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西城:发挥青少年纽带作用 动员居民成公益伙伴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03

社区“留”学生 带动家园建设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青少年课余时间多了。如何用健康向上的活动使同学们的课余时间更加充实?如何让学生回归社区家园?如何在回归过程中开启寻根之旅?成为家长、学校、社区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金融街街道丰汇园社区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在留住学生的同时留住家庭资源,从自娱自乐升级为“公益伙伴”,既使地区资源互利共享,也为“双减”政策落地、留住社区建设的生力军作出了探索。

小小绘画师认真作画

在家长的陪同下,孩子参与社区亲子活动

社区邻里节上孩子们为冬奥加油

青少年参与“楼门文化”建设

家长陪同孩子参加社区趣味活动

社区运动会上小朋友秀“投篮”技艺

  初级带动

  活动搬到小区 圈粉家长孩子

  每逢节假日,丰汇园下沉小广场便会热闹起来。许多孩子自发聚集在这里,等着社区工作者带来“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一般强度不大,适合年龄段较广,趣味性较强,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社区党委书记高晶淼说。

  前不久,丰汇园社区运动会在下沉小广场举办,为了能让孩子体验运动的快乐,社区将冬奥运动“旱地化”,将传统的老北京套圈、踢毽游戏升级,还联合辖区单位搬来了“投篮机”和“娃娃机”。活动当天,没有报名的王奕涵透过窗户看到了这一趣味活动,便和妈妈商量去参与,却发现妈妈正在忙工作。“好在活动就在自家门口,参与的人群多是左邻右舍,还有社区工作者陪同,我就让孩子自己去了。”王奕涵的妈妈回忆说。来到活动现场的王奕涵,迅速拿到了入场券,凭借着经验,成功抓取了两只娃娃以及取得十二次连投连中的投篮成绩。带着礼物回家的他格外兴奋,第一时间与妈妈分享喜悦。

  高晶淼介绍,家门口的活动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让孩子放松身心,只要活动足够有趣味,孩子们就能成为社区活动的忠实“小粉丝”。同时,家门口办活动、拉动熟人参与、专业社工助力等既能让家长放心,也能让孩子成功迈出家门。

  联动辖区单位 聚合品牌力量

  光有孩子参与社区活动就能达到社区建设的理想状态吗?“如果把社区建设理解成不同人群独立完成某一项活动就‘错了’。”负责青少年工作的社区副主任张宗昱在多次活动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每项社区工作都有连接点,单一发力不如攥紧拳头联合出击,活动链接了多方主体,不仅能丰富活动形式还能打响活动品牌。

  5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全国防灾减灾日上邀请丰汇园社区社工到学校开办一场“应急演练”。

  当天,张宗昱除了为在校师生设计逃生路线外,还设置了逃生优先级。“老师作为在校学生的负责人,除了要妥善安排孩子们逃生外,还得随时掌握学生状态。因此,逃生后集合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队报数,确保不落下任何一位学生。”张宗昱的详细讲解不仅让孩子们收获知识,也让学校和社区的连接更紧密了。

  走进学校成为一名特殊的“老师”、来到社区给孩子设计主题活动,丰汇园社区的社工们可没少下功夫。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互动,社区通过不同形式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面和策划组织能力,“一些社工学习能力强,我就鼓励他们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一些社工善于组织策划,我就带着他们开展头脑风暴。一些社工适合链接资源,我就放手让大家去带动资源凝聚合力。发挥每个社工的优势,服务加深了到位了,孩子、家长、单位就都满意了。”高晶淼说。

  在众多活动中,安全教育逐渐成为社区品牌。截至目前,坐落在丰汇园社区的金融街街道安全社区教育基地已与三十多所学校建立联系,被评为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西城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

  社工当伯乐 孩子成“明星”

  设置“明星学员”是丰汇园社区鼓励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又一方式。“‘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伯乐’。”高晶淼说。

  李星阳同学是一位“消防”爱好者,家里摆满了迷你消防用具。“买衣服偏爱消防战士冲锋衣风格,看节目喜欢消防员冲锋陷阵的场面,家里有大大小小十来辆玩具消防车。消防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消防技能他也都学习过。”李星阳的妈妈说。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社区将线下安全课堂转移至线上,邀请李星阳做小主持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课堂互动。一度担心儿子怯场的妈妈在看到直播后,彻底放了心,“我清晰地记得社区工作人员还在讲安全绳的正确系法,孩子已经系好了,动作专业赢得了很多网友点赞。我一直知道他喜欢消防主题内容,但没想到会这么熟练,这让我对孩子的爱好有了重新的认识。”

  熊欣伟同学的老家在湖北武汉,作为疫情初期的重点区域,武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和家人的心。当时社区“全民战疫”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受到感召,熊欣伟在妈妈的帮助下录了“抗疫”视频。“我会做好防疫,希望疫情早日散去,希望一线工作者能够早日回家团圆……”孩子稚嫩又深情的语言让妈妈有些哽咽,“全民‘抗疫’不问年龄,希望他永远记住这一刻。”

  编号+发证 激发主人翁意识

  对于前来参与社区活动的每一位青少年,丰汇园社区都格外珍惜。暑期实践活动开始,孩子参与社区活动频次增加。社区提前一个月设计好活动,为每个孩子“编号”。“我们有不同类别的微信群。有的按楼门划分,能够在第一时间拉近楼内成员关系。有的按照兴趣划分,让活动的参与率更高。无论怎么划分,我们鼓励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参与到互动交流中,决定自己参与什么类型的活动。当然,表现优异者会有证书奖励。”高晶淼说。

  刚上三年级的李思言有幸成为“安全课堂”的小小讲解员,跟随张宗昱为大家线上讲解安全知识。从小就开始登台的他面对镜头一点都不胆怯,基础知识随手拈来。“大地颤抖,人心不能抖,我们要认真观察周围环境,听从老师指挥,有序撤离到空旷地带。”“小大人”气势让张宗昱瞬间记住了这个小伙子,并在活动结束后,为他颁发了“小小讲解员”证书,鼓励他把精彩课堂带入校内。

  “证书虽小,但却是孩子们实力的证明。生活中我们讲‘持证上岗’。校园中他们可以凭借这张证书更有底气地为大家做讲解,这对他们自信心的形成很有帮助。”张宗昱说。除了为孩子们颁发证书,每次活动后,社区工作者还会动员孩子们一起喊出“社区是我家”的口号并在后续报道中注意标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为的就是树立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

  公益转化

  家长换身份 成社区“益工”

  有了前期的铺垫,丰汇园的青少年活动从来不缺组织者和参与者。为了尽可能让自家孩子多参与多表现,许多家长自告奋勇担任活动策划者、执行者、摄影师,让自己从一个陪孩子参与活动的“观光者”成长为一名“益工”,实现深度陪伴。

  在一次DIY手工蛋糕活动上,李思言和妈妈被选为活动志愿者,负责活动材料的分发和现场秩序的维护。本以为没时间做蛋糕,孩子会不开心。没想到当“工作小马甲”穿在身上后,儿子气质瞬间发生转变,他不仅耐心细致地为大家分发材料,还十分关注材料分发是否均等。“那次‘益工’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责任心很强的孩子。其实,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像这场活动一样,身体力行为孩子做榜样。”李思言妈妈说。

  活动中,被选为志愿者的一共有两个家庭。看着他们亲子间的欢乐互动,不少家长主动参与进来,他们有的成了现场秩序维护人员,有的成了活动影像记录者,还有的专门搜集各类蛋糕花样,为孩子们出谋划策。一场活动下来,没有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现场活动组织,但活动后的场地被家长和孩子收拾得整整齐齐,留存的影像资料被许多家长津津乐道。

  “刚开始我们还担心现场混乱,但实验下来发现,家长对于孩子的支持超乎想象,他们在孩子面前的行为约束力,不仅让这场活动办得文明、办得漂亮,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展示出了不同的一面。”高晶淼说。

  抢占楼门空间 挤走恼人广告

  楼道小广告因为“久治不愈”被人们称为“城市牛皮癣”。针对这一社区治理顽疾,丰汇园社区借助青少年力量,带动家庭参与楼门文化建设,抢占楼道空间,“挤走”烦人小广告。

  现在,藏桂为同学撰写的《畅想2035年的科技》正在8号楼5层的楼门文化墙上展出。文章里,她是一名科技爱好者,在2035年将会乘坐飞船瞬移到想要去的城市。而与藏桂为的文章共同展出的刘相语的文章,不仅详细解读了“洛希极限”,还用便利贴增加了注解演示图,用心程度让这两位小作者在社区的知名度瞬时大增。5层楼门也被社区评为“萌娃奇思妙想区”。

  居委会副主任程艳说,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很多来自于社区在暑期实践时发放的课外读物,而楼门文化墙的出现不仅让孩子有了固定的展示平台,也增加了孩子与楼内其他家长和孩子的互动。

  作品上墙的当天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10层的居民王志勤带着小孙子苏新津早早地来到了现场,4层的周浩天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与到文化墙的设计中。他们表示,将会集结全家力量,保护楼门文化不受小广告“侵害”。

  各方资源活用 带动“商圈”氛围

  为了更好地帮助地区企业复工复产,丰汇园社区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社区“嘉年华”落地。

  “跳蚤市场”是此次嘉年华的重头戏。当天,孩子们从家里拿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手工作品、图书、衣服等,沿着小区“摆地摊”。“积木大礼包,益智玩具大促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小区的摊位也越来越“挤”,有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开始尝试共用摊位。

  据悉,在当天活动中,最小的“摊主”只有4岁,最大的也不过15岁,许多孩子在这里不仅为自己“淘”到了喜爱的物品,也为家中的闲置物找到了“新主人”。“我们社区所在的位置周围有很多金融机构。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企业单位急需快速复工复产。于是社区便想着借助小朋友的力量开办一场链接企业与居民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社区需求,精准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小朋友尝试新领域,学习新知识。”张宗昱说。

  时至今日,丰汇园社区在与辖区单位共办活动时,还不忘为小朋友留出一方天地。高晶淼说,孩子的笑声不仅能活跃现场氛围,还能吸引更多青年人停下脚步参与到社区建设中。

  创享新玩法 一起建家园

  什么是和谐家园?张宗昱说:“当您踏进社区就算回家了。社区事就是家事,社区人都是自家人,有事咱一起商量,家园咱一起建设。”

  前不久,许多孩子遗憾嘉年华的“跳蚤市场”没参与,爸爸妈妈们便“创享”新玩法,帮孩子们实现愿望。“我们的项目名称叫‘漂流图书馆’,就是在小区公共区域内搭建共享图书馆。共享图书馆可以收集小朋友手中的图书,小朋友则可以通过‘漂流图书馆’获得自己想要的图书。这样,小区里的图书资源就可以反复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持续‘跳蚤市场’的互动欢乐,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增长知识。”李思言妈妈说。

  像这样的“创享”项目每天都在发生。有了孩子们做纽带,许多家长也自愿站出来成为“创享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努力打通小区居民间沟通的桥梁,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社区‘留’学生对于社区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留住学生,让学生深度回归社区,才能更好地带动居民关注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共同为家园和谐贡献力量。”高晶淼说。

(责任编辑:王宇静)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