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东城区:古稀老人用镜头记录社区“疫”线故事

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4-13

郭春光

  今年70岁的郭春光身上有两个独特的“标签”——其一是“景山熟人”,从出生在隆福寺旁的崔府夹道,到工作10余年的钟鼓社区,再到居住的东板桥东巷,始终没有离开景山地区,也为他如今在这里走街串巷开启了“刷脸”模式;其二是“摄影达人”,身为东城摄影家协会会员的他,不仅自己创作摄影作品,还作为发起人成立了景山街道红蜡烛摄影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疫情发生后,他将二者完美融合,用镜头记录着景山地区大街小巷的抗“疫”瞬间。

  两万余张照片记录身边抗“疫”瞬间

  谈及疫情,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17年前抗击非典的那场“战斗”。彼时的郭春光刚刚成为景山街道钟鼓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炎热的大夏天搬把椅子与同事坐在居民院里24小时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这也令他在看到下沉干部、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坚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时,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虽然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在今年的这场战“疫”中,郭春光依旧坚持每日走进社区,从不同角度、不同岗位抓拍一线工作者的日常战“疫”点滴,让广大居民群众看到了他们率先垂范、每天起早贪黑为大家守家护院辛勤值守、日夜操劳的感人形象。

  1月24日除夕夜,郭春光跟随景山街道吉祥社区工作者在胡同巡逻,亲自拍下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的第一张照片。自此,他对景山街道8个社区的防疫工作进行全方位拍摄。从社区布置抗击疫情工作到开展宣传教育,从走访入户到张贴通知,从看守点位到摸排返京人员,从社区封闭管理到卡口点位看守……郭春光把镜头对准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的无名英雄,至今已累计拍摄2万余张纪实摄影作品。

  同时,郭春光还号召景山街道红蜡烛摄影志愿队队员积极拍摄作品。这支队伍成立于2013年,现有队员42名,平均年龄超过50岁,以提高摄影技术、丰富业余生活、为社区服务、展现景山正能量为宗旨。他说:“希望我们能够结合所长发挥宣传、引导的作用,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讲述身边的战‘疫’故事。”

  “编外”工作者热心服务社区居民

 

  入户排查、张贴宣传标语、卡口站岗,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在胡同还是楼门院,有一线工作者在的地方,都能见到郭春光背着相机忙碌的身影。一时间,郭春光在景山地区“圈”了不少“粉”,一线工作者都亲切地称呼他“郭大爷”。

  “照片拍摄、整理之后我都会给他们发过去,所以这一段时间加了不少人的微信。”郭春光说,虽然还不能准确地叫出很多人的名字,但是自己清晰地记得每一个人所在的社区、街巷、点位,而这些照片便是他们默默奉献与坚守的最好见证。

  众多作品中,郭春光最为珍视的并不是某个难以复刻的瞬间,而是“出镜率”最高的入户宣传、走访、摸排等场景。“相似甚至雷同的画面,传递的却是不同的内涵。”郭春光解释,从居民的被动配合到主动支持,一张张照片见证着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收获了回报。

  在用镜头记录“疫”线故事的同时,身为党员的郭春光还积极利用自己“景山熟人”的优势,协助社区做好居民的工作。“在社区工作、生活多年,更加知道如何与居民打交道,特别是处理一些‘棘手’问题。”郭春光介绍,大佛寺东街南口有一个菜市场,附近很多居民都会前来采购。遇到人员密集时,他便会主动上前帮助测量体温、查验出入证等,还不忘做好宣传:“逢车必检,逢人必查,都是职责所在。”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