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洁,女,汉族,1981年4月出生,民进会员,北京妙言律师事务所主任。她孝老爱亲,无怨照顾患病父母与公婆,丈夫患渐冻症后不离不弃,抚养两女,家中仍充满欢声笑语。她热心公益,支援教育,参与社区建设,积极传播正能量。
作为一名律师,焦洁热心公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法治思维注入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机制建设等各个环节,为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也为通州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出法治新路径。除此之外,她还在其他公益领域持续“发光发热”,在“渐冻症”病友之间搭建起关爱的桥梁,在乡村孩子心中埋下“终身学习”的爱书种子。
社区调解,公益法律援助架起连心桥
2022年,自从焦洁接触社区的法律顾问工作之后,工作时间之外,她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接听来自各社区的法律咨询和求助,义务为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答疑解问。她处理最多的是邻里之间的纠纷,她不仅是律师,更是提供公益法律援助的社区调解员。
焦洁以法律为针、以情理为线,在错综复杂的基层矛盾中穿针引线,织就了一张张和谐之网,并无限延伸自己的“服务范畴”,在法律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在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你还年轻,还有机会,现在是你欠了社区老年人的钱,人家也在等着拿这笔钱去看病就医,如果不能按期还款,事情的性质可能就变了,会升级……”这是在“玉桥街道综合中心矛盾调解座谈会上”焦洁在电话中给予“欠款人”的最后通牒。社区民生办工作人员和当事居民都对最终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和感谢。
但事情并没有终结于此,调解结束后,焦洁向社区民生办工作人员提供了未来面对相似问题的防范办法,要求进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业务的企业和实际经营人,要出具相关合格资质,无处罚、失信记录,无犯罪证明等等,严格把好“准入关”。
她深知,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她的责任不仅是提供法律咨询,更是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某社区楼上住着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楼下则住着一对老人。小朋友精力旺盛,难免在家中蹦蹦跳跳,而对喜静的老年人来说,一点点来自楼上的噪声就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于是日积月累,就导致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一次,楼上凌晨发生漏水事件,导致两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焦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将两家约到一起,通过她的耐心沟通和调解,成功地化解了两家的矛盾,两家人不光握手言和,甚至还相互拥抱成了和睦邻居。
“我其实把接触居民的这件事儿,当作一种难能可贵的机会。面对面交流,一般就是他有问题、有诉求、有情绪的,那我们就要争取利用这次见面的机会,团结起来,以后就不要再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在生活缴费纠纷中,上千户居民因质疑收费合理性而频繁投诉,日工单量近百。焦洁主动约谈带头人,通过同理心沟通、法律依据阐释、社区共治愿景描绘,不仅让带头人心服口服,更使其成为正向宣传的“代言人”。次日,工单量呈断崖式下降至零,绝大多数居民接受涨价并如数缴费。这种“以个案聚民心”的治理智慧,生动诠释了法治在凝聚共识、壮大社区共治队伍中的核心作用。
在参与社区调解过程中,焦洁还善用自己的多重社会角色与职业定位,巧妙化解居民不满情绪,更好地实现了“统一战线”。当居民反映住宅楼一层底商卖电动车,让他们觉得很不安全的事情时,焦洁为此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发现这件事虽然合法但不合理。于是,焦洁给居民详细讲解为了减少和避免居民所担心的安全问题发生,街道各个部门都做过哪些大量的前期工作,以及合法和不合理的关系。并向居民们承诺,“你们今天反映的这个问题,我关注到了,我还有一个身份是政协委员,希望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来关注这个问题,把不合理的现象积累到一定量,我们推动他去产生质变。”从“向下”解决基层纠纷到“向上”反映民生问题中的“急难愁盼”,焦洁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发现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从而为建设和谐社区贡献智慧力量。
焦洁始终秉持“共情先行”的工作理念,在处理社区停车收费纠纷时,面对情绪激动的居民,并没有机械套用法律条文,而是先肯定居民“为社区公共利益发声”的担当,再以“共商共建共治”的大局意识引导沟通,让居民感受到“被理解”的尊重。这种“法理情”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法,不仅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更让社区工作人员感叹“她总能找到打开心门的钥匙”。
作为2023年度北京市孝顺之星、2024年度通州榜样,焦洁在处理赡养纠纷时,常以自己的家庭经历作为例子,传递“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我专治各种想不通、想不开、不服气,你说谁有我这种经历啊?就像那些不孝顺、不赡养父母的,我去调解,效果就特别好。”
数年来,她无怨无悔照顾患病的父母、公婆和罹患“渐冻症”的丈夫,扛起了家庭的千斤重担。“承担家庭责任看似‘吃亏’,实则会赢得社会信任,获得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以亲历者视角的恳切劝说,让原本为赡养父亲争执不休的子女们幡然醒悟,最终主动承担起赡养义务,让老人安享晚年。这种将法治宣传与德治教化相结合的方式,既修复了家庭关系,更架起了居民对政府信任的桥梁。
辐射赋能,以点带面培育“法律明白人”
在焦洁的影响下,她创办律所的律师团队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深度融入日常法律服务中,始终秉持“法律下沉、服务前移”的工作理念,成为玉桥街道社区、居民身边的“法律智囊团”,更成为推动玉桥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和焦洁合作过的社区工作者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有焦律不焦虑。对他们而言,焦洁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为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的法律实战能力,焦洁主动向玉桥街道综治中心提出,可以通过“法律大讲堂”“小班座谈”等多种普法形式,开展精准培训,推动法治力量向基层末梢延伸,于是焦洁“摇身一变”成了免费的“常任讲师”。
在关爱新就业形态群体方面,玉桥街道综治中心联动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总工会开展“普法进‘站’与‘新’同行”活动,焦洁主动参与活动,并免费为辖区骑手讲解劳动权益、职业风险等热点问题,结合各类实操案例,帮助骑士们明晰维权路径。每当骑手们对保障自身劳动权益或发生法律纠纷问题时产生疑问,他们总是第一个想到焦洁律师,而焦洁也会不厌其烦地接听电话,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为新业态群体搭建了权益保障与基层共治的双向平台。
“社区的下水道、化粪池、暖气片,都是我的研究范围,当我找到那个标准,我就特别开心。我会把社区问我的那些比较小众的,又可能是很多社区共性的事梳理出来。把问题和答案归纳、汇集到一起,列出来分享到大家。”
于是,玉桥街道综治中心联动焦洁律师工作室,历时一年筹备编写的《玉桥街道接诉即办工作法律指引手册》出版在即。手册系统梳理了2023至2024年的高频工单,针对停车管理、物业纠纷等常见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实操建议+案例参考”的全流程指引。针对重难点问题,焦洁在手册中给予了个人建议与指导意见,为同类型案件提供破题思路,成为基层工作人员应对复杂纠纷的“实战宝典”。
为众抱薪,善意在爱心传递中流淌
因为丈夫的病因,焦洁结识了很多渐冻症患者和家庭,在家庭财务非常窘迫、律师事务所发展急需资金投入的关口,焦洁为众人抱薪于风雪,毅然决然为渐冻症药物研发捐赠了14万元。在努力挽救自己家庭的同时,她也希望能尽一份绵薄之力,造福更多的病友,挽救更多的家庭。
焦洁发现,很多病友都需要理解支持,包括家人关系、经济困难还有法律问题,这个时候她既要给予他们法律帮助,还要帮助完成心理建设。因为她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家属,只有自己经历了这件事,说出去的话,才能更有感染力。所以医院也把她当作渐冻症患者家属的楷模,有事经常会寻求她的帮助。
同时,焦洁和家人还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2022年,当她得知所在社区准备打造书香社区时,她迅速联系社区,提供了200余册各类书籍。她们一家多次向贫困儿童、基层一线捐赠图书,倡导全民终身学习风尚,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
近年来,焦洁和她的律所为通州区张湾村民族小学和张家湾中心小学分别捐赠了图书。当她得知张湾村民族小学的学生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后,焦洁积极与之接洽,捐赠了570册中外名著及教育部指定的学生必读图书,携手打造书香校园。她以自身从山里娃成长为律师的经历,激发孩子们爱读书、爱学习的兴趣。
2022年至2024年,焦洁参与了众多社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及公益法律援助工作,其中包括中仓街道下辖13个社区的法律顾问工作,为社区审核合同528份、调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开展普法讲座40余次,受邀为永乐店镇、台湖镇、中仓街道、潞邑街道、临河里街道等村镇两委干部和人民调解员授课,分享参与基层治理的心得和经验。工作室成立以来,她带领工作团队积极配合综合治理中心完成平安建设、化解纠纷、维护治安、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通州区统一战线凝聚专业力量、服务民生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焦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法律人的公益使命,在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地向着美好前行,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公益法律援助的队伍,用爱与坚韧书写“新时代基层建设有我”的精彩篇章,以法治之力绘就基层治理的崭新蓝图。
焦洁,女,汉族,1981年4月出生,民进会员,北京妙言律师事务所主任。她孝老爱亲,无怨照顾患病父母与公婆,丈夫患渐冻症后不离不弃,抚养两女,家中仍充满欢声笑语。她热心公益,支援教育,参与社区建设,积极传播正能量。
作为一名律师,焦洁热心公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法治思维注入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机制建设等各个环节,为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也为通州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出法治新路径。除此之外,她还在其他公益领域持续“发光发热”,在“渐冻症”病友之间搭建起关爱的桥梁,在乡村孩子心中埋下“终身学习”的爱书种子。
社区调解,公益法律援助架起连心桥
2022年,自从焦洁接触社区的法律顾问工作之后,工作时间之外,她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接听来自各社区的法律咨询和求助,义务为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答疑解问。她处理最多的是邻里之间的纠纷,她不仅是律师,更是提供公益法律援助的社区调解员。
焦洁以法律为针、以情理为线,在错综复杂的基层矛盾中穿针引线,织就了一张张和谐之网,并无限延伸自己的“服务范畴”,在法律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在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你还年轻,还有机会,现在是你欠了社区老年人的钱,人家也在等着拿这笔钱去看病就医,如果不能按期还款,事情的性质可能就变了,会升级……”这是在“玉桥街道综合中心矛盾调解座谈会上”焦洁在电话中给予“欠款人”的最后通牒。社区民生办工作人员和当事居民都对最终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和感谢。
但事情并没有终结于此,调解结束后,焦洁向社区民生办工作人员提供了未来面对相似问题的防范办法,要求进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业务的企业和实际经营人,要出具相关合格资质,无处罚、失信记录,无犯罪证明等等,严格把好“准入关”。
她深知,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她的责任不仅是提供法律咨询,更是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某社区楼上住着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楼下则住着一对老人。小朋友精力旺盛,难免在家中蹦蹦跳跳,而对喜静的老年人来说,一点点来自楼上的噪声就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于是日积月累,就导致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一次,楼上凌晨发生漏水事件,导致两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焦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将两家约到一起,通过她的耐心沟通和调解,成功地化解了两家的矛盾,两家人不光握手言和,甚至还相互拥抱成了和睦邻居。
“我其实把接触居民的这件事儿,当作一种难能可贵的机会。面对面交流,一般就是他有问题、有诉求、有情绪的,那我们就要争取利用这次见面的机会,团结起来,以后就不要再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在生活缴费纠纷中,上千户居民因质疑收费合理性而频繁投诉,日工单量近百。焦洁主动约谈带头人,通过同理心沟通、法律依据阐释、社区共治愿景描绘,不仅让带头人心服口服,更使其成为正向宣传的“代言人”。次日,工单量呈断崖式下降至零,绝大多数居民接受涨价并如数缴费。这种“以个案聚民心”的治理智慧,生动诠释了法治在凝聚共识、壮大社区共治队伍中的核心作用。
在参与社区调解过程中,焦洁还善用自己的多重社会角色与职业定位,巧妙化解居民不满情绪,更好地实现了“统一战线”。当居民反映住宅楼一层底商卖电动车,让他们觉得很不安全的事情时,焦洁为此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发现这件事虽然合法但不合理。于是,焦洁给居民详细讲解为了减少和避免居民所担心的安全问题发生,街道各个部门都做过哪些大量的前期工作,以及合法和不合理的关系。并向居民们承诺,“你们今天反映的这个问题,我关注到了,我还有一个身份是政协委员,希望未来我们可以一起来关注这个问题,把不合理的现象积累到一定量,我们推动他去产生质变。”从“向下”解决基层纠纷到“向上”反映民生问题中的“急难愁盼”,焦洁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发现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从而为建设和谐社区贡献智慧力量。
焦洁始终秉持“共情先行”的工作理念,在处理社区停车收费纠纷时,面对情绪激动的居民,并没有机械套用法律条文,而是先肯定居民“为社区公共利益发声”的担当,再以“共商共建共治”的大局意识引导沟通,让居民感受到“被理解”的尊重。这种“法理情”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法,不仅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更让社区工作人员感叹“她总能找到打开心门的钥匙”。
作为2023年度北京市孝顺之星、2024年度通州榜样,焦洁在处理赡养纠纷时,常以自己的家庭经历作为例子,传递“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我专治各种想不通、想不开、不服气,你说谁有我这种经历啊?就像那些不孝顺、不赡养父母的,我去调解,效果就特别好。”
数年来,她无怨无悔照顾患病的父母、公婆和罹患“渐冻症”的丈夫,扛起了家庭的千斤重担。“承担家庭责任看似‘吃亏’,实则会赢得社会信任,获得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以亲历者视角的恳切劝说,让原本为赡养父亲争执不休的子女们幡然醒悟,最终主动承担起赡养义务,让老人安享晚年。这种将法治宣传与德治教化相结合的方式,既修复了家庭关系,更架起了居民对政府信任的桥梁。
辐射赋能,以点带面培育“法律明白人”
在焦洁的影响下,她创办律所的律师团队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深度融入日常法律服务中,始终秉持“法律下沉、服务前移”的工作理念,成为玉桥街道社区、居民身边的“法律智囊团”,更成为推动玉桥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和焦洁合作过的社区工作者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有焦律不焦虑。对他们而言,焦洁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为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的法律实战能力,焦洁主动向玉桥街道综治中心提出,可以通过“法律大讲堂”“小班座谈”等多种普法形式,开展精准培训,推动法治力量向基层末梢延伸,于是焦洁“摇身一变”成了免费的“常任讲师”。
在关爱新就业形态群体方面,玉桥街道综治中心联动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总工会开展“普法进‘站’与‘新’同行”活动,焦洁主动参与活动,并免费为辖区骑手讲解劳动权益、职业风险等热点问题,结合各类实操案例,帮助骑士们明晰维权路径。每当骑手们对保障自身劳动权益或发生法律纠纷问题时产生疑问,他们总是第一个想到焦洁律师,而焦洁也会不厌其烦地接听电话,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为新业态群体搭建了权益保障与基层共治的双向平台。
“社区的下水道、化粪池、暖气片,都是我的研究范围,当我找到那个标准,我就特别开心。我会把社区问我的那些比较小众的,又可能是很多社区共性的事梳理出来。把问题和答案归纳、汇集到一起,列出来分享到大家。”
于是,玉桥街道综治中心联动焦洁律师工作室,历时一年筹备编写的《玉桥街道接诉即办工作法律指引手册》出版在即。手册系统梳理了2023至2024年的高频工单,针对停车管理、物业纠纷等常见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实操建议+案例参考”的全流程指引。针对重难点问题,焦洁在手册中给予了个人建议与指导意见,为同类型案件提供破题思路,成为基层工作人员应对复杂纠纷的“实战宝典”。
为众抱薪,善意在爱心传递中流淌
因为丈夫的病因,焦洁结识了很多渐冻症患者和家庭,在家庭财务非常窘迫、律师事务所发展急需资金投入的关口,焦洁为众人抱薪于风雪,毅然决然为渐冻症药物研发捐赠了14万元。在努力挽救自己家庭的同时,她也希望能尽一份绵薄之力,造福更多的病友,挽救更多的家庭。
焦洁发现,很多病友都需要理解支持,包括家人关系、经济困难还有法律问题,这个时候她既要给予他们法律帮助,还要帮助完成心理建设。因为她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家属,只有自己经历了这件事,说出去的话,才能更有感染力。所以医院也把她当作渐冻症患者家属的楷模,有事经常会寻求她的帮助。
同时,焦洁和家人还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2022年,当她得知所在社区准备打造书香社区时,她迅速联系社区,提供了200余册各类书籍。她们一家多次向贫困儿童、基层一线捐赠图书,倡导全民终身学习风尚,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
近年来,焦洁和她的律所为通州区张湾村民族小学和张家湾中心小学分别捐赠了图书。当她得知张湾村民族小学的学生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后,焦洁积极与之接洽,捐赠了570册中外名著及教育部指定的学生必读图书,携手打造书香校园。她以自身从山里娃成长为律师的经历,激发孩子们爱读书、爱学习的兴趣。
2022年至2024年,焦洁参与了众多社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及公益法律援助工作,其中包括中仓街道下辖13个社区的法律顾问工作,为社区审核合同528份、调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开展普法讲座40余次,受邀为永乐店镇、台湖镇、中仓街道、潞邑街道、临河里街道等村镇两委干部和人民调解员授课,分享参与基层治理的心得和经验。工作室成立以来,她带领工作团队积极配合综合治理中心完成平安建设、化解纠纷、维护治安、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通州区统一战线凝聚专业力量、服务民生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焦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法律人的公益使命,在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地向着美好前行,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公益法律援助的队伍,用爱与坚韧书写“新时代基层建设有我”的精彩篇章,以法治之力绘就基层治理的崭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