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奥运遗产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后各场馆的工作重点。记者从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获悉,“冰立方”团队正加紧梳理场馆奥运遗产,真实的赛时场景体验将成为未来开放的重点和亮点。
经历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是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可同时运行的“双奥”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拥有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冰立方”开赛时间最早、单日运行时间最长、赛程最密集,累计为44个竞赛队伍组织了206场比赛。
“双奥”场馆“冰立方”拥有丰富的奥运遗产资源,涉及设施、标语、景观、服装、餐饮、纪念品等方方面面。其中,观众看台、运动员休息区、健身区、混合采访区等都将保留下来。“尽可能多地与市民共享冬奥遗产,是我们的目标。”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国家轮椅冰壶队夺冠的冰场将计划保留到5月中下旬。对外开放后,公众可亲身体验奥运冰壶场地。”
在无障碍设施方面,国家游泳中心坚持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并重,早在冬奥筹办“水冰转换”时期,就对场馆的无障碍环境制定了长远、可持续的规划,如看台无障碍座席及卫生间数量均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并且将作为永久设施保留;许多永久的无障碍设施还增加了自动控制装置,以带动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让残健融合理念永续传承。
“经过梳理、设计和筹备后,我们在开放设施的同时,还将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主题的展览,包括服装、标识、文件、纪念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讲述盛会的精彩。”杨奇勇介绍道。
未来,国家游泳中心将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激发的冰雪运动热情,转化成推动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力量,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冰壶赛场,培育形成中国冬季体育赛事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普及青少年冰壶运动。与此同时,在原有体育赛事、旅游休闲、群众健身、文化体验等多业态综合发展运营模式基础上,将在不同的季节实现“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的自由切换,让公众在这里既可以欢快畅游,也可以恣意滑冰,积极营造人人想参与、能参与、乐于参与的冰雪运动环境。(朝阳报)
(责任编辑:王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