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身边好人 > 好人事迹 > 敬业奉献 > 2018

张克金:呕心沥血拉紧安全的红线

撰写时间:2018-05-02 文章来源:首都文明网

  张克金,男,生于1963年6月,中共党员,通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综合管理科科长。

  2004年,通州安监局成立之初,张克金就面临两项市级挂账重大隐患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他“白加黑、五加二”,奔波于各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带领相关人员下村入户做拆迁村民的思想工作,不畏威胁和冷眼,一户一户走访,耐心疏解群众的心结。经过不懈的努力,两项隐患按时消除,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安全验收。他敢于碰硬,不搞关系执法、人情执法、态度执法,恪守一名安监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多年来,他带病工作在安监一线,带领同事调动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一系列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了百姓的平安。拉紧安全的红线,做安居乐业的守护神,张克金以废寝忘食、忘我奉献,换来了百姓的安宁、社会的安定。

  大力治理市级挂账隐患

  2004年4月16日,张克金进入通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综合管理科任科长。当时安监局刚刚成立,张克金一上任就忙着建章立制,从零开始建立制度管控体系。

  与此同时,张克金还面临着两项市级挂账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一项是西门油库与周边居民安全距离不足的安全隐患,另一项是东方化工厂高压线跨越调车场隐患。两项隐患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涉及居民拆迁需要申办的各种手续也十分复杂,特别是拆迁涉及的补偿问题,更是需要耐心地一户一户做工作。接到任务后,张克金也十分头疼,他深知这两项隐患治理的难度,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隐患治理的整体进度。但他还是向领导立下“军令状”,表示一定按时、保质完成隐患治理任务。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名安监人,更是一名老党员,有困难宁愿自己扛,也不能让组织为难,更不能让群众为难。

  通州永顺镇杨庄村的百姓与西门油库毗邻而居,其中30多户村民与油库的安全距离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尽管有的村民家的院墙或后房檐只在安全距离以内1-2米,也要拆迁。拆迁村民舍不得住了多年的农家院、新盖的大瓦房,抵触情绪非常强烈。

  由于这属于公益性拆迁,政府给的补偿不是很丰厚,拆迁村民故土难离,拆迁后更不知何处安身。张克金耐心地分析、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还是做不通。张克金也很为难,吃不下、睡不着。他又去找永顺镇的镇长和杨庄村的书记、主任进行协商沟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杨庄村同意给这些拆迁户提供住房,百姓化解了心结,欣然在拆迁合同上签了字,搬到安全地带居住。

  张克金来不及舒一口气又投入到了东方化工厂高压线跨越调车场隐患的拆迁工作中。东方化工厂的高压线下住着张家湾镇上马头村的30多户村民,同样因为安全距离不够需要拆迁。张克金带着拆迁办和张家湾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给拆迁村民做工作,拆迁村民冷语相对,一次次给他们吃闭门羹,还有的村民抬出家里卧病在床的老人拦在门口。

  这边张克金的思想工作举步维艰,那边又打来电话,说上马头村有10余户村民到区政府去上访,张克金立刻驱车奔往区委解围,苦口婆心劝走了区委门口的上访人员,安监局又传来消息,又有一群人去了安监局,张克金又转而去安监局安抚劝说。

  更有拆迁村民打听到张克金的住处,到他的家里气势汹汹地提出一系列条件,扬言张克金如果不能满足他的条件,他坚决不拆迁。张克金一再解释,这是公益性的拆迁,政府给的补偿就这么多,自己也无能为力,此次拆迁的初衷是为了村民有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希望村民理解配合。情绪激动的村民大呼小叫,根本听不进去,吓坏了张克金正在上学的女儿。张克金无奈,只得给上马头村的书记打电话,书记立刻派人前去劝说,村民这才离开了张克金的家。

  张克金知难而进,“白加黑,五加二”,全身心地投入到隐患治理工作中。他上午奔波于各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下午、晚上、周末带领相关工作人员下村入户做拆迁村民的思想工作,一户一户走访,耐心解开人民群众的心结,协商解决方案,在政府的拆迁政策与拆迁户的诉求间寻求平衡,让每一位村民放心。在张克金的积极协调下,上码头村给30多户拆迁村民批了宅基地,政府给他们盖好了独门独院的大瓦房,拆迁村民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两项隐患按时消除,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治理工作结束后,张克金只说了一句话:“完成隐患治理任务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周边的老百姓安全了,区委、区政府放心了。”

  践行承诺恪守职责

  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是突发情况多,很多都是紧急会议,时间紧、任务重,他每次都克服困难,带领同事,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都到岗在位、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地完成会议筹备任务,很多时候都是忙到深夜才回家。也正是在这些努力下,他和同事们成功完成了平安奥运行动、国庆平安行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安全生产护航行动、百日平安行动以及隐患集中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等系列全区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调动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切实保障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平安有序。张克金说:“从事安监工作虽然辛苦,但我无怨无悔,保通州百姓的一方平安是我的责任。”

  张克金皮肤黝黑,同事们都称他为“拼命三郎”。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他暗沉的面色是由于心脏常年负荷过重所致。2016年11月,在市安委会对通州区安全生产大检查综合督查过程中,正值他心脏不适的时候,但他咬紧牙关,从工作汇报、迎检安排,到全区各部门、各单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都一一审阅把关,并且连续5天陪同市安委会检查组进行检查,中间一次家都没回,实在难受了就自己偷偷吃几粒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张克金的妻子为他的身体担心,几次到单位看望他,又怕打扰他的工作,只是匆匆看一眼,嘱咐几句。也正是在张克金不辞辛劳、认真细致的工作下,通州区全面展现了大检查的工作成效,赢得了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身体力行带好队

  张克金在安监战线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当年那个不知疲倦的钢铁战士,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常年的辛劳和超负荷的工作,致使张克金的身体开始被病痛折磨,心脏、腰部、腿部时常出现不适,病情一步步加重。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一直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只是吃点止疼药、贴点膏药,再严重了就去扎扎针灸。家人多次劝他岁数大了,该换换轻松的岗位了,他总是说舍不得这份自己倾注心血的事业,也舍不得科里这些小兄弟,再坚持坚持,带带他们。

  张克金在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视细节,他常说:“小的地方用心了,才能做好大事。”他抓每项工作,无论大小都百分百地投入,绝不打折扣。他自己是这么做的,对身边的同事也是这么要求的。

  张克金对待年轻同事格外的严厉,因为他清楚,安全监管事业的未来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近年来,随着新录用公务员和安全员人数的增加,科里的年轻人多了起来。为了促使他们快速成长,张克金花了很多心血,从帮助他们熟悉业务内容到督促他们广泛地学习安监知识,从指导他们撰写文稿到带领他们检查调研,他就像是一个老兵,手把手地耐心培养着年轻的战士。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克金的苦心培育和感召下,综合科的青年们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在各项工作中都创造了出色的成绩。2016年,综合管理科被北京市安全监管局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为通州区增添了光彩。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从源头上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张克金从事安监工作十几年来,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立足于安全生产一线,以对安监事业高度负责、高度忠诚的信念诠释了一名安监人踏实奉献、敬业有为的工作真谛。