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助人为乐]吴江涛:仪仗兵靠硬核救护技能救助危难百姓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4-05-06
吴江涛

一、人物介绍

吴江涛,男,汉族,1997年6月出生,共青团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综合保障队勤务保障队三班战士。2024年4月3日下午,吴江涛请假至海淀区工商银行永定路支行办理个人业务,16时25分许,在途经永定路与太平路交叉路口时,发现五一小学门口有部分群众在路边围观,并有人呼喊“有没有医生”,吴江涛随即应声赶到,近前后发现一名老人晕倒在地,面无血色、瞳孔放大,无自主意识,并伴有后脑外伤出血,万分危急下,他一边请求围观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迅速对老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紧急救助3分多钟后老人逐渐恢复意识,继续对其进行抚慰、按摩,直至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转运救护车后才悄然离开现场,整个救助过程持续10分钟左右。该同志当日按时归队销假,没有向单位汇报此事,直到媒体报道后大队才得知情况。

吴江涛(右)进行队列训练

二、事迹介绍

吴江涛,男,汉族,山西运城人,1997年6月出生,2019年9月入伍,团员,现为仪仗司礼大队综合保障队勤务保障队一分队三班战士,下士军衔。入伍以来,该同志始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把红色基因植入血脉,把强军重任举过头顶,把践行宗旨融入日常,先后圆满完成多起迎接外国元首访华欢迎仪式、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等大项任务,原仪仗大队表彰为“十佳标兵”。2024年4月3日下午,外出办事的吴江涛路遇一名突发疾病、晕厥在地的老人,生死一线的危难关头,他挺身而出凭借过硬本领,成功救助老人。

心怀梦想,从军报国写忠诚

吴江涛出生在山西运城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里是革命老区,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最强攻坚战”的事发地,厚重的红色文化涵养了他忠诚尚武的品格。2019年,看到电视上播放着筹备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新闻,他被威武雄壮的人民军队深深吸引,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青春力量的想法油然而生,他下定决心,要到部队去,到能磨炼自己的地方去、到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去!同年秋天,吴江涛参军到原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吴江涛入伍那年,主席亲临国旗护卫队视察慰问,主席“坚持一流标准,把仪仗司礼任务完成好,把国家和军队形象展示好”的政治嘱托,为广大仪仗司礼官兵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赋予了新的使命。入伍后,他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政治教育、理论学习,逐渐对党的创新理论产生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养成了一个随身携带理论应知应会小题库的习惯。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哺育下,吴江涛对革命军人“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等基本问题有了清晰答案,听党指挥、忠于人民的信仰信念在心中扎下了根。

吴江涛(中)接受军队表彰

信仰浇灌灵魂,行动彰显忠诚。吴江涛所在的北京卫戍区是张思德生前部队,自组建之初就拥有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这几年也不断有官兵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发生,耳濡目染之下,勇于为党和人民牺牲奉献的种子已然在他心底发芽。因此,当看到有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冲过去救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肩扛使命,苦练本领担重任

当兵就要当精兵,这是吴江涛的精武追求。刚入伍时,他身高1米83,体重却高达近100公斤,第一次练习单杠引体向上,他一个也完成不了;三公里测试他跑了最后一名,后半程几乎是走下来的。为了提高军事素质,他找到连队训练尖子投下“拜师帖”,在班排立下“军令状”,向同期战友下达“挑战书”,常常练得手拿不稳筷子,抬不起胳膊,上下楼梯扶着墙根走,但却从不叫苦喊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如“拼命三郎”般的疯狂后,吴江涛实现了从“帮扶对象”到训练标兵的成功蜕变,新兵训练考核时,取得了单杠、手榴弹、轻武器射击3个科目优秀的好成绩。2021年2月,考虑到吴江涛入伍前曾从事汽修专业,组织选送到卫戍区教导大队参加修理工集训,尽管入伍前已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仍然坚持所有课目都先学一步、多问几句、加练几回。4个月时间,吴江涛就熟练掌握50多种修理技能,学成返营后被连队委任为汽修专业“首席教练员”。

吴江涛(中)进行军队救护演练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吴江涛在救助老人过程中,能够迅即反应、沉着果敢,冷静施救、正确处置,一些采访过吴江涛的记者纷纷表示,“从事新闻报道多年,关注过太多的见义勇为英雄,英雄壮举固然可敬,但有的却充满悲情,吴江涛令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担当,还有智慧和技能、面临险境的沉着冷静”。

吴江涛(中)演示军队包扎技巧

有担当,逆流而上冲在前

此次救援过程中,当事人年近八旬,在搜查其身上未携带急救药品后,吴江涛一边请求围观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迅速对老人进行四轮次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待老人逐渐恢复意识后,仍继续对其进行抚慰、按摩,直至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转运救护车后才悄然离开现场,整个救助过程持续10分钟。不耽搁每一秒救人的时间,不遗漏每一种救人的可能,正是这股不抛弃、不放弃、不服输的韧劲,为老人争取了生还的希望。通过现场拍摄的视频看到,当时不停有人讯问吴江涛的单位信息,而他却只顾着低头救人,自始至终未言一声。来时逆行冲锋、救援有条不紊、去时默默无声,吴江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本能、本事与本色。对此网友评价道:“一而再,再而三,甚而四的救人,这就是百姓子弟、党的儿子、国之卫士!”

吴江涛英勇救人,熟悉他的人既感到很敬佩,又感到很正常,因为吴江涛就是一个尊老爱幼、真诚友善、乐于助人的同志,这样的见义勇为之举,在他身上并非第一次发生。2022年7月中旬,因公外出途经阜石路辅路和永定路交叉路口时,也曾对一名遭遇车辆交通事故的群众实施紧急救援,并利用救护器材为伤者(头部约10厘米伤口)止血包扎,赢得了救援的宝贵时间,受到围观群众的赞扬。正如他在学习主席《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的感悟式笔记中写到,“我是90后,还是一名军人,就要像他们一样,惟有奋斗才能不负青春”。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助人为乐]吴江涛:仪仗兵靠硬核救护技能救助危难百姓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4-05-06
吴江涛

一、人物介绍

吴江涛,男,汉族,1997年6月出生,共青团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综合保障队勤务保障队三班战士。2024年4月3日下午,吴江涛请假至海淀区工商银行永定路支行办理个人业务,16时25分许,在途经永定路与太平路交叉路口时,发现五一小学门口有部分群众在路边围观,并有人呼喊“有没有医生”,吴江涛随即应声赶到,近前后发现一名老人晕倒在地,面无血色、瞳孔放大,无自主意识,并伴有后脑外伤出血,万分危急下,他一边请求围观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迅速对老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紧急救助3分多钟后老人逐渐恢复意识,继续对其进行抚慰、按摩,直至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转运救护车后才悄然离开现场,整个救助过程持续10分钟左右。该同志当日按时归队销假,没有向单位汇报此事,直到媒体报道后大队才得知情况。

吴江涛(右)进行队列训练

二、事迹介绍

吴江涛,男,汉族,山西运城人,1997年6月出生,2019年9月入伍,团员,现为仪仗司礼大队综合保障队勤务保障队一分队三班战士,下士军衔。入伍以来,该同志始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把红色基因植入血脉,把强军重任举过头顶,把践行宗旨融入日常,先后圆满完成多起迎接外国元首访华欢迎仪式、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等大项任务,原仪仗大队表彰为“十佳标兵”。2024年4月3日下午,外出办事的吴江涛路遇一名突发疾病、晕厥在地的老人,生死一线的危难关头,他挺身而出凭借过硬本领,成功救助老人。

心怀梦想,从军报国写忠诚

吴江涛出生在山西运城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里是革命老区,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最强攻坚战”的事发地,厚重的红色文化涵养了他忠诚尚武的品格。2019年,看到电视上播放着筹备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新闻,他被威武雄壮的人民军队深深吸引,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青春力量的想法油然而生,他下定决心,要到部队去,到能磨炼自己的地方去、到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去!同年秋天,吴江涛参军到原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吴江涛入伍那年,主席亲临国旗护卫队视察慰问,主席“坚持一流标准,把仪仗司礼任务完成好,把国家和军队形象展示好”的政治嘱托,为广大仪仗司礼官兵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赋予了新的使命。入伍后,他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政治教育、理论学习,逐渐对党的创新理论产生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养成了一个随身携带理论应知应会小题库的习惯。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哺育下,吴江涛对革命军人“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等基本问题有了清晰答案,听党指挥、忠于人民的信仰信念在心中扎下了根。

吴江涛(中)接受军队表彰

信仰浇灌灵魂,行动彰显忠诚。吴江涛所在的北京卫戍区是张思德生前部队,自组建之初就拥有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这几年也不断有官兵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发生,耳濡目染之下,勇于为党和人民牺牲奉献的种子已然在他心底发芽。因此,当看到有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冲过去救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肩扛使命,苦练本领担重任

当兵就要当精兵,这是吴江涛的精武追求。刚入伍时,他身高1米83,体重却高达近100公斤,第一次练习单杠引体向上,他一个也完成不了;三公里测试他跑了最后一名,后半程几乎是走下来的。为了提高军事素质,他找到连队训练尖子投下“拜师帖”,在班排立下“军令状”,向同期战友下达“挑战书”,常常练得手拿不稳筷子,抬不起胳膊,上下楼梯扶着墙根走,但却从不叫苦喊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如“拼命三郎”般的疯狂后,吴江涛实现了从“帮扶对象”到训练标兵的成功蜕变,新兵训练考核时,取得了单杠、手榴弹、轻武器射击3个科目优秀的好成绩。2021年2月,考虑到吴江涛入伍前曾从事汽修专业,组织选送到卫戍区教导大队参加修理工集训,尽管入伍前已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仍然坚持所有课目都先学一步、多问几句、加练几回。4个月时间,吴江涛就熟练掌握50多种修理技能,学成返营后被连队委任为汽修专业“首席教练员”。

吴江涛(中)进行军队救护演练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吴江涛在救助老人过程中,能够迅即反应、沉着果敢,冷静施救、正确处置,一些采访过吴江涛的记者纷纷表示,“从事新闻报道多年,关注过太多的见义勇为英雄,英雄壮举固然可敬,但有的却充满悲情,吴江涛令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担当,还有智慧和技能、面临险境的沉着冷静”。

吴江涛(中)演示军队包扎技巧

有担当,逆流而上冲在前

此次救援过程中,当事人年近八旬,在搜查其身上未携带急救药品后,吴江涛一边请求围观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迅速对老人进行四轮次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待老人逐渐恢复意识后,仍继续对其进行抚慰、按摩,直至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转运救护车后才悄然离开现场,整个救助过程持续10分钟。不耽搁每一秒救人的时间,不遗漏每一种救人的可能,正是这股不抛弃、不放弃、不服输的韧劲,为老人争取了生还的希望。通过现场拍摄的视频看到,当时不停有人讯问吴江涛的单位信息,而他却只顾着低头救人,自始至终未言一声。来时逆行冲锋、救援有条不紊、去时默默无声,吴江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本能、本事与本色。对此网友评价道:“一而再,再而三,甚而四的救人,这就是百姓子弟、党的儿子、国之卫士!”

吴江涛英勇救人,熟悉他的人既感到很敬佩,又感到很正常,因为吴江涛就是一个尊老爱幼、真诚友善、乐于助人的同志,这样的见义勇为之举,在他身上并非第一次发生。2022年7月中旬,因公外出途经阜石路辅路和永定路交叉路口时,也曾对一名遭遇车辆交通事故的群众实施紧急救援,并利用救护器材为伤者(头部约10厘米伤口)止血包扎,赢得了救援的宝贵时间,受到围观群众的赞扬。正如他在学习主席《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的感悟式笔记中写到,“我是90后,还是一名军人,就要像他们一样,惟有奋斗才能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