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五周榜单
[助人为乐]冯建华:爱心跨十载,邻里胜亲人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9-29

冯建华

一、人物介绍

冯建华,女,汉族,1965年8月出生,顺义区旺泉街道西辛社区居民。冯建华是社区里人人称赞的“热心大姐”,2015年起,十年间风雨无阻地照顾失独老人冯广庭夫妇,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

冯建华冯广庭夫妇收拾房间

二、事迹介绍

冯广庭夫妇是冯建华在赵全营镇豹房村居住时的邻居,冯广庭患有脑血栓,行动不便,他的妻子患有智力障碍,二人育有一子,三人仅靠每月的低保收入勉强维持生计。2013年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冯广庭夫妇独子的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让冯广庭妻子精神变得更加恍惚,加之生活上的负担,让这对年近七旬的老人家庭陷入了绝境。

冯建华得知这个消息后,虽然自己家庭收入不多,但却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立即赶去探望。“看到两位老人呆呆地坐在屋里,桌上放着凉透的饭菜,我的心都揪起来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冯建华的眼眶依然会泛红。从那天起,冯建华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这对失独老人的责任。

冯建华为冯广庭夫妇采买食物

2018年,冯建华搬到了20公里外的西辛社区居住。距离的拉远没有阻断她的爱心,反而让这份情谊更加深厚。冯建华自己家境并不宽裕,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和智力障碍的弟弟需要照顾,但她坚持每周奔波于两个家庭之间。周末是冯建华最忙碌的时候,经常6点钟就起床,做好家人的饭菜后,马不停蹄地赶到药店买一些冯广庭夫妇常用的药品,然后骑自行车20分钟来到公交车站,再40分钟公交车来到赵全营镇豹房村。每次刚一下车,都能碰到老街坊冯建华打招呼,“您又来给他们做饭啦?”“您真辛苦,周末也不休息”。冯建华总是笑呵呵回答:“是,就当回家了。”路过村口超市,冯建华还会买一些容易保存的菜和生活用品,精打细算地花着每一分钱。

推开冯广庭家的门,处处都能看到冯建华的用心。冰箱上贴着用药时间表,墙上挂着每日作息安排。冯建华顾不上喝一口水,放下拎着的大包小件,便开始和面,为老两口准备午饭。“老冯血糖高,不能吃太甜;他妻子牙口不好,饭菜要煮得软烂些。”这些细节,冯建华都记在心里。室外温度有三十多度,厨房更是闷热。冯建华说:“老冯智力障碍的妻子,看我忙得满头大汗,经常拿起一块抹布就给我擦汗,虽然擦得满脸是油,但是我心里特别高兴。”冯广庭夫妇吃饭的功夫,冯建华已经麻利地将床铺和被子换好干净的床单、被罩,替换下来的床单、被罩、脏衣服已经在洗衣机里清洗了。“小冯每次来家里都不吃饭,就是干活,我特别过意不去”冯广庭说。直到下午4、5点,冯建华洗完碗筷,上衣物,打扫完房间,才又乘坐40分钟公交车回到家,到家又紧接着忙活家人的晚饭。

冯建华(右)为冯广庭夫妇购买生活用品

冯建华的善举感染了整个社区。在她的带动下,西辛社区成立了“邻里互助小组”,20多位居民加入其中。自互助小组成立以来,已累计服务社区独居老人86人次,解决各类生活问题230余件。他们定期探望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帮忙买菜、打扫卫生、医送药,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

社区志愿者们经常说:“冯大姐是我们的榜样,她让我们明白,帮助别人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面对赞誉,冯建华总是腼腆地摆摆手:“我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平凡小事。看到老冯他们日子过得好,我就开心。”在她看来,这十年的坚持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幸福。最让她欣慰的是,经过持续照料,冯广庭的脑血栓症状有所缓解,现在能拄着拐杖慢慢走动,而他妻子的精神状态也稳定了许多,现在还到村里参加舞蹈队的学习

冯建华(右)收到冯广庭夫妇赠送的锦旗

十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十年,往返行程超过2万公里;十年,从青丝到白发……冯建华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我会一直照顾他们,直到我走不动的那天。”这是冯建华最常说的话。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更看到了平凡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五周榜单
[助人为乐]冯建华:爱心跨十载,邻里胜亲人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9-29

冯建华

一、人物介绍

冯建华,女,汉族,1965年8月出生,顺义区旺泉街道西辛社区居民。冯建华是社区里人人称赞的“热心大姐”,2015年起,十年间风雨无阻地照顾失独老人冯广庭夫妇,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

冯建华冯广庭夫妇收拾房间

二、事迹介绍

冯广庭夫妇是冯建华在赵全营镇豹房村居住时的邻居,冯广庭患有脑血栓,行动不便,他的妻子患有智力障碍,二人育有一子,三人仅靠每月的低保收入勉强维持生计。2013年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冯广庭夫妇独子的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让冯广庭妻子精神变得更加恍惚,加之生活上的负担,让这对年近七旬的老人家庭陷入了绝境。

冯建华得知这个消息后,虽然自己家庭收入不多,但却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立即赶去探望。“看到两位老人呆呆地坐在屋里,桌上放着凉透的饭菜,我的心都揪起来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冯建华的眼眶依然会泛红。从那天起,冯建华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这对失独老人的责任。

冯建华为冯广庭夫妇采买食物

2018年,冯建华搬到了20公里外的西辛社区居住。距离的拉远没有阻断她的爱心,反而让这份情谊更加深厚。冯建华自己家境并不宽裕,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和智力障碍的弟弟需要照顾,但她坚持每周奔波于两个家庭之间。周末是冯建华最忙碌的时候,经常6点钟就起床,做好家人的饭菜后,马不停蹄地赶到药店买一些冯广庭夫妇常用的药品,然后骑自行车20分钟来到公交车站,再40分钟公交车来到赵全营镇豹房村。每次刚一下车,都能碰到老街坊冯建华打招呼,“您又来给他们做饭啦?”“您真辛苦,周末也不休息”。冯建华总是笑呵呵回答:“是,就当回家了。”路过村口超市,冯建华还会买一些容易保存的菜和生活用品,精打细算地花着每一分钱。

推开冯广庭家的门,处处都能看到冯建华的用心。冰箱上贴着用药时间表,墙上挂着每日作息安排。冯建华顾不上喝一口水,放下拎着的大包小件,便开始和面,为老两口准备午饭。“老冯血糖高,不能吃太甜;他妻子牙口不好,饭菜要煮得软烂些。”这些细节,冯建华都记在心里。室外温度有三十多度,厨房更是闷热。冯建华说:“老冯智力障碍的妻子,看我忙得满头大汗,经常拿起一块抹布就给我擦汗,虽然擦得满脸是油,但是我心里特别高兴。”冯广庭夫妇吃饭的功夫,冯建华已经麻利地将床铺和被子换好干净的床单、被罩,替换下来的床单、被罩、脏衣服已经在洗衣机里清洗了。“小冯每次来家里都不吃饭,就是干活,我特别过意不去”冯广庭说。直到下午4、5点,冯建华洗完碗筷,上衣物,打扫完房间,才又乘坐40分钟公交车回到家,到家又紧接着忙活家人的晚饭。

冯建华(右)为冯广庭夫妇购买生活用品

冯建华的善举感染了整个社区。在她的带动下,西辛社区成立了“邻里互助小组”,20多位居民加入其中。自互助小组成立以来,已累计服务社区独居老人86人次,解决各类生活问题230余件。他们定期探望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帮忙买菜、打扫卫生、医送药,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

社区志愿者们经常说:“冯大姐是我们的榜样,她让我们明白,帮助别人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面对赞誉,冯建华总是腼腆地摆摆手:“我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平凡小事。看到老冯他们日子过得好,我就开心。”在她看来,这十年的坚持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幸福。最让她欣慰的是,经过持续照料,冯广庭的脑血栓症状有所缓解,现在能拄着拐杖慢慢走动,而他妻子的精神状态也稳定了许多,现在还到村里参加舞蹈队的学习

冯建华(右)收到冯广庭夫妇赠送的锦旗

十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十年,往返行程超过2万公里;十年,从青丝到白发……冯建华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我会一直照顾他们,直到我走不动的那天。”这是冯建华最常说的话。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更看到了平凡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