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二周榜单
[敬业奉献]方华灿:银发映初心 育人志不渝 老教授倾尽丹心育桃李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9-08

方华灿

一.人物介绍

方华灿,男,汉族,193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从教70余年育人不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他不仅是我国石油矿场机械专业的奠基人,也是海洋石油装备学科的开拓者。退休29年,仍坚守教育事业,心系海洋石油,培养新型人才,坚持为师生讲授海洋石油领域科技前沿专题。他笔耕不辍,出版多部专著,以科研成果助力国家能源自立自强;心系青年成长,出版思想教育专著,参加师生活动,分享读书、修身、实践、成才经验,激励青年学子奋进前行。2025年,他捐款21万元设立奖学金,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的儿子为人民”的信仰,展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教育家的崇高风范。


方华灿(右)为学校捐赠奖学金

二.事迹介绍

方华灿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历任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教师,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曾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余项,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6年退休。

1949年9月14日,方华灿在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天津市党组织尚未公开,他的入党宣誓仪式是秘密进行的。从地下室宣誓的那一刻起,他便开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一生。这种信念,在退休后的日子里,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作为我国石油矿场机械专业的奠基人和海洋石油装备学科的开拓者,退休至今的29年里,方华灿从未离开过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也始终心系海洋石油,为祖国建成一流海洋石油行业培养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时至今日,95岁的他,还经常给师生作报告、参加学生活动、与大学生谈心、分享科研领域的前沿进展,耄耋壮志,一如他专注一生的科研领域,如海潮汪洋,澎湃不息。每次讲座,方华灿都要准备近半年时间,通过“查、选、学、问、编、写、背、演”8个步骤,精心设计、制作PPT课件,讲座内容多为新兴前沿课题。他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讲座、报告、文章中,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给师生讲“两个结合”;结合最近的科研进展,给师生讲“新质生产力”;在致新生的信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分享奋斗的价值;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后,他撰写《我所感受的教育家精神》……方华灿说,“这么大岁数还能给这么多学生讲课,是我最大的幸福。”

退休后的方华灿多次接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作为教育系统入选的10位老党员之一,他的《入党志愿书》还曾在北京展览馆展出。方华灿的入党初心故事被江苏广电总台报道,在客户端发布的视频先导片,全网播放突破1900万。


方华灿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望见了北斗星,知道了方向……共产党好比那火红的太阳,有了他自由的花儿开放,有了他革命的歌儿高声唱……”这首如今已无法查询到完整歌词的歌曲,被青年时期的方华灿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以至于在95岁高龄时,仍能完整地将歌曲唱出。《望见了北斗星》深深触动了18岁的方华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找到了自己决心一生追随的信仰——中国共产党。

1996年,方华灿退休后,由石油大学及学校机械工程系返聘为教学专家组的组长。他通过听课,反馈教学意见,给年轻教师做示范,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17年的时间里,他听课300多次,帮助了近300名新教师成长。期间,他还编写出版了《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帮助青年教师讲好课。学院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师,他就勇担重任,主讲这门课,并让新教师随堂听课学习;《机械可靠性工程》这样的课程,也是由他以老带新反复打磨示范授课。学院选定《机械原理》课试点“双语教学”,他就给青年教师示范,并于2005年亲自编写出版《Mechanism Design》英文教科书供教学使用,该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这种教学模式,被邀请至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分享推广,工作成果获得了1999年第二届石油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书育人,与新一届石油学子沟通也填满了方华灿大部分退休时光。退休之后,方华灿数十年如一日地早晚奔波于朝阳与昌平之间,虽说辛苦,但他常说,“回到了当年教书育人的岁月”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方华灿退休后,笔耕不辍,以升华科研成果写出理论专著为晚年志向,以期通过理论思考和此前的科研经验,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为“端牢能源饭碗”继续作贡献,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强国伟业。

方华灿将自己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省、部一、二等奖部分项目成果作为题材,陆续出版了《冰区海洋石油钢结构工程力学》(1996年)、《模糊概率断裂力学》(1999年)、《冰区海上结构物的可靠性分析》(2000年)、《油气长输管线的安全可靠性分析》(2002年)四部专著,共约200万字,其中两部曾获省、部级二等奖。在80岁时,他写出了海洋石油行业急需的《海洋石油工程》(2010年)专著,该书上、下两册134万字,获石油石化行业优秀图书一等奖,已由荷兰ELSEVIER多媒体公司组织译成英文,由英国牛津的海湾出版社出版,畅销全球。在2018年近九十岁时,他从自己在国内外发表的250余篇科技论文中挑选出近100篇有代表性、开拓性、前沿性,经过时间检验的论文,集结成《方华灿文集——海洋石油装备进展》出版,全书125万字。他自强不息的事迹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激励了教育战线的师生。

在学校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校庆时,连续三个十年直至93岁,方华灿三次向中国石油大学机械学院领导“请缨”,为学院编写出版了三部回顾学院历史的《辉煌五十年》《辉煌六十年》《辉煌七十年》,通过回顾历史,来总结成就、赓续传统、发扬精神,以此凝聚学院师生力量、砥砺报国志向。


方华灿以“中国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的光辉六十年”为题作专场学术报告

方华灿退休后,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成才。2009年,他出版了近20万字的书籍《寄语大学生》,为青年学生分享读书、修身、实践、成才的经验。他开设了《海洋石油装备新进展》讲座,每年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师生开讲,每次讲座,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制作PPT课件,且讲座内容多为新兴前沿课题,始终不忘终身学习之志。93岁时,为本科生讲授“海洋油气能源转型中的新能源”等新能源课题,给学生“充电”。他还给新来的青年教师开讲“献身石油教育的老知识分子”等讲座,启迪青年教师高质量成长。在新生开学、五四青年节、学校校庆等节点,他或者给新生手写书信、谆谆教诲;或者参加大学生的活动和节目,分享人生、言传身教,感染和激励了一届届学子奋进前行。他说,“我现在还在发着光,虽然已是风前残烛了,但是蜡烛不熄,奉献不止。”

“勇挑重担,讲求质量;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正直正派,严肃严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方华灿总结出的我国第一个石油机械系的优良传统。参加工作以来,走过了七十多年风风雨雨的道路,石油工业的大熔炉锻炼过他,人民教师的崇高职业锤炼过他,高等学府的环境熏陶过他,无论在做人、做事方面,还是在成长、成才方面,方华灿是这么走过来的,并从中获益良多。因此,他也始终以这样的精神勉励一代代的石油学子。2025年,方华灿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基金会捐款21万元,设立方华灿奖学金,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深厚情感,现了他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青年学子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人民的儿子为人民”是方华灿始终坚守的信仰。他说,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教育家精神,是一直鼓舞他不断前行的推动力。他始终认为,人民教师就是要扎实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工作,一辈子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二周榜单
[敬业奉献]方华灿:银发映初心 育人志不渝 老教授倾尽丹心育桃李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9-08

方华灿

一.人物介绍

方华灿,男,汉族,193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从教70余年育人不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他不仅是我国石油矿场机械专业的奠基人,也是海洋石油装备学科的开拓者。退休29年,仍坚守教育事业,心系海洋石油,培养新型人才,坚持为师生讲授海洋石油领域科技前沿专题。他笔耕不辍,出版多部专著,以科研成果助力国家能源自立自强;心系青年成长,出版思想教育专著,参加师生活动,分享读书、修身、实践、成才经验,激励青年学子奋进前行。2025年,他捐款21万元设立奖学金,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的儿子为人民”的信仰,展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教育家的崇高风范。


方华灿(右)为学校捐赠奖学金

二.事迹介绍

方华灿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历任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教师,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曾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余项,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6年退休。

1949年9月14日,方华灿在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天津市党组织尚未公开,他的入党宣誓仪式是秘密进行的。从地下室宣誓的那一刻起,他便开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一生。这种信念,在退休后的日子里,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作为我国石油矿场机械专业的奠基人和海洋石油装备学科的开拓者,退休至今的29年里,方华灿从未离开过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也始终心系海洋石油,为祖国建成一流海洋石油行业培养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时至今日,95岁的他,还经常给师生作报告、参加学生活动、与大学生谈心、分享科研领域的前沿进展,耄耋壮志,一如他专注一生的科研领域,如海潮汪洋,澎湃不息。每次讲座,方华灿都要准备近半年时间,通过“查、选、学、问、编、写、背、演”8个步骤,精心设计、制作PPT课件,讲座内容多为新兴前沿课题。他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讲座、报告、文章中,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给师生讲“两个结合”;结合最近的科研进展,给师生讲“新质生产力”;在致新生的信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分享奋斗的价值;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后,他撰写《我所感受的教育家精神》……方华灿说,“这么大岁数还能给这么多学生讲课,是我最大的幸福。”

退休后的方华灿多次接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作为教育系统入选的10位老党员之一,他的《入党志愿书》还曾在北京展览馆展出。方华灿的入党初心故事被江苏广电总台报道,在客户端发布的视频先导片,全网播放突破1900万。


方华灿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望见了北斗星,知道了方向……共产党好比那火红的太阳,有了他自由的花儿开放,有了他革命的歌儿高声唱……”这首如今已无法查询到完整歌词的歌曲,被青年时期的方华灿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以至于在95岁高龄时,仍能完整地将歌曲唱出。《望见了北斗星》深深触动了18岁的方华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找到了自己决心一生追随的信仰——中国共产党。

1996年,方华灿退休后,由石油大学及学校机械工程系返聘为教学专家组的组长。他通过听课,反馈教学意见,给年轻教师做示范,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17年的时间里,他听课300多次,帮助了近300名新教师成长。期间,他还编写出版了《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帮助青年教师讲好课。学院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师,他就勇担重任,主讲这门课,并让新教师随堂听课学习;《机械可靠性工程》这样的课程,也是由他以老带新反复打磨示范授课。学院选定《机械原理》课试点“双语教学”,他就给青年教师示范,并于2005年亲自编写出版《Mechanism Design》英文教科书供教学使用,该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这种教学模式,被邀请至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分享推广,工作成果获得了1999年第二届石油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书育人,与新一届石油学子沟通也填满了方华灿大部分退休时光。退休之后,方华灿数十年如一日地早晚奔波于朝阳与昌平之间,虽说辛苦,但他常说,“回到了当年教书育人的岁月”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方华灿退休后,笔耕不辍,以升华科研成果写出理论专著为晚年志向,以期通过理论思考和此前的科研经验,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为“端牢能源饭碗”继续作贡献,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强国伟业。

方华灿将自己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省、部一、二等奖部分项目成果作为题材,陆续出版了《冰区海洋石油钢结构工程力学》(1996年)、《模糊概率断裂力学》(1999年)、《冰区海上结构物的可靠性分析》(2000年)、《油气长输管线的安全可靠性分析》(2002年)四部专著,共约200万字,其中两部曾获省、部级二等奖。在80岁时,他写出了海洋石油行业急需的《海洋石油工程》(2010年)专著,该书上、下两册134万字,获石油石化行业优秀图书一等奖,已由荷兰ELSEVIER多媒体公司组织译成英文,由英国牛津的海湾出版社出版,畅销全球。在2018年近九十岁时,他从自己在国内外发表的250余篇科技论文中挑选出近100篇有代表性、开拓性、前沿性,经过时间检验的论文,集结成《方华灿文集——海洋石油装备进展》出版,全书125万字。他自强不息的事迹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激励了教育战线的师生。

在学校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校庆时,连续三个十年直至93岁,方华灿三次向中国石油大学机械学院领导“请缨”,为学院编写出版了三部回顾学院历史的《辉煌五十年》《辉煌六十年》《辉煌七十年》,通过回顾历史,来总结成就、赓续传统、发扬精神,以此凝聚学院师生力量、砥砺报国志向。


方华灿以“中国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的光辉六十年”为题作专场学术报告

方华灿退休后,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成才。2009年,他出版了近20万字的书籍《寄语大学生》,为青年学生分享读书、修身、实践、成才的经验。他开设了《海洋石油装备新进展》讲座,每年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师生开讲,每次讲座,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制作PPT课件,且讲座内容多为新兴前沿课题,始终不忘终身学习之志。93岁时,为本科生讲授“海洋油气能源转型中的新能源”等新能源课题,给学生“充电”。他还给新来的青年教师开讲“献身石油教育的老知识分子”等讲座,启迪青年教师高质量成长。在新生开学、五四青年节、学校校庆等节点,他或者给新生手写书信、谆谆教诲;或者参加大学生的活动和节目,分享人生、言传身教,感染和激励了一届届学子奋进前行。他说,“我现在还在发着光,虽然已是风前残烛了,但是蜡烛不熄,奉献不止。”

“勇挑重担,讲求质量;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正直正派,严肃严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方华灿总结出的我国第一个石油机械系的优良传统。参加工作以来,走过了七十多年风风雨雨的道路,石油工业的大熔炉锻炼过他,人民教师的崇高职业锤炼过他,高等学府的环境熏陶过他,无论在做人、做事方面,还是在成长、成才方面,方华灿是这么走过来的,并从中获益良多。因此,他也始终以这样的精神勉励一代代的石油学子。2025年,方华灿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基金会捐款21万元,设立方华灿奖学金,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深厚情感,现了他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青年学子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人民的儿子为人民”是方华灿始终坚守的信仰。他说,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教育家精神,是一直鼓舞他不断前行的推动力。他始终认为,人民教师就是要扎实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工作,一辈子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