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四周榜单
[热心公益]灯塔志愿服务队:银龄志愿者,社区里的“活雷锋”
2025-09-22

灯塔志愿服务队

一、人物介绍

灯塔志愿服务队,由房山区向阳街道宏塔社区30位热心居民组成,平均年龄65岁。十年间,这支队伍如树木在社区扎根生长,从“解决眼前事”到“想到心坎里”,服务清单越列越长,也让志愿精神真正融入了社区生活的肌理。

队员为社区居民免费缝补衣物

二、事迹介绍

灯塔志愿服务队,该团队服务项目从理发、磨刀,扩展至磨剪子、刨案板、钉鞋掌、缝纫、小家电维修、配钥匙等。以“让雷锋精神永远绽放”为宗旨,常年坚守一线,日常入户服务成常态。2024年累计服务超2万人次。

在宏塔社区的街巷里,灯塔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是最温暖的风景。这支队伍的诞生,源于2014年冬天几位退休党员的牵挂——社区里独居老人理发难、磨刀难,孩子们缺人照看。“不如搭把手帮街坊们”,5名队员带着两把剪刀、一块磨刀石,许下“有需要,我们就在”的承诺。志愿服务队的“坚守”始终如一,“只要有人等,我们就一定到”,这句承诺刻在每个队员心里。”

队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服务

为让服务更对“胃口”,他们每年开展“民情家访”,挨家挨户记下需求:“想给孩子修书包”“想听民法典讲座”“楼道扶手需加固”……收集的清单贴在心愿墙上,逐条落实销号。独居的周奶奶在墙上写下“想给孙子做棉鞋却穿不了针线”,第二天擅长缝纫的刘阿姨就带着针线包上门,三天后,带着精致花纹的棉鞋通过视频传到了远方。

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章法。服务队创新推出“技能排班表”,按专长分工:周二巧手缝纫组、周四法律咨询岗、周末综合服务,居民按需寻助一目了然。每月“技能小课堂”持续提升水平,从理发技巧到沟通方法,连磨刀都练得比店里还好。他们还制定服务公约,设立“星级队员”评选,用规范管理让温暖延续。十年风雨路,100 余场活动,2万余人次服务,让“看到红马甲就像看到亲人”成为居民的共识。

队员为社区居民义务磨刀剪

2025年七一前夕,宏塔社区党员服务驿站里锯子声、砂纸摩擦声交织。队长李俊生看着从回收站收集的废旧木板,提议做成宣传展架——既省钱又环保。说干就干,退休钳工臧师傅戴着老花镜画线切割,老李”把砂纸换了一张又一张,直到木板光滑得能映出人影。三天里,他们克服材料短缺、工具不足的困难,甚至在暴雨夜轮流守着木板避雨,最终将废料变成精致展架。

这些展架在七一活动中首次亮相,有的展示党员志愿服务故事,有的科普垃圾分类,有的贴着居民“给党的心里话”。队员们说,打磨木板时才懂工匠精神——就像党员做事,既要用心更要较真;克服困难时才明白“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口号。这场变废为宝的实践,成了最生动的党课。

队员为社区居民义务清洗眼镜

如今,展架成了移动宣传栏,重阳节展老人笑脸,环保日讲废物利用,主题党日作学习阵地。在服务队的带动下,中学生来“健康角”帮忙,年轻妈妈组亲子互助队,商户主动提供工具支持…… 雷锋精神正在社区形成燎原之势。

“只要居民需要,我们就一直做下去。”这承诺背后,是服务队用十年坚守证明:雷锋精神从不是遥远符号,而是融进柴米油盐的帮扶,是代代相传的温暖接力。在宏塔社区,这束光正越照越亮,让雷锋精神永远绽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9月 >  第四周榜单
[热心公益]灯塔志愿服务队:银龄志愿者,社区里的“活雷锋”
2025-09-22

灯塔志愿服务队

一、人物介绍

灯塔志愿服务队,由房山区向阳街道宏塔社区30位热心居民组成,平均年龄65岁。十年间,这支队伍如树木在社区扎根生长,从“解决眼前事”到“想到心坎里”,服务清单越列越长,也让志愿精神真正融入了社区生活的肌理。

队员为社区居民免费缝补衣物

二、事迹介绍

灯塔志愿服务队,该团队服务项目从理发、磨刀,扩展至磨剪子、刨案板、钉鞋掌、缝纫、小家电维修、配钥匙等。以“让雷锋精神永远绽放”为宗旨,常年坚守一线,日常入户服务成常态。2024年累计服务超2万人次。

在宏塔社区的街巷里,灯塔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是最温暖的风景。这支队伍的诞生,源于2014年冬天几位退休党员的牵挂——社区里独居老人理发难、磨刀难,孩子们缺人照看。“不如搭把手帮街坊们”,5名队员带着两把剪刀、一块磨刀石,许下“有需要,我们就在”的承诺。志愿服务队的“坚守”始终如一,“只要有人等,我们就一定到”,这句承诺刻在每个队员心里。”

队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服务

为让服务更对“胃口”,他们每年开展“民情家访”,挨家挨户记下需求:“想给孩子修书包”“想听民法典讲座”“楼道扶手需加固”……收集的清单贴在心愿墙上,逐条落实销号。独居的周奶奶在墙上写下“想给孙子做棉鞋却穿不了针线”,第二天擅长缝纫的刘阿姨就带着针线包上门,三天后,带着精致花纹的棉鞋通过视频传到了远方。

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章法。服务队创新推出“技能排班表”,按专长分工:周二巧手缝纫组、周四法律咨询岗、周末综合服务,居民按需寻助一目了然。每月“技能小课堂”持续提升水平,从理发技巧到沟通方法,连磨刀都练得比店里还好。他们还制定服务公约,设立“星级队员”评选,用规范管理让温暖延续。十年风雨路,100 余场活动,2万余人次服务,让“看到红马甲就像看到亲人”成为居民的共识。

队员为社区居民义务磨刀剪

2025年七一前夕,宏塔社区党员服务驿站里锯子声、砂纸摩擦声交织。队长李俊生看着从回收站收集的废旧木板,提议做成宣传展架——既省钱又环保。说干就干,退休钳工臧师傅戴着老花镜画线切割,老李”把砂纸换了一张又一张,直到木板光滑得能映出人影。三天里,他们克服材料短缺、工具不足的困难,甚至在暴雨夜轮流守着木板避雨,最终将废料变成精致展架。

这些展架在七一活动中首次亮相,有的展示党员志愿服务故事,有的科普垃圾分类,有的贴着居民“给党的心里话”。队员们说,打磨木板时才懂工匠精神——就像党员做事,既要用心更要较真;克服困难时才明白“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口号。这场变废为宝的实践,成了最生动的党课。

队员为社区居民义务清洗眼镜

如今,展架成了移动宣传栏,重阳节展老人笑脸,环保日讲废物利用,主题党日作学习阵地。在服务队的带动下,中学生来“健康角”帮忙,年轻妈妈组亲子互助队,商户主动提供工具支持…… 雷锋精神正在社区形成燎原之势。

“只要居民需要,我们就一直做下去。”这承诺背后,是服务队用十年坚守证明:雷锋精神从不是遥远符号,而是融进柴米油盐的帮扶,是代代相传的温暖接力。在宏塔社区,这束光正越照越亮,让雷锋精神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