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身边好人 > 好人事迹 > 敬业奉献 > 2014

郑威:先锋警察

撰写时间:2014-10-12 文章来源:首都文明网

  郑威,男,汉族,1972年2月14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级警督警衔,生前系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副分局长。2014年7月10日15时42分,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2岁。

  郑威同志1994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原宣武分局政治部科员,刑警大队一队副大队长,刑侦支队队长、副支队长,巡警支队支队长,西城分局办公室、刑侦支队政委,石景山分局、丰台分局副分局长。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2次,4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6年荣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郑威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倾尽毕生精力投入首都公安事业;他嫉恶如仇、为民服务,把打击犯罪和保护群众作为第一己任;他锐意进取、勤政务实,以超常才华带出优秀团队;他身先士卒、敢于担当,“急难险重冲锋在前”和“案子不破绝不收兵”是他的一贯作风;他鞠躬尽瘁、清正廉洁,无怨无悔地走完了短暂而辉煌的人生。郑威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人民警察和领导干部的高尚品格和质朴情怀,他是模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衡量好干部标准的忠实代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重大典型,是首都公安机关培养出的干部楷模。

  坚定信念执着梦想

  1990年6月,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学习成绩优异的郑威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斩钉截铁地写下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他立志要把警察作为终生的职业。毕业后,他放弃海关总署的优厚待遇,主动申请来到原宣武分局,被分配到政工部门。但是,他始终怀揣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刑警梦,几次恳求领导,坚决要求调到刑警大队。“这辈子就得当警察,当警察就得干刑警!”是他执着追求的人生梦想。他从侦查员干起,一干就是13年,成长在一线、战斗在一线,尝尽侦查办案的艰辛,享受抓人破案的幸福。他痴迷刑侦业务,勤学苦练本领,曾经在市局大比武中获得刑侦系统个人全能项目第二名,三次领导干部竞聘考试都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入围并被任用。从警20年来,无论职务高低,岗位调整,他始终战斗在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从一名公安大学的高材生成长为一名专家型刑侦人才和复合型领导干部。

  惩恶扬善一心为民

  郑威同志嫉恶如仇、为民服务,时刻把打击犯罪和保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己任。2002年,为侦破一起特大诈骗案件,他昼夜不眠寻找线索,推演出嫌疑人的独特作案手段,仅用一周时间抓获嫌犯,为事主追回损失30万元。在宣武马连道东街劫持人质案件中,嫌疑人用刀划伤人质脖颈,就在狙击手扣动扳机的一瞬间,郑威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踹门而入,不顾一切地抱起受伤人质冲向救护车。2004年10月,山西太兴集团董事长的儿子宁某被绑架并索要赎金2千万元。郑威带领侦查员辗转几个省市千里追踪,经过8天连续奋战,终将嫌疑人抓获,人质被安全解救。在郑威心中,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20年来,他主导侦破的重大疑难案件不计其数,为群众挽回损失更是难以计量,仅在丰台分局任职的短短8个月时间内,就破获刑事案件7242起,刑拘犯罪嫌疑人2446人,带领分局当年侦破侵财案件突破1万起大关,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他对每一起案件都竭尽全力、倾尽所能,常常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他曾经说过:“一想到无辜群众被犯罪分子凶残伤害的悲惨情景,我就越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就是要与犯罪分子拼意志、拼智力、拼体力,就是要除暴安良,给受害群众一个交代!”

  锐意创新勤政务实

  郑威同志博学睿智、勤学善思,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了30多本,无论岗位如何调整,他都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带出了一支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优秀团队。

  十年前,他就大胆提出刑侦专业队伍改革调整思路,率先提出情报导侦、技术侦查、网络侦查等先进理念,为分局建立多元化侦查模式和刑侦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任巡警支队支队长期间,他建议成立分局巡逻直属队,在全市率先引进普及执法记录仪,并强化特驾、射击、巷战等专业培训,很快将巡警支队打造成分局执勤处突的拳头力量。国庆60周年安保期间,面对1.3万名参加游行群众队伍及道具安检任务,他亲自制定工作方案,亲自制作流程图和多媒体动态演示片汇报工作,亲自带队数十次踏勘路线,确保游行队伍以最短时间通过安检,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领导指挥能力,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在石景山分局任副分局长期间,他强化“破案是硬道理”的主业意识,严厉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和街头犯罪,2011年、2012年,带领刑侦支队分别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15起和2477起,同比上升10.1%和22.9%,均超过市局8%的刚性目标要求。调任丰台分局副分局长后,他仅用3天时间,听取了33个派出所的工作汇报,并深入辖区进行调研走访,迅速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侦破南三环沿线系列骑抢案件中,他总结提炼出的“六式六线追踪法”被选入公安部经典案例;他运用“小案除顽疾”工作方法,相继侦破黑龙江籍饭馆连扒案、河南籍街头扒窃案等案件;他大力拓展情报、技术、侦查三位一体的串并侦查模式,成功打掉系列盗窃汽车团伙;深入探索视频侦查技战法,破获一批恶性侵财案件,使辖区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当年,他分管的经侦大队综合考评全市第一,是16个分县局经侦单位中唯一获得公安部打假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单位。

  敢于担当事必躬亲

  郑威外表斯文儒雅、谦逊随和,内心却坚强果敢、英勇无畏。他始终保持着逢现场必出、有命案必破的一贯作风;急难险重永远冲锋在前,评功授奖总是拒绝推让,充分发挥了一名领导干部勇于担当、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他曾经用身体挡在窗前,堵住20余名犯罪嫌疑人逃跑的唯一出口;带队抓捕涉枪嫌疑人时,他始终冲在最前面;他曾多次亲自驾驶摩托车追捕堵截闯卡的嫌疑车辆;听到电台布警,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抓捕中,他曾经三次与嫌疑人的子弹擦肩而过……面对危险,他从不退缩,永远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2013年7月9日,丰台区发生全市首例非法生产销售食品添加剂案。面对案件定性难、处理难等一系列问题,身为副分局长的郑威认真研究法律依据,亲自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多次往返检法机关,争取最大限度支持。抓捕行动当晚,他冒雨一线指挥,22名嫌疑人无一漏网,起获伪劣食品添加剂15吨,铲除了威胁首都食品安全的一大毒瘤,同时开创了首都公安机关打击此类案件的先河。

  他发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担当精神,紧盯高危人群,开展围点控打,历时两个多月艰苦奋战,先后抓获了彝族爬楼钻窗犯罪嫌疑人100余名,破获案件600余起,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为进一步解决新疆籍扒窃嫌疑人打击处理难题,他从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机制规范、强化证据支撑、强化根源解决等方面研提了11条指导性意见,并对抓获的嫌疑人全部登记在案,对累犯加大处理力度,对取保后脱逃的嫌疑人第一时间上网通缉,重拳之下,此类犯罪在丰台区明显下降。哪里有硬仗,哪里就有郑威。在他亲自带队指挥下,先后破获影响全市的“8.25”福建籍以绑架相威胁系列诈骗案、带有涉黑性质的首钢医院持械斗殴恶性案件、玉泉营系列强奸杀人案等大案要案,命案破案率保持100%;成功处置了丰台“1.10”、“3.09”等非法劫持人质案件,绑架案件侦破率保持在100%。

  鞠躬尽瘁无悔人生

  2013年8月7日,他组织丰台分局多个部门一举打掉“8.07”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犯罪团伙,共刑拘94人,治拘218人,取保16人。这是他在病倒前办理的最后一起特大刑事案件,也是在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栏目的最后一次亮相。

  十几天后,他的全身脏器出现炎症,高烧持续不退,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最终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近一年里,他积极配合医院治疗,而病情却未见好转,免疫力极其低下,只能在无菌室接受治疗,就连家人也不能接触。即便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微笑着面对一切。

  郑威热爱生活、兴趣广泛,航模、书法、射击都是他工作之余的爱好;他重信誉、讲原则,对于人情贿赂和不正之风总是义正词严地拒绝;他对人慷慨、对己吝啬,先后为困难民警捐款数万元,就连自己重病住院期间,还为石景山分局因病去世战友赵晓平捐款3000元;他从小孝顺父母,然而为了在医院抢救受害群众,顾不上看一眼在同一家医院同一楼层住院的父亲;他与妻子伉俪情深,家与单位仅隔一条马路,却经常顾不上回家;他34岁才有了心爱的宝贝儿子,却不得不把远在福建的岳父母接来照顾孩子,直到2012年才为三代人贷款购置了一套不足100平米的三居室……今年6月底,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他强烈要求出院,陪8岁的儿子看了最后一场电影,陪亲爱的妻子过了最后一次生日,并且看望了双方父母,了却了最后的心愿。10天后,他安静从容、毫无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警20载,他把毕生所有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刑侦工作,投入到他所忠诚的首都公安事业。他短暂而光辉的的一生,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带给人间无限美好;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整个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