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峥,男,汉族,198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空中任务中队牵头负责人。2025年7月27日凌晨,密云区遭遇强降雨。张峥在接到救援指令后,第一时间赶往密云区受灾地区开展救援。期间参与救援飞行30余小时,安全转移受困群众149人,投送食品、药品、水、充电宝等救灾物资近20吨,其中90岁以上老人2人,85岁以上老人10余人,危重伤员20余人,最小的被救者仅1岁。
2025年8月5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办公楼内出现了这样的温馨一幕:10多名群众带着锦旗来到北京警航,他们之中年长的老人已年近80,最小的孩子仅1岁9个月,其中还有几位因为受伤而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是密云区大城子镇大梯子峪村的受灾村民代表,带着满满的感激之情专程从100公里外的家中驱车来到北京警航。当群众在会议室看到张峥后,都眼含泪水激动地说:“张警官,就是你救了我们全村,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张峥看到大家后,也激动地说:“阿姨,我记得您,大家都还好吧?这么大老远地还特意赶来,也谢谢您还记得我们。”阿姨说:“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锦旗上“神兵自天降 救人于水火”沉甸甸的几个字,表达出受困群众对党和政府不畏艰险救群众于危难的认可与感激。
2025年7月27日凌晨,张峥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准备好救援装备,跟随第一架救援机组于7时12分冒雨起飞,赶往密云区不老屯镇查看受灾情况。机组在云底高不足200米,且伴有间歇性降雨的条件下,顺着山谷慢慢往受灾地区飞行。山谷里的河道水流湍急,连接村庄的道路多处被泥石流冲断,地面的消防车也被困住无法前行了。张峥和机组人员一同,时刻观察着周围的危险因素,并注意观察地面有没有人员呼救求助。当看到一个村民,手举衣服向直升机挥舞的时候,张峥立刻向机长报告情况,请求以绞车吊运的方式将自己放到地面去查看情况。由于地形复杂,直升机只能够采取高高度悬停的方式放人。张峥从20余米高的机舱内,通过绞车钢索下降到地面,距离水流湍急的河道以及错综复杂的电线仅不到2米。到达地面后,张峥在与地面求救人员沟通情况后,了解到该村叫阳坡地村,当时断路断水断电断网,村里有几名危重病人,有第二天要做血液透析的,还有严重的心脏病患者,短时间如果无法医院就医就会面临生命危险。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峥知道留给机组的时间不多了,时间越长,机组面临的风险越大,他迅速组织村民将危重病人送到了相对安全的吊运点,指引飞机进入,通过绞车吊运方式将几名危重病人吊运上了飞机。返场降落后,透析病人的年迈老母亲哭着对张峥说:“太谢谢你们了,我女儿如果2天之内做不上透析,命就没了。”这更加让张峥意识到,生命是无法用什么东西衡量的,机组冒着危险去救助群众的生命是值得的。
暴雨又持续下了一宿,7月28日上午,张峥在接到救援命令后,第一时间随着救援机组赶往密云受灾地区。当时的云很低,能见度很差,机组从高压线与云底之间的夹缝中飞过。在太师屯镇救助了几名房顶被困群众后,张峥机组到大城子镇执行转运受困群众、投送物资任务。13时许,张峥在飞行巡查至下栅子村时,看到有腿部受伤的群众向直升机挥手求助,由于地形非常复杂,路上布满了积水和电线。在居民房屋上悬停,强大的下洗气流会破坏房屋,更会给居民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张峥选择了一处影响相对较小的废墟,通过绞车下降至地面。在与连夜翻山越岭赶来的消防救援人员沟通后,由消防员将受伤群众转移至吊运点,后由张峥将伤员吊运至机舱内。
大城子镇受灾严重的几个村庄,张峥都第一时间从空中下到地面,详细了解受灾情况及需求,及时表达了市、区两级政府对受困群众的关切,安抚情绪,并组织地面年轻群众尽快梳理村内危重病人、重伤急需救治人员以及老幼病残孕等情况,按照轻重缓急排列后,将急需转移的被困人员护送到吊运地点等待,待直升机再次返回时,由机组快速集中转移,大幅提升救援效率。在通过绞车吊运方式转移了几名老人和危重伤员后,在大梯子峪村发现有一名1岁9个月的孩子被困,断水断食,孩子父母也不在身边,情况危急,而张峥当时并没有针对低龄婴幼儿的专用救援装备。孩子姥姥考虑到直升机是唯一的希望了,因此希望张峥把孩子抱上飞机。张峥能理解孩子家长急切的心情,但直升机悬停在20多米的空中,如果没有专用装备单纯靠手抱的方式把孩子送上飞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张峥对孩子姥姥说:“阿姨,这个风险太大了,就算您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我也接受不了孩子在我手上出危险,您放心,我一定抓紧想办法,等我!”
在小梯子峪村上空巡查时,发现一个小山坡顶的水泥路上有人求救,张峥第一时间指挥飞机到达上空,带着救援装备下到地面了解情况。经了解,这是一名临产孕妇,预产期就在这两天,进出村的道路全被冲毁了,孕妇和她母亲急得不知所措。当时村内并不具备着陆条件,而且救援装备也并不适用于临产孕妇,稍有压迫就会伤到胎儿,但家属急切,表示不管什么风险都愿意承担,希望赶紧转运出去,否则大人孩子都有生命危险。张峥知道在那种情境下,家属已经不能做出理智决定了,但自己绝不能无视一条鲜活的小生命从自己手中流逝,张峥对孕妇和家属说:“别急,等我,我回去想办法,我还会回来的。”张峥知道,她们已经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到救援直升机上了,因此一定要想办法把她们安全转移。
在返回密云机场落地加油后,张峥及时将情况上报给了地面指挥长,经过领导协调,张峥机组带峥两名医护人员再次返回梯子峪村时,看到孕妇和家属还停留在原地等我们。在盘旋几圈观察地形后,发现湍急的河流已明显趋缓,水位下降了一些,露出了泥石混合的河滩,由于河滩碎石杂乱并且淤泥松软,直升机无法着陆,因此机组决定采取悬停上下人的方式转运孕妇。张峥带着2名医护人员从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穿过碎石堆和散落的电线,到村子里将孕妇和她的母亲搀扶到直升机旁,合力将孕妇小心地抬上近1.5米高悬停的直升机舱内,看到孕妇安稳地系好安全带,张峥才松下一口气。安置好孕妇后,张峥又指挥飞机到大梯子峪村,选取了村边水位下降漏出的河滩低高度悬停,跳下飞机跑到1岁孩子家中,将宝宝和姥姥接了出来,安全地托上了飞机。在关好舱门起飞后,1岁宝宝的姥姥以及临产孕妇的母亲都忍不住哭了,她们表示都已经绝望的时候,救援直升机的出现带给了她们希望,救了她们孩子的命。
7月27日至7月31日,张峥共计参与救援飞行30余小时,多次往返大城子镇、不老屯镇、太师屯镇、冯家峪镇等受灾严重地区开展救援作业,安全转移受困群众149人,投送食品、药品、水、充电宝等救灾物资近20吨,其中90岁以上老人2人,85岁以上老人10余人,危重伤员20余人,最小的被救者仅1岁。
参加首都警航工作以来,张峥始终扎根首都警航空中任务中队一线,恪尽职守,开拓进取,以强烈的责任心,先后多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出作用,参与完成了2018年房山十渡被困驴友救援、237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救援及森林灭火等重要飞行任务,累计安全飞行1900余小时,在平凡岗位上忠诚履行着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的救援事迹也多次被各大媒体积极报道。
张峥自牵头负责首都警航空中任务中队工作以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面对人员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短板,科学制定训练计划,集中开展专项训练,加快新人培养进度,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将中队2名新任务员培养成为能够独立遂行复杂场景救援飞行任务的救生员。张峥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北京警航与北京绿舟救援促进中心的深度合作,从中择优选拔培养直升机救生员,作为首都警航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效补充,通过合成训练、联合演练、实战磨合,显著提升双方在绞车救援、索降、物资投送等关键科目上的协同作战能力,切实增强首都全域覆盖、高效响应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作为一名空中任务员,在悬崖峭壁救助受伤驴友、在峡谷急流转运被困群众、在森林火场洒水灭火都是张峥工作的常态。在绝望中点亮希望,在空中架起生命桥梁,张峥用一次又一次救民于水火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张峥,男,汉族,198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空中任务中队牵头负责人。2025年7月27日凌晨,密云区遭遇强降雨。张峥在接到救援指令后,第一时间赶往密云区受灾地区开展救援。期间参与救援飞行30余小时,安全转移受困群众149人,投送食品、药品、水、充电宝等救灾物资近20吨,其中90岁以上老人2人,85岁以上老人10余人,危重伤员20余人,最小的被救者仅1岁。
2025年8月5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办公楼内出现了这样的温馨一幕:10多名群众带着锦旗来到北京警航,他们之中年长的老人已年近80,最小的孩子仅1岁9个月,其中还有几位因为受伤而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是密云区大城子镇大梯子峪村的受灾村民代表,带着满满的感激之情专程从100公里外的家中驱车来到北京警航。当群众在会议室看到张峥后,都眼含泪水激动地说:“张警官,就是你救了我们全村,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张峥看到大家后,也激动地说:“阿姨,我记得您,大家都还好吧?这么大老远地还特意赶来,也谢谢您还记得我们。”阿姨说:“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锦旗上“神兵自天降 救人于水火”沉甸甸的几个字,表达出受困群众对党和政府不畏艰险救群众于危难的认可与感激。
2025年7月27日凌晨,张峥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准备好救援装备,跟随第一架救援机组于7时12分冒雨起飞,赶往密云区不老屯镇查看受灾情况。机组在云底高不足200米,且伴有间歇性降雨的条件下,顺着山谷慢慢往受灾地区飞行。山谷里的河道水流湍急,连接村庄的道路多处被泥石流冲断,地面的消防车也被困住无法前行了。张峥和机组人员一同,时刻观察着周围的危险因素,并注意观察地面有没有人员呼救求助。当看到一个村民,手举衣服向直升机挥舞的时候,张峥立刻向机长报告情况,请求以绞车吊运的方式将自己放到地面去查看情况。由于地形复杂,直升机只能够采取高高度悬停的方式放人。张峥从20余米高的机舱内,通过绞车钢索下降到地面,距离水流湍急的河道以及错综复杂的电线仅不到2米。到达地面后,张峥在与地面求救人员沟通情况后,了解到该村叫阳坡地村,当时断路断水断电断网,村里有几名危重病人,有第二天要做血液透析的,还有严重的心脏病患者,短时间如果无法医院就医就会面临生命危险。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峥知道留给机组的时间不多了,时间越长,机组面临的风险越大,他迅速组织村民将危重病人送到了相对安全的吊运点,指引飞机进入,通过绞车吊运方式将几名危重病人吊运上了飞机。返场降落后,透析病人的年迈老母亲哭着对张峥说:“太谢谢你们了,我女儿如果2天之内做不上透析,命就没了。”这更加让张峥意识到,生命是无法用什么东西衡量的,机组冒着危险去救助群众的生命是值得的。
暴雨又持续下了一宿,7月28日上午,张峥在接到救援命令后,第一时间随着救援机组赶往密云受灾地区。当时的云很低,能见度很差,机组从高压线与云底之间的夹缝中飞过。在太师屯镇救助了几名房顶被困群众后,张峥机组到大城子镇执行转运受困群众、投送物资任务。13时许,张峥在飞行巡查至下栅子村时,看到有腿部受伤的群众向直升机挥手求助,由于地形非常复杂,路上布满了积水和电线。在居民房屋上悬停,强大的下洗气流会破坏房屋,更会给居民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张峥选择了一处影响相对较小的废墟,通过绞车下降至地面。在与连夜翻山越岭赶来的消防救援人员沟通后,由消防员将受伤群众转移至吊运点,后由张峥将伤员吊运至机舱内。
大城子镇受灾严重的几个村庄,张峥都第一时间从空中下到地面,详细了解受灾情况及需求,及时表达了市、区两级政府对受困群众的关切,安抚情绪,并组织地面年轻群众尽快梳理村内危重病人、重伤急需救治人员以及老幼病残孕等情况,按照轻重缓急排列后,将急需转移的被困人员护送到吊运地点等待,待直升机再次返回时,由机组快速集中转移,大幅提升救援效率。在通过绞车吊运方式转移了几名老人和危重伤员后,在大梯子峪村发现有一名1岁9个月的孩子被困,断水断食,孩子父母也不在身边,情况危急,而张峥当时并没有针对低龄婴幼儿的专用救援装备。孩子姥姥考虑到直升机是唯一的希望了,因此希望张峥把孩子抱上飞机。张峥能理解孩子家长急切的心情,但直升机悬停在20多米的空中,如果没有专用装备单纯靠手抱的方式把孩子送上飞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张峥对孩子姥姥说:“阿姨,这个风险太大了,就算您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我也接受不了孩子在我手上出危险,您放心,我一定抓紧想办法,等我!”
在小梯子峪村上空巡查时,发现一个小山坡顶的水泥路上有人求救,张峥第一时间指挥飞机到达上空,带着救援装备下到地面了解情况。经了解,这是一名临产孕妇,预产期就在这两天,进出村的道路全被冲毁了,孕妇和她母亲急得不知所措。当时村内并不具备着陆条件,而且救援装备也并不适用于临产孕妇,稍有压迫就会伤到胎儿,但家属急切,表示不管什么风险都愿意承担,希望赶紧转运出去,否则大人孩子都有生命危险。张峥知道在那种情境下,家属已经不能做出理智决定了,但自己绝不能无视一条鲜活的小生命从自己手中流逝,张峥对孕妇和家属说:“别急,等我,我回去想办法,我还会回来的。”张峥知道,她们已经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到救援直升机上了,因此一定要想办法把她们安全转移。
在返回密云机场落地加油后,张峥及时将情况上报给了地面指挥长,经过领导协调,张峥机组带峥两名医护人员再次返回梯子峪村时,看到孕妇和家属还停留在原地等我们。在盘旋几圈观察地形后,发现湍急的河流已明显趋缓,水位下降了一些,露出了泥石混合的河滩,由于河滩碎石杂乱并且淤泥松软,直升机无法着陆,因此机组决定采取悬停上下人的方式转运孕妇。张峥带着2名医护人员从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穿过碎石堆和散落的电线,到村子里将孕妇和她的母亲搀扶到直升机旁,合力将孕妇小心地抬上近1.5米高悬停的直升机舱内,看到孕妇安稳地系好安全带,张峥才松下一口气。安置好孕妇后,张峥又指挥飞机到大梯子峪村,选取了村边水位下降漏出的河滩低高度悬停,跳下飞机跑到1岁孩子家中,将宝宝和姥姥接了出来,安全地托上了飞机。在关好舱门起飞后,1岁宝宝的姥姥以及临产孕妇的母亲都忍不住哭了,她们表示都已经绝望的时候,救援直升机的出现带给了她们希望,救了她们孩子的命。
7月27日至7月31日,张峥共计参与救援飞行30余小时,多次往返大城子镇、不老屯镇、太师屯镇、冯家峪镇等受灾严重地区开展救援作业,安全转移受困群众149人,投送食品、药品、水、充电宝等救灾物资近20吨,其中90岁以上老人2人,85岁以上老人10余人,危重伤员20余人,最小的被救者仅1岁。
参加首都警航工作以来,张峥始终扎根首都警航空中任务中队一线,恪尽职守,开拓进取,以强烈的责任心,先后多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出作用,参与完成了2018年房山十渡被困驴友救援、237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救援及森林灭火等重要飞行任务,累计安全飞行1900余小时,在平凡岗位上忠诚履行着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的救援事迹也多次被各大媒体积极报道。
张峥自牵头负责首都警航空中任务中队工作以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面对人员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短板,科学制定训练计划,集中开展专项训练,加快新人培养进度,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将中队2名新任务员培养成为能够独立遂行复杂场景救援飞行任务的救生员。张峥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北京警航与北京绿舟救援促进中心的深度合作,从中择优选拔培养直升机救生员,作为首都警航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效补充,通过合成训练、联合演练、实战磨合,显著提升双方在绞车救援、索降、物资投送等关键科目上的协同作战能力,切实增强首都全域覆盖、高效响应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作为一名空中任务员,在悬崖峭壁救助受伤驴友、在峡谷急流转运被困群众、在森林火场洒水灭火都是张峥工作的常态。在绝望中点亮希望,在空中架起生命桥梁,张峥用一次又一次救民于水火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