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1-12-27栩栩如生的“荷塘月色”在一根自制电笔下活灵活现,宛如新生。在房山区张坊镇,65岁的穆福春正聚精会神地在葫芦上烫画着为党的百岁生日的献礼,环顾四周,布满了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烫”葫芦,有可爱的大象鼻子,有展翅飞翔的雄鹰,有俯首的孺子牛,有高山流水似那梅花开……
“烫葫芦”是一项“烙”画葫芦艺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烙画葫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烫葫芦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穆福春边制作边演示着说。15岁时,他就开始学习国画,虽然只是一名建筑工人,但对画画的热爱胜过一切。在他的房间里、工作室里挂满了属于他的“艺术世界”。有着深厚画画功底的他,10年前,一次机缘巧合与“烫葫芦”结下了不解之缘。
调温、技术改进、日晒保存……从烙画葫芦这项悠远的历史艺术中一点一点摸索出“独门绝技”。在感叹穆福春制作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细腻、生动、形象时,一只头顶着蓝色竹蜻蜓的“机器猫”十分引人注意,只见一只烙画着机器猫脸的“胖葫芦”,头上的竹蜻蜓连接着充电宝,飞速转动着,还有“QQ表情”、小黄人、葫芦娃等等,玲珑可爱,让人爱不释手。如果说穆福春的创作是烫葫芦1.0版,那这些“二次元”作品则是2.0升级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他的儿子宫海明承载着穆福春对传统文化技艺的守护,2.0版横空出世,既接续文化内涵又有增量,以创新思想达成文化的积累,积累是传承的结果,而积累的核心是传承者的创新。
从自产、到选材、用材,从皮质、龙头、形状到比例,从传统形态到进阶“二次元”,都凸显了穆福春对传统艺术的严谨和重视。他还免费为残疾人开设课堂,传授技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让更多人了解烫葫芦,爱上烫葫芦,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都是几千年流传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只有像穆福春这样,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源远流长,才能在传承中建设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传承仍在接续,穆福春的滚“烫”人生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