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10月 >  第二周榜单
[敬业奉献]吴桂琴:家禽育种的中国突破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10-13

吴桂琴

一、人物介绍

吴桂琴,女,汉族,198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作为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站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委会委员、北京市“吴桂琴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才,该同志常年扎根育种一线,致力于家禽种业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牵头培育8个家禽品种,打破进口垄断,确保种源自主,并实现首次出口,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8个,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美国和欧洲发明专利各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

吴桂琴在实验室进行分子检测操作

二、事迹介绍

吴桂琴带领团队创新育种方法,先后培育出5个“京”系蛋鸡新品种,构成类型丰富的京系列蛋鸡品种矩阵。成为国内最适合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的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名单,已累计推广80多亿只,市场占有率60%,中国人每吃两枚鸡蛋就有一枚源自“京”系蛋鸡。

吴桂琴在鸡舍查看鸡群情况

吴桂琴领衔开展肉鸡育种领域技术攻关,结合我国肉鸡市场特色需求,创新运用跨界思维,率先培育出3个沃德肉鸡品种,打破国际市场40年垄断的局面,开启我国白羽肉鸡种业振兴新篇章。培育品种性能优异稳定,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累计推广超12亿只。

2023年6月,“京红1号”和“沃德188”种鸡成功出口坦桑尼亚,是我国自主培育畜禽品种出口“零”突破,实现我国家禽种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性跨越。2024年10月,“京红1号”种鸡再次出口,2025年5月,“京白1号”种蛋首次出口马里,9月27万枚“京红1号”种蛋首次登陆东南亚市场,实现出口常态化,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提供了新模式。

运用.NET技术,开发智能表型测定系统,实现2083个关键指标的高通量精准采集,准确性超过99.97%,采集效率提高50%+。创建家禽智能育种系统,构建育种核心群、后裔和测定群联合分析平台,年积累功能数据超十亿条。设计高效并行计算算法,分析效率提高70%以上,选种选配时间由10天缩短至2天,推动蛋鸡进入大数据精准育种新阶段。

2017年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首款蛋鸡SNP芯片“凤芯壹号”,填补我国蛋鸡自主设计芯片空白,位点利用率提升40%,检测成本下降80%,解决基因组选择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瓶颈问题。2021年研发出国产蛋鸡和白羽肉鸡液相SNP芯片,实现分型技术完全国产化。推动我国家禽基因组选择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踪到引领、从理论研究到商业化应用的飞跃。

市场上粉壳蛋鸡品种主要为白羽或灰白羽,而红羽更受欢迎。吴桂琴突破红羽和粉壳性状难以协同表达的育种瓶颈问题,创建红羽基因型规模化检测方法,发明红羽粉壳蛋鸡制种方法,培育出国际独创的“京粉6号”,解决红羽鸡产粉壳蛋的世界性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美国和欧盟发明专利各1项。

吴桂琴(左)在实验室进行鸡基因组DNA提取

成立以吴桂琴博士领衔的企业研发机构——家禽研究院,打造“品种项目制”统领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所”的“金三角”科技创新模式。通过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实力。

在国家和北京市支持下,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多家单位,建立企科联合创新模式,围绕产业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创新。承担农业农村部、北京市科委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获得8个以国家蛋/肉鸡核心育种场、国家级禽白血病净化场、国家级鸡白痢净化场、良种扩繁推广基地为代表的种质基地认证。

作为品种推广者,围绕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接受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采访,积极推介国产家禽品种,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2023年,应邀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届畜牧业可持续转型全球大会、第十二届亚太家禽大会并作特邀报告,分享我国家禽种业自主创新成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家禽种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家禽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吴桂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届畜牧业可持续转型全球大会上作特邀报告

中国的种业人就是有一股劲,新时代浪潮下,吴桂琴始终初心如磐,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重要讲话精神,深耕前沿育种技术与传统家禽育繁融合的工作一线,紧握种源,潜心钻研,不断推动我国家禽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引领我国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让中国智慧、中国品种和中国经验惠及全世界人民。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10月 >  第二周榜单
[敬业奉献]吴桂琴:家禽育种的中国突破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10-13

吴桂琴

一、人物介绍

吴桂琴,女,汉族,198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作为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站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委会委员、北京市“吴桂琴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才,该同志常年扎根育种一线,致力于家禽种业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牵头培育8个家禽品种,打破进口垄断,确保种源自主,并实现首次出口,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8个,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美国和欧洲发明专利各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

吴桂琴在实验室进行分子检测操作

二、事迹介绍

吴桂琴带领团队创新育种方法,先后培育出5个“京”系蛋鸡新品种,构成类型丰富的京系列蛋鸡品种矩阵。成为国内最适合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的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名单,已累计推广80多亿只,市场占有率60%,中国人每吃两枚鸡蛋就有一枚源自“京”系蛋鸡。

吴桂琴在鸡舍查看鸡群情况

吴桂琴领衔开展肉鸡育种领域技术攻关,结合我国肉鸡市场特色需求,创新运用跨界思维,率先培育出3个沃德肉鸡品种,打破国际市场40年垄断的局面,开启我国白羽肉鸡种业振兴新篇章。培育品种性能优异稳定,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累计推广超12亿只。

2023年6月,“京红1号”和“沃德188”种鸡成功出口坦桑尼亚,是我国自主培育畜禽品种出口“零”突破,实现我国家禽种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性跨越。2024年10月,“京红1号”种鸡再次出口,2025年5月,“京白1号”种蛋首次出口马里,9月27万枚“京红1号”种蛋首次登陆东南亚市场,实现出口常态化,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提供了新模式。

运用.NET技术,开发智能表型测定系统,实现2083个关键指标的高通量精准采集,准确性超过99.97%,采集效率提高50%+。创建家禽智能育种系统,构建育种核心群、后裔和测定群联合分析平台,年积累功能数据超十亿条。设计高效并行计算算法,分析效率提高70%以上,选种选配时间由10天缩短至2天,推动蛋鸡进入大数据精准育种新阶段。

2017年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首款蛋鸡SNP芯片“凤芯壹号”,填补我国蛋鸡自主设计芯片空白,位点利用率提升40%,检测成本下降80%,解决基因组选择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瓶颈问题。2021年研发出国产蛋鸡和白羽肉鸡液相SNP芯片,实现分型技术完全国产化。推动我国家禽基因组选择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踪到引领、从理论研究到商业化应用的飞跃。

市场上粉壳蛋鸡品种主要为白羽或灰白羽,而红羽更受欢迎。吴桂琴突破红羽和粉壳性状难以协同表达的育种瓶颈问题,创建红羽基因型规模化检测方法,发明红羽粉壳蛋鸡制种方法,培育出国际独创的“京粉6号”,解决红羽鸡产粉壳蛋的世界性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美国和欧盟发明专利各1项。

吴桂琴(左)在实验室进行鸡基因组DNA提取

成立以吴桂琴博士领衔的企业研发机构——家禽研究院,打造“品种项目制”统领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所”的“金三角”科技创新模式。通过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实力。

在国家和北京市支持下,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多家单位,建立企科联合创新模式,围绕产业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创新。承担农业农村部、北京市科委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获得8个以国家蛋/肉鸡核心育种场、国家级禽白血病净化场、国家级鸡白痢净化场、良种扩繁推广基地为代表的种质基地认证。

作为品种推广者,围绕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接受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采访,积极推介国产家禽品种,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2023年,应邀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届畜牧业可持续转型全球大会、第十二届亚太家禽大会并作特邀报告,分享我国家禽种业自主创新成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家禽种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家禽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吴桂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届畜牧业可持续转型全球大会上作特邀报告

中国的种业人就是有一股劲,新时代浪潮下,吴桂琴始终初心如磐,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重要讲话精神,深耕前沿育种技术与传统家禽育繁融合的工作一线,紧握种源,潜心钻研,不断推动我国家禽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引领我国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让中国智慧、中国品种和中国经验惠及全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