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1-12-15草色滴翠、绿树含烟,飞鸟翱翔、鱼戏水中,这幅画卷透溢着生态和谐之美,令人沉醉的同时,展现着西集镇绿色发展之路的一次次求索。在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中,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西集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做足“留住乡愁留住美”文章,加强生态保护,抓好治理防范,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小城镇,努力留住乡土韵味、彰显乡村本色,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西集镇的美丽景色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城市副中心从夯实基础、积蓄势能全面迈向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西集镇始终坚持对标副中心要求,立足生态休闲小城镇的定位,深入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聚焦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推动西集建设实现新跨越、夺取新胜利。
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增强西集核心竞争力
漫步西集镇,处处能感受到生态之变带来的幸福之感。驻足大运河畔,一汪碧水微波荡漾,漫步沿岸村庄,条条街道干净整洁。2021年以来,这座依水而生、依水而美、依水而名的灵秀小镇,借大运河北京段通航契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要抓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群众打造美好宜居家园。
2021年,在美丽乡村污水治理中,西集镇优先聚焦肖家林村、吕家湾村、何各庄村等7个村庄推进项目落地。7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工程全部完工,新建污水管线长度43.74千米、污水检查井2374座,提升泵站7座,改移现状管线22.19千米,新建、扩建污水村级处理站4座,解决了困扰村民已久的“排水难”问题,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与此同时,西集镇还围绕“天更蓝、水更绿”的目标,把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成西集的“硬”品牌。在裸地治理方面,完成小屯村、杜柳棵村、任辛庄村3个村具备绿化条件地块的“揭网”复绿工作。在园林绿化方面,完成金各庄村金星公园景观工程、东水渠两侧苗木更换工程、车屯村与西集村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四期),以及通州区2020年西集镇平原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总绿化面积达2962.4亩,建设马坊村、侯各庄村2个村头公园。
扎实推进疫情防控 筑牢防疫安全屏障
借助广播、微信、入户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排查,严格落实测温、验码、登记等防疫措施……2021年,面对国内多次出现多点散发新冠疫情情况,西集镇始终抓严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坚持镇村联动,依托“镇党委、村支部、党员、志愿者”的四级联控体系,包村干部、区派下沉干部下沉至各村,充实基层一线力量,与党员、志愿者、群众扎实开展联防联控,凝心聚力宣传防疫知识,排查漏洞风险,织密筑牢防线。
加强新冠疫苗接种,筑牢疫情防控免疫屏障
其中,为高效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构筑群体免疫屏障,西集镇成立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召开动员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普及疫苗接种知识,提高群众接种意愿和知晓率,做到应接尽接。截至11月底,全镇已接种89511剂次,其中镇外接种4719剂次,60岁及以上人群已接种22718剂次。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强化党建引领办实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集镇开展机关党史学习教育交流会、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领导班子讲党课等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和干事创业的热情。
修路实现“村村通”
值得一提的是,西集镇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补齐美丽乡村建设短板,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西集镇落地开花结果,加速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协调各村实施老旧道路整修工程,完善道路功能,切实把农村道路建设成为群众的“民心路”“满意路”“致富路”。还对金各庄路、王金路、望和路、兴锻路、太协路、牛桥西路、牛牧屯路等7条道路实施大修工程,总长度约6.8公里,对4.4余万平方米道路实施中小修工程。一条条平坦、畅通的道路,串联起周边乡村沿线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风情,一幅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跃然纸上。家门口的路不平,村里闲置的土地又脏又乱,屋顶年年漏雨……群众身边,总有一些需要“小修小补”的地儿。为解决此类问题,西集镇依托“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通过向各村征集诉求的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注重接诉即办与未诉先办双向发力,精准回应民生诉求,让民生实事更接地气。2021年,西集镇累计完成小微项目11个,涉及10个村。
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着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展开,保证“七有”“五性”逐步落实。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30分钟服务圈”,市民热线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建设养老照料中心,改造郎府敬老院,累计15家养老驿站投入运营;郎府中学、西集镇第一幼儿园等民生服务设施正逐步完善。以“小而快”“小而美”的方式,集中解决了一批公共设施改造、便民服务设施升级、人居环境提升等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西集镇办实事立项15项,完成15项,群众受益达1万人次。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021年,西集镇围绕“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深入挖掘千年运河古镇的独特文化底蕴,进一步促进农旅产业的融合,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大樱桃是西集镇的亮丽名片,2021年初夏,随着大樱桃的陆续成熟,西集镇以运河古风气质为杠杆,为特色产业赋能,举办第十六届樱桃采摘季暨西仪之集首届汉服文化节系列活动,再现大运河往日的文化商旅繁茂景象。活动吸引4万余人参与,带动樱桃销售超15万斤。
首届西仪之集运河汉服文化活动
大樱桃受到游客们的喜爱
农旅产业融合,打造精品民宿
大运河北京段的全线通航,为西集镇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西集镇紧抓机遇,发展运河湿地西集段休闲农业线路,沿运河线重点打造田园体验板块、民宿板块等。其中,为了让游客在西集住得下、住得好,西集镇成立民宿发展专班,逐步明确运河沿线沙古堆村、吕家湾村等各村民宿的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品牌特色、公共服务等内容,不断推动民宿提质升级。2021年9月,在通州区推出的10家特色民宿中,西集镇上榜8家,进一步擦亮西集民宿旅游招牌。
如今,越来越多游客慕名来到西集感受生态之美,体验农耕休闲文化,运河旅游赋予了西集乡村振兴新活力与新生机。
2022年展望
1 乘势而上 保持生机勃发好势头
2022年,西集镇将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生态休闲”的发展定位,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通州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面推进的发展机遇,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将乡村振兴目标切实落到实处。
坚持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减量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发挥生态保障、绿色服务、功能承接的核心作用,建设城市副中心功能拓展区,为网络安全产业的衍生关联产业提供功能承载和设施服务,建设集观光旅游、生态休闲、生态办公、养生度假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生态休闲小城镇。
2 聚焦发展动能释放 更高层次推动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网安类项目引进,加快推进首钢地块及动力总成闲置地块收储工作。协助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做好网安园土地规划设计及产业规划设计,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对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深化产业布局,蓄势蝶变。
延长农业发展产业链条,发展精品民宿,推动农家体验、农业体验、乡村文化旅游为辅助的生产、观光、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兴特色休闲农业综合体。
3 聚焦常态长效落实 更高强度优化生态环境
持续健全完善党委政府统一调度、各部门各村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不断改善辖区空气质量,积极推进全镇扬尘管控精细化,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成果。
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聚焦“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目标,大力开展河流水环境整治,加快推动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各项工作任务。
深化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探索林下种植和森林旅游开发,提高林木资源利用率。持续推进群众身边“留白增绿”“拆违添绿”,助力打造“森林入城、公园镶嵌、绿道成环”的生态景观。
4 聚焦群众民生福祉 更高品质打造幸福西集
坚持以群众诉求为导向,建立多元化治理框架,建立镇、村、网格三级联动组织架构,形成全镇一盘棋共抓“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强大合力。围绕高频问题、共性问题持续发力,“一事带动一策”,全面助推系统治理,深化政府工作机制改革,推动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有效实施。
助残养老迎合需求。提升残疾人温馨家园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及覆盖区域,开展生活困难残疾人植入职康站和养老驿站试点工作,推广巡访探视独居老人上门服务工作并探索社区医院、居家服务医养结合模式。建成并运行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完成5家幸福晚年驿站的建设,改善养老基础设施条件。
5 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更高站位实施乡村振兴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重点深化符合西集镇定位的特色小镇发展研究,坚持清脏、治乱、增绿、控污,改善百姓居住环境,合理改进村庄布局,加快完成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筹备第三批美丽乡村污水及供水工程的项目建设,保障施工。
(责任编辑:张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