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刘帅:“检察蓝”护公益,践初心暖民心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9-15

刘帅

一、人物介绍

刘帅,男,汉族,199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自2015年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开始,他解难题、答新题,寻找公益保护的更优路径。十年坚守,50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15个全国全市首例案件,10余项创新制度机制,30余个基层治理难题化解,印证着“检察”成为百姓眼里那抹“很管用”的安心色。

刘帅(左一)与在校师生科学放生救助的野生动物

二、事迹介绍

“检察院何必自找麻烦?”十年前公益诉讼刚起步,很多人觉得这是“自找麻烦”。“法律监督不是选择题!”刘帅内心十分坚定。

有些案件确实是百姓眼里没人管的麻烦事。在办理全市首例反家暴案中,刘帅带领团队翻阅了近三年卷宗,调取了上百人就诊记录,走访10个镇30余个村居,推动激活“强制报告”和“告诫书送达”制度,以后医生发现受伤妇女是家暴受害者,必须报警,警察训诫加害人后必须通知所在村居,监督其不再实施家庭暴力,合力筑牢反家暴防线。

而有些麻烦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在办理全市首例耕地占用税案中,刘帅发现该收多少、怎么收,法律都没有详细规定。“国家的钱一分不能少,咱得一点点抠。”他组织召开10余次部门协调会、5 专家论证会,撰写了12万字调研笔记,最终成功追缴税款200 余万元,填补了全市耕地占用税征收空白,保护了国有财产安全。

刘帅(右)和部门干警查看饮用水井情况

最“麻烦”的是那些权责交叉的事。很多公益受损的案件,多家单位存在监督管理职责。为了打破这种“九龙治水”难题,刘帅琢磨出“集中宣告送达检察建议”,把各单位负责人同时邀请到宣告场所,讲明各自职责分工,督促限期履职。这一工作模式效果显著,推动“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专项行动”8起案件的解决,也发挥出检察建议的督促纠正功能。

这十年,从公益诉讼试点初期的摸索,到推动区委出台意见支持开展公益诉讼,到搭建全市首个区委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公益保护格局,帅用一个个“首例”案件“首个”机制,让公益诉讼从“自找麻烦”变成了守护公益的“分内事”。

刘帅(右)前往餐饮经营单位查看燃气安全情况

点滴小事里有百姓心声,柴米油盐间有万家忧乐。10年间,刘帅不断到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声音,千方百计帮助解决诉求。

“刘检察官,俺们村不敢开窗户啊!”一位大爷拉着他诉苦时,正是七月天。刘帅和团队立即赴现场调查,近20年未经处理的生活、建筑垃圾堵塞河道,黑水横流,蚊蝇嗡嗡。刘帅主动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开展座谈,合力解决困扰当地百姓的难题。检察建议发出一个月后,相关单位出动17辆作业车,共清理土方549车,清理垃圾285车,严格按照时间任务要求完成20355吨垃圾分类清运工作,长期被垃圾覆盖的河床重新显现。该案获评“北京市法治政府十大典型案例”。

刘帅最近出门又新添了一个习惯:随身装着一卷尺,进个洗手间总要去量量人家无障碍厕位尺寸,看轮椅能否顺利通行;步行走盲道;停车场无障碍车位。有人嘀咕:“花钱弄这些,谁用啊?”“好日子不是少数人的,是所有人的。”他和同事排查完全区包括盲道、无障碍停车位、公厕等设施,特殊人群可以有勇气、大胆、安全走出家门。

刘帅的守护,不止于河道行洪和特殊人群安全。他还制发14份检察建议督促餐饮、保健品全行业整顿,推动医疗废物“小进大箱”转运处置。他把群众之事当做“头等大事”,让“检察”成为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的温暖底色。

刘帅(中)就食品安全问题前往现场调查

科技赋能检察办案是趋势,刘帅带着团队先行先试、智用模型、高效办案。

在办理一起非法采矿案件时,嫌疑人监守自盗,借着“生态修复”的名义擅自盗采叶腊石。由于违法行为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手段隐蔽,刘帅借助天遥感技术辅助办案,打破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快速、精准掌握盗采现场的历史变化。“卫星能看透地表,就像给做了CT。”天遥感技术帮助解决调查取证难题,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该案获评最高检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

峪燕歌戏是门头沟区的特有剧种,已入选第一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仅有的3名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部分剧目唱词失传,影像资料不足,档案不完善,保护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刘帅带领团队走进深山走访传承人、实地查看传承场所,询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推动建立数字化非遗档案,探索“非遗+”模式,把戏班子请到景区、学校、社区演出。长城脚下再现燕歌悠扬。该案成为全市首例督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

十年过去,刘帅的脸被晒得黝黑,可眼里的光没变。从没人懂的“公益诉讼”到百姓嘴里的“检察官”,他在踏实履职中写下生动的答卷——所谓“检察”,不过是把心放在群众那儿,把脚踩在土地上,十年如一日,守着那片绿,着那些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刘帅:“检察蓝”护公益,践初心暖民心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9-15

刘帅

一、人物介绍

刘帅,男,汉族,199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自2015年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开始,他解难题、答新题,寻找公益保护的更优路径。十年坚守,50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15个全国全市首例案件,10余项创新制度机制,30余个基层治理难题化解,印证着“检察”成为百姓眼里那抹“很管用”的安心色。

刘帅(左一)与在校师生科学放生救助的野生动物

二、事迹介绍

“检察院何必自找麻烦?”十年前公益诉讼刚起步,很多人觉得这是“自找麻烦”。“法律监督不是选择题!”刘帅内心十分坚定。

有些案件确实是百姓眼里没人管的麻烦事。在办理全市首例反家暴案中,刘帅带领团队翻阅了近三年卷宗,调取了上百人就诊记录,走访10个镇30余个村居,推动激活“强制报告”和“告诫书送达”制度,以后医生发现受伤妇女是家暴受害者,必须报警,警察训诫加害人后必须通知所在村居,监督其不再实施家庭暴力,合力筑牢反家暴防线。

而有些麻烦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在办理全市首例耕地占用税案中,刘帅发现该收多少、怎么收,法律都没有详细规定。“国家的钱一分不能少,咱得一点点抠。”他组织召开10余次部门协调会、5 专家论证会,撰写了12万字调研笔记,最终成功追缴税款200 余万元,填补了全市耕地占用税征收空白,保护了国有财产安全。

刘帅(右)和部门干警查看饮用水井情况

最“麻烦”的是那些权责交叉的事。很多公益受损的案件,多家单位存在监督管理职责。为了打破这种“九龙治水”难题,刘帅琢磨出“集中宣告送达检察建议”,把各单位负责人同时邀请到宣告场所,讲明各自职责分工,督促限期履职。这一工作模式效果显著,推动“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专项行动”8起案件的解决,也发挥出检察建议的督促纠正功能。

这十年,从公益诉讼试点初期的摸索,到推动区委出台意见支持开展公益诉讼,到搭建全市首个区委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公益保护格局,帅用一个个“首例”案件“首个”机制,让公益诉讼从“自找麻烦”变成了守护公益的“分内事”。

刘帅(右)前往餐饮经营单位查看燃气安全情况

点滴小事里有百姓心声,柴米油盐间有万家忧乐。10年间,刘帅不断到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声音,千方百计帮助解决诉求。

“刘检察官,俺们村不敢开窗户啊!”一位大爷拉着他诉苦时,正是七月天。刘帅和团队立即赴现场调查,近20年未经处理的生活、建筑垃圾堵塞河道,黑水横流,蚊蝇嗡嗡。刘帅主动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开展座谈,合力解决困扰当地百姓的难题。检察建议发出一个月后,相关单位出动17辆作业车,共清理土方549车,清理垃圾285车,严格按照时间任务要求完成20355吨垃圾分类清运工作,长期被垃圾覆盖的河床重新显现。该案获评“北京市法治政府十大典型案例”。

刘帅最近出门又新添了一个习惯:随身装着一卷尺,进个洗手间总要去量量人家无障碍厕位尺寸,看轮椅能否顺利通行;步行走盲道;停车场无障碍车位。有人嘀咕:“花钱弄这些,谁用啊?”“好日子不是少数人的,是所有人的。”他和同事排查完全区包括盲道、无障碍停车位、公厕等设施,特殊人群可以有勇气、大胆、安全走出家门。

刘帅的守护,不止于河道行洪和特殊人群安全。他还制发14份检察建议督促餐饮、保健品全行业整顿,推动医疗废物“小进大箱”转运处置。他把群众之事当做“头等大事”,让“检察”成为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的温暖底色。

刘帅(中)就食品安全问题前往现场调查

科技赋能检察办案是趋势,刘帅带着团队先行先试、智用模型、高效办案。

在办理一起非法采矿案件时,嫌疑人监守自盗,借着“生态修复”的名义擅自盗采叶腊石。由于违法行为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手段隐蔽,刘帅借助天遥感技术辅助办案,打破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快速、精准掌握盗采现场的历史变化。“卫星能看透地表,就像给做了CT。”天遥感技术帮助解决调查取证难题,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该案获评最高检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

峪燕歌戏是门头沟区的特有剧种,已入选第一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仅有的3名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部分剧目唱词失传,影像资料不足,档案不完善,保护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刘帅带领团队走进深山走访传承人、实地查看传承场所,询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推动建立数字化非遗档案,探索“非遗+”模式,把戏班子请到景区、学校、社区演出。长城脚下再现燕歌悠扬。该案成为全市首例督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

十年过去,刘帅的脸被晒得黝黑,可眼里的光没变。从没人懂的“公益诉讼”到百姓嘴里的“检察官”,他在踏实履职中写下生动的答卷——所谓“检察”,不过是把心放在群众那儿,把脚踩在土地上,十年如一日,守着那片绿,着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