车筑起临时“安全防线”的善举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北京海淀”官方平台第一时间发文表扬他们的做法,同时发起寻人行动并报道三位好心人的事迹,广大市民纷纷加入寻找“海淀好心人”的行列,相关报道在社交平台获得大量转发与点赞,温暖了整个城市。

“经多方寻找,我们终于找到了三位好心人,并为他们送上了鲜花和表扬信。”学院路街道工作人员说。表扬信中写道:“单车化身‘警示牌’,义举护航平安行。您的善行义举为海淀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做出了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位“海淀好心人”的事迹,不仅是对个人英勇无畏精神的展现,更是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协作力量的体现。他们的行为不仅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也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积善成德,一定能众志成城,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处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