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海淀区16所农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

来源:海淀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11

  “上了年纪身体不太好,总得往医院跑,一来一回的路上就耽误不少时间,最怕每天输液,天天往医院跑谁都受不了。现在村里有了卫生室,家门口就能看病,医院开的点滴,在卫生室就能输,再也不用天天来回跑了。”海淀区苏家坨镇西埠头村一位看病的村民说道。

  目前,海淀区最后一批新建(改造)的16所农村卫生室(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海淀区“一村一室”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打通农村群众看病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海淀区53个行政村中,5个村已设达标卫生室,34个村已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32个已达标、2个未达标),14个村无卫生室(站)。为达到北京市相关工作要求,海淀区本次共新建(改造)16个达标卫生室(站),这16个卫生室(站)是最后一批,建成后补齐了全区“一村一室”整体网络。

  “‘一村一室’的建成,让老百姓可以足不出村就能看病了。等医保体系全面覆盖后,老百姓看病就不会‘难’、也不会‘贵’了。”上庄镇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这样说到。

  7月初,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织牢织密农村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工作,积极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补齐农村卫生室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等短板,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卫健委牵头开展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改造)工作。

  在农村卫生室(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之初,区农业农村局迅速摸清底数,制定区级工作方案,并会同区卫健委起草了《海淀区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建设流程、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内容。

  为确保村卫生室(站)建设落到实处,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帮助镇村开展卫生室(站)选址工作,制定各村建设方案。聘请专业设计公司按照乡镇卫生院等专业部门意见进行一村一方案设计,合理配备了全科、中医等诊室,以及厕所、医疗垃圾暂存点等设施。高标准完成16所新建(改造)农村卫生室(站)土建装修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采暖通风工程、医保服务器和安装监控探头等建设工作。

  在村卫生室(站)工程建设中,区农业农村局与区卫健委、区财政局、规自委海淀分局、区科信局、区医保局等部门和各镇密切联动,提前开展信息化建设、医保定点等协调工作,以多渠道补足村级医疗卫生人员,通过中心招聘、派驻等方式配备医务人员。现投入使用的16个行政村卫生室(站)已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下一步,村民在村卫生室(站)就诊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海淀区卫生健康委积极做好“一村一室(站)”建设医务人员配置工作,明确人员工资标准,建立人员额度动态调整机制,农村卫生服务室(站)人员额度将随家庭医生签约户数的变化适时进行动态调整,由卫健委根据签约情况进行测算,经区委编办核定后,由区财政局按财政保障原则予以保障。农村卫生室(站)作为卫生系统的最基层单位,也会起到疫情防控工作的“前哨”作用。

  据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凌宏勤介绍,最后一批卫生室(站)的建设,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落实中央关于织牢织密农村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指示精神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各相关委办局落实迅速、合作无间,抢在冬季各类疾病高发期来临之前,为农村地区居民做好了医疗保障的硬件储备。

(责任编辑:张旭敏)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