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三周榜单
[孝老爱亲]夏军:孝亲助邻传美德,平凡坚守暖人心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9-15

夏军

一、人物介绍

夏军,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城区东直门街道东外大街北社区居民。2020年,夏军90岁的父亲确诊肾衰竭并被下达病危通知,他在工作之余扛起照料重任。父亲卧床一年半期间,他每日下班后雷打不动陪伴就医,翻身擦背、端水喂饭,让父亲从病危走向康复。他还主动照料社区7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周阿姨突发高血压时他及时送医,何阿姨肋骨受伤时他全程陪同,老人家中水管爆裂、电器损坏他随叫随到,还帮买菜做饭、唠家常,1800多个日夜成了老人们的“亲儿子”。此外,他将“尊老爱幼”入家风,下雪天带家人扫雪,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服务,用行动让老爱亲的美德传承。

夏军(右)为父亲捶背按摩

二、事迹介绍

夏军对父亲的孝心在社区广为传颂。2020 年,90 岁高龄的父亲确诊肾衰竭并被下达病危通知书,当时尚未退休的他在繁忙工作之余,毅然扛起照顾父亲的重任。

每天下班后,夏军必定陪伴父亲前往医院,或寻医问诊,或检查治疗。在父亲的康复过程中,曾有一年半的时间根本无法下床,夏军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从饮食起居到精神陪伴,尽全力做得尽善尽美。他把八小时外的时间全部投入照料父亲——翻身擦背、端水喂饭、换药换尿袋、按摩理疗,每一个细节都倾注着儿子的深情。

正是夏军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不离不弃地陪伴守护,让父亲虽然已是超过90岁的高龄,从绝症病危走向日渐平稳。如今老人已能下楼活动,晒晒太阳,和老街坊聊着家常。夏军这份坚持与付出,让邻里真切感受到 “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爱与温暖,成为社区孝老的典范。

夏军(右)照顾高龄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夏军刻在心底的道德准则。在东直门外大街 15 号楼,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敬老爱老的美德化作温暖邻里的涓涓细流。在这栋六层无电梯的老旧居民楼里,住着 7 位 80 多岁的高龄独居老人,腿脚不便、下楼困难是老人们生活的常态。夏军主动担起 “守护者” 的角色,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至亲,用实际行动书写人间大爱。

平日里,夏军对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了如指掌,小到日常起居,大到健康安危,他都时刻挂在心上。危急时刻,夏军是老人们的“定心丸”。3楼的周阿姨突发高血压,情况十分危急。夏军接到电话,立刻冲到周阿姨家。他一边安抚着老人的紧张情绪,一边小心翼翼地搀扶老人下楼,推着轮椅一路小跑奔向医院。因送医及时,周阿姨顺利脱险。

夏军(左)给父亲理发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5楼88岁的何阿姨不慎肋骨受伤,是夏军全程守护,安全将老人送至医院治疗;86岁陈阿姨独自在家时,马桶导致堵塞急得手足无措,是夏军迅速赶来,熟练地拿起工具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水管爆裂、窗帘杆松动、警报器故障、电器损坏……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老人们一个电话,夏军都会立刻上门维修。有时他还会主动帮老人买菜、打扫卫生,陪空巢老人唠家常,用欢声笑语驱散老人的孤独。他用 1800 多个日夜的坚守,成为老人们心中的 “亲儿子”。居民们感慨:“夏军把社区当家庭,把邻居当亲人,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

夏军将老、敬老的家训刻入心底,更化作教育子女的准则。他常对孩子说:“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并以实际行动带领家人践行。冬天来临,每每遇到下雪的天气,夏军总是带领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女,一同到社区中扫雪。他们手持扫把,认真清理着道路上的积雪和杂物。在上班早高峰前,他们就已经把小区内的道路清扫得畅通无阻,让居民们能够安全出行。平日里,他还鼓励孩子陪伴社区老人,倾听长辈讲述过往故事。在社区里,他不仅充当了物业管理员,还充当了园林绿化师、停车管理员、维修工、快递员等多种角色。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们不仅学业优异,更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将 “尊老爱幼” 的家风转化为行动。这种 “小家带大家” 的传承,让邻居们纷纷称赞:“夏军家的孩子,懂礼貌又有担当!”

夏军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值守

“我是党员,更是军人,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退休计划’。”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坚守。夏军的故事,是千万社区温暖的缩影,更是凡人微光最动人的模样。他用对父亲的孝、对子女的教、对邻里的爱,编织出温暖的家庭纽带与社区温情,成为群众口中 “看得见、学得来” 的孝老爱亲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三周榜单
[孝老爱亲]夏军:孝亲助邻传美德,平凡坚守暖人心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9-15

夏军

一、人物介绍

夏军,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城区东直门街道东外大街北社区居民。2020年,夏军90岁的父亲确诊肾衰竭并被下达病危通知,他在工作之余扛起照料重任。父亲卧床一年半期间,他每日下班后雷打不动陪伴就医,翻身擦背、端水喂饭,让父亲从病危走向康复。他还主动照料社区7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周阿姨突发高血压时他及时送医,何阿姨肋骨受伤时他全程陪同,老人家中水管爆裂、电器损坏他随叫随到,还帮买菜做饭、唠家常,1800多个日夜成了老人们的“亲儿子”。此外,他将“尊老爱幼”入家风,下雪天带家人扫雪,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服务,用行动让老爱亲的美德传承。

夏军(右)为父亲捶背按摩

二、事迹介绍

夏军对父亲的孝心在社区广为传颂。2020 年,90 岁高龄的父亲确诊肾衰竭并被下达病危通知书,当时尚未退休的他在繁忙工作之余,毅然扛起照顾父亲的重任。

每天下班后,夏军必定陪伴父亲前往医院,或寻医问诊,或检查治疗。在父亲的康复过程中,曾有一年半的时间根本无法下床,夏军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从饮食起居到精神陪伴,尽全力做得尽善尽美。他把八小时外的时间全部投入照料父亲——翻身擦背、端水喂饭、换药换尿袋、按摩理疗,每一个细节都倾注着儿子的深情。

正是夏军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不离不弃地陪伴守护,让父亲虽然已是超过90岁的高龄,从绝症病危走向日渐平稳。如今老人已能下楼活动,晒晒太阳,和老街坊聊着家常。夏军这份坚持与付出,让邻里真切感受到 “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爱与温暖,成为社区孝老的典范。

夏军(右)照顾高龄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夏军刻在心底的道德准则。在东直门外大街 15 号楼,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敬老爱老的美德化作温暖邻里的涓涓细流。在这栋六层无电梯的老旧居民楼里,住着 7 位 80 多岁的高龄独居老人,腿脚不便、下楼困难是老人们生活的常态。夏军主动担起 “守护者” 的角色,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至亲,用实际行动书写人间大爱。

平日里,夏军对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了如指掌,小到日常起居,大到健康安危,他都时刻挂在心上。危急时刻,夏军是老人们的“定心丸”。3楼的周阿姨突发高血压,情况十分危急。夏军接到电话,立刻冲到周阿姨家。他一边安抚着老人的紧张情绪,一边小心翼翼地搀扶老人下楼,推着轮椅一路小跑奔向医院。因送医及时,周阿姨顺利脱险。

夏军(左)给父亲理发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5楼88岁的何阿姨不慎肋骨受伤,是夏军全程守护,安全将老人送至医院治疗;86岁陈阿姨独自在家时,马桶导致堵塞急得手足无措,是夏军迅速赶来,熟练地拿起工具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水管爆裂、窗帘杆松动、警报器故障、电器损坏……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老人们一个电话,夏军都会立刻上门维修。有时他还会主动帮老人买菜、打扫卫生,陪空巢老人唠家常,用欢声笑语驱散老人的孤独。他用 1800 多个日夜的坚守,成为老人们心中的 “亲儿子”。居民们感慨:“夏军把社区当家庭,把邻居当亲人,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

夏军将老、敬老的家训刻入心底,更化作教育子女的准则。他常对孩子说:“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并以实际行动带领家人践行。冬天来临,每每遇到下雪的天气,夏军总是带领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女,一同到社区中扫雪。他们手持扫把,认真清理着道路上的积雪和杂物。在上班早高峰前,他们就已经把小区内的道路清扫得畅通无阻,让居民们能够安全出行。平日里,他还鼓励孩子陪伴社区老人,倾听长辈讲述过往故事。在社区里,他不仅充当了物业管理员,还充当了园林绿化师、停车管理员、维修工、快递员等多种角色。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们不仅学业优异,更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将 “尊老爱幼” 的家风转化为行动。这种 “小家带大家” 的传承,让邻居们纷纷称赞:“夏军家的孩子,懂礼貌又有担当!”

夏军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值守

“我是党员,更是军人,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退休计划’。”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坚守。夏军的故事,是千万社区温暖的缩影,更是凡人微光最动人的模样。他用对父亲的孝、对子女的教、对邻里的爱,编织出温暖的家庭纽带与社区温情,成为群众口中 “看得见、学得来” 的孝老爱亲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