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8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殷丽莉:以金融思维搭建非遗“立交桥” 让千年技艺焕发当代生机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8-18

殷丽莉

一.人物介绍

殷丽莉,女,汉族,197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融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事迹:殷丽莉曾是参与多家上市公司投融资并购的“职业经理人”,2018年创立文化公司把刺绣、大漆、盘扣、草木染这些传统手工艺做成时尚单品,推广“非遗+”跨界融合路径,并把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她深入甘肃、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公益讲座和活动,助力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建设“天才妈妈”梦想工坊,推动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殷丽莉(左)启动“麟光全球非遗承新工程”

二.事迹介绍

2017年12月的一场中外文化交流,改写了殷丽莉的人生轨迹,当贵州、广西绣娘手中的苗绣在伦敦惊艳世界时,她也看到了传统手工艺背后需要更多人关注的问题,需要更多人承担的一份责任:无数技艺精湛的手艺人,缺乏设计力量和销售渠道,迫于生计放弃手艺,造成文化的断代和乡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剧。这位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曾参与多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投融资并购的金融精英,毅然撕掉“职业经理人”标签,于2018年创立融今文化和融懿国潮教育公司。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DNA,守护它需要‘造血’式振兴。”殷丽莉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创立“融懿”非遗文创品牌、“融懿学堂”非遗教育品牌和“融懿国风馆”美学空间品牌,当刺绣、大漆、扎染、蜡染、绒花、盘扣、花丝镶嵌这些传统手工艺成为时尚单品,她和团队用市场活力证明:传统技艺可以既叫好又叫座。

守正创新搭建非遗生态“立交桥”

面对非遗传承断层危机,殷丽莉搭建起多维赋能体系,推广“非遗+”跨界融合路径,把非遗与教育、非遗与文创、非遗与民宿酒店、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大力推广传播中国传统手工艺,推动非遗融入生活;在中国网新春主题活动及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会客厅》接受专访推荐通州非遗和文旅活动。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专访栏目分享《跟着24节气赏非遗,跟着非遗去旅行》;在大学、职业院校、中小学做了系列“培育工匠精神传承大美非遗”专题讲座,勉励大学生和青少年在学习中注入工匠精神,并鼓励他们加入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中,她更以“融懿国风馆”为阵地,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


殷丽莉(右)讲述新中式服装及非遗盘扣美学

公益燎原让文化火种“暖人心”

殷丽莉作为青年创业者,始终践行社会责任与非遗传承使命。创业初期即深入甘肃、湖南、天津、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公益讲座和活动,助力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建设“天才妈妈”梦想工坊,推动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委员、通州区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及多所高校导师和项目评审专家,殷丽莉将专业资源转化为社会服务动能,通过政协提案、学术指导、专家意见等多维度促进非遗保护和传承,持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带领团队逐步形成 “非遗+文创”、“非遗+教育”、“非遗+文旅”的主题板块及可持续发展模式,她先后获得“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文化新星”、“通州榜样”提名人、“优秀政协委员”等多项荣誉。她始终秉持“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共生”的理念,将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社会公益深度融合,在非遗活化、女性成长、青少年美育等领域持续贡献创新力量。


殷丽莉(右一)为游客做非遗技艺科普

未来图景做传统与未来的“摆渡人”

在通州副中心文化战线上,非遗推广人、文化从业者殷丽莉以二十余载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意义。作为非遗传承创新的践行者,她通过打造非遗工坊、开设非遗门店、建设研学基地、开发文创产品、开展数字赋能,让传统技艺突破时空局限,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面对行业挑战和自身局限,这位“文化DNA守护者”始终保持谦逊:“我们只是在时间长河里接力奔跑,手里这一棒未必有多么精彩,但一定有它的意义。”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8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殷丽莉:以金融思维搭建非遗“立交桥” 让千年技艺焕发当代生机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8-18

殷丽莉

一.人物介绍

殷丽莉,女,汉族,197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融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事迹:殷丽莉曾是参与多家上市公司投融资并购的“职业经理人”,2018年创立文化公司把刺绣、大漆、盘扣、草木染这些传统手工艺做成时尚单品,推广“非遗+”跨界融合路径,并把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她深入甘肃、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公益讲座和活动,助力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建设“天才妈妈”梦想工坊,推动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殷丽莉(左)启动“麟光全球非遗承新工程”

二.事迹介绍

2017年12月的一场中外文化交流,改写了殷丽莉的人生轨迹,当贵州、广西绣娘手中的苗绣在伦敦惊艳世界时,她也看到了传统手工艺背后需要更多人关注的问题,需要更多人承担的一份责任:无数技艺精湛的手艺人,缺乏设计力量和销售渠道,迫于生计放弃手艺,造成文化的断代和乡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剧。这位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曾参与多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投融资并购的金融精英,毅然撕掉“职业经理人”标签,于2018年创立融今文化和融懿国潮教育公司。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DNA,守护它需要‘造血’式振兴。”殷丽莉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创立“融懿”非遗文创品牌、“融懿学堂”非遗教育品牌和“融懿国风馆”美学空间品牌,当刺绣、大漆、扎染、蜡染、绒花、盘扣、花丝镶嵌这些传统手工艺成为时尚单品,她和团队用市场活力证明:传统技艺可以既叫好又叫座。

守正创新搭建非遗生态“立交桥”

面对非遗传承断层危机,殷丽莉搭建起多维赋能体系,推广“非遗+”跨界融合路径,把非遗与教育、非遗与文创、非遗与民宿酒店、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大力推广传播中国传统手工艺,推动非遗融入生活;在中国网新春主题活动及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会客厅》接受专访推荐通州非遗和文旅活动。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专访栏目分享《跟着24节气赏非遗,跟着非遗去旅行》;在大学、职业院校、中小学做了系列“培育工匠精神传承大美非遗”专题讲座,勉励大学生和青少年在学习中注入工匠精神,并鼓励他们加入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中,她更以“融懿国风馆”为阵地,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


殷丽莉(右)讲述新中式服装及非遗盘扣美学

公益燎原让文化火种“暖人心”

殷丽莉作为青年创业者,始终践行社会责任与非遗传承使命。创业初期即深入甘肃、湖南、天津、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公益讲座和活动,助力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建设“天才妈妈”梦想工坊,推动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委员、通州区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及多所高校导师和项目评审专家,殷丽莉将专业资源转化为社会服务动能,通过政协提案、学术指导、专家意见等多维度促进非遗保护和传承,持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带领团队逐步形成 “非遗+文创”、“非遗+教育”、“非遗+文旅”的主题板块及可持续发展模式,她先后获得“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文化新星”、“通州榜样”提名人、“优秀政协委员”等多项荣誉。她始终秉持“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共生”的理念,将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社会公益深度融合,在非遗活化、女性成长、青少年美育等领域持续贡献创新力量。


殷丽莉(右一)为游客做非遗技艺科普

未来图景做传统与未来的“摆渡人”

在通州副中心文化战线上,非遗推广人、文化从业者殷丽莉以二十余载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意义。作为非遗传承创新的践行者,她通过打造非遗工坊、开设非遗门店、建设研学基地、开发文创产品、开展数字赋能,让传统技艺突破时空局限,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面对行业挑战和自身局限,这位“文化DNA守护者”始终保持谦逊:“我们只是在时间长河里接力奔跑,手里这一棒未必有多么精彩,但一定有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