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通州区梨园镇用心服务,让百姓感受梨园温度

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2-01-29

  通大家园社区为老年人擦亮窗户,更用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为他们点亮“心窗”;京洲园社区通过一场置换活动,让恼人的废旧自行车有了好去处。梨园镇各村居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梨园效率”和“梨园温度”。

  一场置换活动让“两难”变双赢

  在京洲园社区的中泽馨园小区,几辆废旧自行车上出现了“暖心贴”,原来,老党员郝淑兰参加社区组织的废旧自行车置换活动后,觉得活动特别好,她主动给废旧自行车贴上提醒,邀请邻里街坊共同参与,改善楼道环境。

  废旧自行车置换活动为何如此吸引居民?因为,它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

  两难:旧车占道不忍弃,如何“断舍离”?

  京洲园社区的多个居民楼中,都存在废旧自行车占用楼道、路面等公共区域停放的现象,不仅影响居民出行,也形成了消防安全隐患,但由于“车是否有主”的问题难以判断,社区、物业不好贸然挪车。

  京洲园社区组织开展废旧自行车置换活动,引导居民主动挪车,化解“两难”局面。

  社区工作人员结合日常巡查中掌握的废旧自行车情况,通过当面劝导车主和利用居民微信群宣传的方式邀居民参与活动,根据自行车的新旧程度、型号、大小,给居民兑换相应数量的抽纸,并联系废品回收人员回收收集上来的废旧自行车。

志愿者给废旧自行车贴上置换提醒

  双赢:一场置换,换来居民满意和楼道清洁

  62岁的社区居民刘阿姨的废旧自行车已经不能骑行,她从1.1公里外的氮肥厂宿舍小区推车步行前来参加活动。“废旧自行车当废品卖也就10块左右,一提抽纸能值20多块呢,划算!”刘阿姨说。

  废旧自行车置换活动获得社区居民的广泛支持。截至目前,已有26位社区居民参与了废旧自行车置换活动。

  在实地探访部分居民楼的过程中,发现楼道宽敞干净,废旧自行车占道停车现象有了明显改善。

  据悉,京洲园社区从1月14日开始,动员广大社区党员成为“挪车倡导员”,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废旧自行车置换活动,推进居民自治,以新面貌迎新春。

  好暖!他们的两扇窗被点亮

社区免费上门保洁服务后,居民坐在家里透过干净的窗户欣赏室外的美景

  “今儿的天空格外蓝啊。”通大家园社区居民战克功、闫宝玲夫妇坐在家里欣赏着窗外的景色时不禁感叹道。这对老夫妻说,他们有两扇窗被点亮了,一扇是家里的窗,一扇是心里的窗。

  一朝拭去“十年灰”

  由于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子女又常年在外工作,平时清洁窗户时,战克功、闫宝玲夫妇只能勉强擦拭窗户内侧够得到的地方,已有十年没清理窗户外侧的灰尘和边边角角的污渍。“之前都很少去看窗外的风景,看到窗户就觉得埋汰。”闫宝玲说。

  而从埋汰到敞亮只用了一个早晨。

  原来,结合前期为老年人、残疾人群体建立的个人档案,经过逐个走访入户,通大家园社区了解到部分独居老人、残疾人有擦玻璃、清洗油烟机及小家电的需求。去年年底,通大家园社区联系第三方公司为有需求的老年居民、残疾居民免费上门开展保洁服务。

  近日,保洁人员上门对老两口家中的每一扇窗户和油烟机外部进行了清理擦拭。仅一个多钟头,就清理完毕。如今,在战克功、闫宝玲夫妇家中,不论哪个房间,都能透过窗户看见一尘不染的蓝天。

  据悉,共有54户居民享受了本次保洁服务。社区党支部群中,居民们纷纷拍照晒出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感激之语纷至沓来。

  一同点亮的还有“心窗”

  刚搬来通大家园社区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战克功、闫宝玲还都有些孤独感。后来,老两口分别报名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书法班、绘画班,被丰富多彩的活动暖到。让战克功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上的第一节书法课。“去了才知道,社区将毛笔、墨水、宣纸等用具准备得一应俱全,我们人去就行。”战克功说。

  闫宝玲开心地展示了绘画班的同学录制的小视频:“这是为了让一些老年居民回家后还能反复观看学习,同学们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社区书法班和绘画班上,老师总会手把手挨个教学,对每位学员因材施教。就这样,战克功、闫宝玲很快掌握了基本要领,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每周四小时的兴趣课程之外,两人还常常在家闷头创作,一忙就是两个多钟头。

  “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日常走访入户等多种方式了解居民诉求。解决居民刚需的同时,我们还会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在居民中建立兴趣圈,让更多的邻里街坊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社区书记杨杰表示。

(责任编辑:王健恩)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